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78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02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6篇
  1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目的: 通过分析原发于甲状腺的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的临床特点,总结该病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5年9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2例PTL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预后。结果:12例PTL患者中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63岁(42~81岁),起病至诊断时间平均5个月(0.5~24个月)。其中1例因咳嗽、憋气就诊,余11例均因颈部肿物进行性增大就诊。除1例无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外,其余11例首诊时有7例为甲状腺功能减退,4例甲状腺功能正常。初诊11例行颈部B超,双侧均有结节者9例,肿瘤平均直径3.87 cm。4例经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8例经甲状腺肿物粗针穿刺确诊,病理报告结果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包括9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oma)、1例小B细胞淋巴瘤,5例病理证实合并桥本甲状腺炎。除1例MALToma因考虑肿瘤相对惰性,未行化疗,余11例均予化疗。中位生存时间24个月(1~117个月),死亡3例。健在的9例患者中,7例化疗后定期随访肿瘤无进展,1例MALToma甲状腺肿物切除术后未予化疗及放疗,仍带瘤生存,1例仍在化疗中(2周期)。结论:中老年(尤其女性)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出现迅速增大的甲状腺肿物,B超提示甲状腺结节或实质内不均质低回声,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和气管压迫时需高度警惕PTL的可能,对可疑病例适时采用粗针穿刺活检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2.
功能性腹泻是现代医学中较为多见的胃肠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明确,临床主要以清热化湿、健脾止泻为主进行治疗,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腹泻有着显著优势。本文从功能性腹泻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及辨病治疗等方面论述了功能性腹泻目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3.
高莹  张晶璇  黄羚 《天津中医药》2019,36(7):705-709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挖掘玉米须干预糖尿病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潜在靶标,探讨玉米须对糖尿病的干预机制。[方法] 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玉米须活性成分的作用靶标。运用人类表型术语集(HPO),毒性与基因比较数据库(CTD)筛选糖尿病的靶标。采用STRING软件构建玉米须干预糖尿病的中药-疾病靶标网络。[结果] 得到12个活性成分和92个关键靶标,涉及糖尿病的靶标有8个。预测主要与AKT1,INSR,PRKACA等靶标有关。主要参与胰岛素信号通路和AMPK信号通路等途径。[结论] 玉米须可能通过调节AKT1和INSR蛋白参与胰岛素信号通路或AMPK信号通路对2型糖尿病起效,相关靶点及通路和现有的文献报道较为一致,可为其药用、食用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4.
背景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多用超声评价,但超声检查对设备、人员、经费要求较高。皮肤自发荧光(SAF)能够独立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及死亡等,操作简便、迅速、无创,因此探讨SAF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对于颈动脉病变的预测有一定意义。目的 探讨在我国社区人群中SAF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2018年9-12月对北京某社区年龄>40岁的6 055例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对所有受访者进行SAF检测、临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血液学检测及颈动脉B超检查。根据B超结果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因变量,以标准化性别、年龄、BMI、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传统心脑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及SAF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SAF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结果 6 055例调查对象B超提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2 953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3 10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SAF测量值为77.2(70.8,85.1) AU,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SAF测量值73.4(68.0,80.1)AU (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AF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因素〔OR=1.006,95%CI(1.000,1.012),P=0.043〕。以SAF值的第25、50、75百分位值69.2、75.1、82.4 AU为界,分为SAF低、中、高、明显升高4组,SAF明显升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是SAF低值组的1.200倍〔OR=1.200,95%CI(1.012,1.423),P=0.036〕。亚组分析显示,校正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年龄<60岁人群中SAF明显升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是SAF低值组的1.751倍〔OR=1.751,95%CI(1.270,2.415),P=0.001〕;吸烟人群中SAF明显升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是SAF低值组的1.903倍〔OR=1.903,95%CI(1.297,2.792),P=0.001〕。结论 SAF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独立相关,在<60岁人群及吸烟人群中SAF明显升高者相比SAF低值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75.
患儿男,8岁,胸腹部出现皮疹4年,近半年渐增多。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胸、腹部出现淡红色孤立性芝麻大小丘疹(图1),无明显不适,未予特殊处理。患儿既往体健,无家族遗传病史和类似病史。体检:一般隋况好,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76.
130例闭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自然病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闭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自然病程。方法:对130例闭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以通讯或门诊方式进行随访,将生存结果与临床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血液动力学资料进行相关分析。不能解释的肺动脉高压组(UPH组)与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组(CTEPH组)两组对照分析。结果:本组闭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5.86±4.63年,其生存函数曲线显示2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9.0%,73.0%,50.0%。UPH组与CTEPH组生存率比较,后者较好。影响生存率的因素有心功能,肺动脉压力,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心胸比率,动脉血氧分压等。结论:闭塞性肺动脉高压的预后不乐观,尤以不能解释的肺动脉高压更严重。降低肺血管压力,改善心功能是提高闭塞性肺动脉高压生存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7.
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误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为提高对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中,65例在院外被误诊为其它心肺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院外误诊率为90.28%,共误诊97例次(有的患者曾误诊多种疾病),误诊的情况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22例次(22.68%)、冠心病18例次(18.56%)、先天性心脏病16例次(16.49%)、心肌炎10例次(10.31%)、心肌病9例次(9.28%)、风湿性心脏病5例次(5.15%)、心包炎2例次(2.06%)及肺部疾病15例次(15.46%)。结论:CTEPH误诊率极高,临床医师应提高对CTEPH的认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育龄期女性高雄激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因诊断指标。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女性高雄激素血症多学科联合门诊就诊的96例育龄期女性高雄激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最终病因诊断情况将患者分为4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组( n=8)、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相似文献   
79.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是Graves病(GD)的一种难治性并发症。刺激性促甲状腺素受体(TSAb)可以与GD眼眶成纤维细胞(GD-OF)表达的TSH受体(TS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IR)复合体结合,促进TAO的发生发展。IGF-IR是TSHR启动细胞信号传导所必须的成分,teprotumumab作为...  相似文献   
80.
尼莫地平缓释胶囊相对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2例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口服进口尼莫地平普通片和尼莫地平缓释胶囊60mg后,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并对其生物利用度进行了研究.尼莫地平缓释胶囊和进口片的T1/2分别为3.74±0.84 h和1.98 ± 0.59 h;Cmax分别为25.41±9.32mg·L-1和80.08±16.65 mg·L-1; Tmax分别为3.25±0.97 h和0.75±0.21 h; AUC分别为167.4±27.3 mg·h·L-1和 194.7 ± 29.7mg·h·L-1;缓释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87.07%±9. 19%.8 例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多剂量口服尼莫地平缓释胶囊(60 mg,bid) 和尼莫地平普通片(30 mg,qid),达稳态时测得峰浓度分别为25.81±7.12 mg·L-1 和 41.21±10.04 mg·L-1; 谷浓度分别为7.19±1.84 mg·L-1和5.59 ± 1. 62 mg·L-1;两者血药浓度的波动系数分别为1.12±0.16和1.51±0.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