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1.
目的分析新编F量表在男性青年不同组别中的分数差异,探讨构成F量表不同方案的优劣。方法使用MMPI-215对全国18个省市的男性青年进行测试,利用计算机对测试结果汇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方案2和方案4鉴别效果最差;2方案3鉴别效果最好。结论1条目在正常组与障碍组的应答率的差值DF可作为筛选F量表条目的新标准;2在中国男性青年中入选F量表条目的传统的标准(即正常人群应答率)应设置在小于20%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22.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规律 ,探讨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采用免疫比浊法对 6 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动态观察 (病程第 1、7及 14天 ) ,并与4 5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发现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从病程第 1天即升高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至第 7天达高峰 ,以后降低 ;重型患者明显高于轻、中型患者。结果提示 ,血清C反应蛋白可能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并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3.
24.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5岁,主因"头晕、饮水呛咳、四肢乏力4个月余"于2008年2月19日入院.于2007年10月出现头晕、饮水呛咳、四肢乏力,右侧肢体为著.渐出现声音嘶哑,右侧口角及喉部不自主颤动,向右注视时目标跳动、双影,头晕加重,不能独立行走.既往高血压病史30余年,2006年11月3日因头晕、走路不稳人住外院,头颅MRI平扫示右侧小脑半球蚓部异常信号,诊断为右侧小脑出血(图1).阳性神经系统体征:声音嘶哑;右侧Horner征阳性;眼球各向运动充分,右侧注视时视物成双,可见细小的旋转性眼震;右侧口角不自主抽动;软腭阵挛,频率约3 Hz,悬雍垂左偏,右侧咽反射迟钝;双侧Babinski征阳性;右侧轮替、指鼻及跟膝胫试验欠稳准.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介绍了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认同量表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认同量表及分数解释,分析认同量表与精神病理的关系,回顾认同量表条目的修订和条目分析,以及认同量表再分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6.
中草药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草药部分药学成分对神经元细胞病理损伤的恢复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9-01/2001-12与中药的神经保护作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herb,neural protec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检索“万方数据库”1996-01/2003-12与中药的神经保护作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中药疗法、神经保护药”,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筛,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然后,对筛选出的文献查找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5篇与中药的神经保护作用相关的文章,其中8篇来源于近期发表或权威的杂志,符合纳入标准.资料综合:多项观察结果显示,部分中草药的药学成分对神经细胞的损伤有治疗及保护作用.这种作用表现在以下途径中:对抗钙离子的细胞内流、降低氧自由基水平、对抗细胞凋亡、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不良作用及拟雌激素样作用.结论:中草药的部分药学成分黄芩甙、银杏内酯、芹菜素、三七总皂甙、川芎嗪、丹参酮、丹参素、人参皂甙等对神经细胞的损伤有治疗及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7.
背景:外径〈300μm的阻力小动脉结构与功能改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之一,然而针对不同脑区及不同外径小动脉的定量研究较少。目的:探讨脑梗死后不同部位及不同外径脑小动脉硬化程度的差异。设计:抽样调查。单位: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标本均取自1980-01/2000-09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自愿捐献的尸体解剖病例,根据临床表现、脑CT检查和尸体解剖病理检查诊断,选取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死亡病例38例。非心脑血管性疾病死亡病例15例为对照组。方法:标本均在死后1-3d内取材,选取额、顶叶皮质及底节区白质组织(3块/例),制备切片。每张切片选取5个不同视野,按小动脉外径大小分为〈50μm组,50-100μm组及〉100μm组。用(外径-内径)/内径,计算血管硬化程度。主要观察指标:①脑梗死组与对照组不同外径小动脉硬化程度。②脑梗死组不同脑区小动脉硬化程度。结果:参加实验的38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死亡病例和15例非心脑血管性疾病死亡病例标本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梗死组外径〈50μm的小动脉硬化指数值明显高于50~100μm组和〉100μm组[(138.55&;#177;76.67)%,(116.82&;#177;58.80)%,(78.07&;#177;32.06)%,P〈0.01],外径〉100μm的小动脉硬化指数值与对照组较接近[(78.07&;#177;32.06)%,(46.38&;#177;13.41)%,P=0.174]。②脑梗死组白质中〈50μm的小动脉硬化指数值明显高于灰质[(152.86&;#177;87.83)%,(127.97&;#177;64.76)%,P〈0.05]。结论:动脉硬化后脑梗死患者小动脉硬化程度与其外径及位置相关,外径小或位于白质的小动脉硬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28.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type 2 DM)伴脑梗死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特点及其防治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对伴有和不伴有脑梗死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正常对照组各40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伴有脑梗死的糖尿病患者的24 h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及夜间平均舒张压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糖尿病患者夜间收缩压(SBP)、夜间舒张压(DBP)下降幅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小,有显著差异性(P<0.05或P<0.01),尤以伴有脑梗死的2型糖尿病患者SBP下降幅度最为显著。结论 伴有脑梗死的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并且血压正常节律消失可能与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29.
患者男,45岁,因"不自主运动3年,加重1周"于2011年11月17日入院.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舌及身体不自主运动,初期仅为双手不自主抖动,偶有口内舌动及溃疡.约半年后出现四肢不自主屈伸动作,不能开车;撅嘴、咬牙及舌体不自主伸出口外,经常有舌缘溃疡、疼痛,影响发音及进食.此后,异常运动幅度逐渐增大,不能正常工作;情绪紧张时加重,需口含纱布或牙咬矿泉水瓶口控制口舌不自主运动,腿不能行走,手不能持物.曾于多家医院就诊,按舞蹈症及焦虑抑郁状态予氟哌啶醇及舍曲林等治疗,后因肢体僵硬、反应迟钝自行中止用药,改服中药治疗,症状控制较好,日常生活可以自理.1周前嗑瓜子后突发舌体肿大,舌不自主运动加重,伴舌咬伤,四肢不自主运动明显.就诊于我科门诊,以"肌张力障碍"收入院.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及睡眠差.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