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1篇 |
临床医学 | 21篇 |
内科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5篇 |
预防医学 | 12篇 |
药学 | 4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心肌肌钙蛋白I检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翔羽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2,23(4):243-245
心肌肌钙蛋白I(cTnI)是心肌损伤最特异、最敏感的血清标志特之一,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诊断。但cTnI检测方法尚未标准化,循环中cTnI浓度的检测也受血浆肝素浓度、类风湿因子水平、溶血指数、慢性肾脏衰竭、骨骼肌损伤、年龄等多种因素干扰,影响其在临床中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王乐瑶;王冰洁;高翔羽 《中华儿科杂志》2024,(4)
早产儿有血流动力学意义动脉导管未闭(hsPDA)的诊断和血流动力学评估主要依据动脉导管直径和左心房直径与主动脉根径之比等超声心动图参数。血流动力学评估指标和方法还包括血浆B型利钠肽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 电子心力测量心输出量, 近红外光谱评估体循环缺血程度, 肺部超声评分评估肺循环充血程度。其他早产儿hsPDA诊断治疗辅助指标和方法有血小板参数及其聚集功能、临床评分、预测模型和风险基因集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无创正压通气对早产儿血浆B型尿钠肽(BNP)和右心室Tei指数等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自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胎龄<34周、诊断呼吸窘迫综合征、需要给予并适合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早产儿,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46例, 初始给予NCPAP呼吸支持)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组(49例, 初始给予BiPAP呼吸支持);并选择胎龄<34周、不需要无创正压通气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42例)。监测NCPAP组和BiPAP组无创正压通气0~12 h、48~60 h的血浆BNP、右心室Tei指数、平均气道压和氧指数;监测对照组入院0~12 h、48~60 h的血浆BNP、右心室Tei指数。结果 (1)NCPAP组和BiPAP组无创正压通气后48~60 h, 血浆BNP和右心室Tei指数均高于通气后0~12 h[NCPAP组(287.5±155.5)比(179.9±102.3)ng/L、(0.43±0.08)比(0.38±0.06), BiPAP组(303.1±135.4)比(186.5±... 相似文献
16.
抚触对正常婴儿生长发育及黄疸影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抚触对正常婴儿生长发育及黄疸的影响。 [方法 ]将 2 10例正常婴儿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各 10 5例。两组护理保健措施相同 ,抚触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国际通用抚触法 ,每日 1次或 2次 ,每次 15min ,持续至第 42天复诊。 [结果 ]抚触组婴儿第 42天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抚触组第 3天及第 7天经皮测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第 3天、第 7天及第42天与对照组相比 ,抚触组婴儿睡眠时间长、睡态安详、易入睡。 [结论 ]抚触能促进正常婴儿的生长发育 ,促进婴儿体重的增长 ,减轻新生儿早期黄疸 ,改善婴儿睡眠。 相似文献
17.
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主要发生于早产儿.早产儿RDS需要呼吸支持的几率较高.为了减少有创通气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越来越多的(特别是胎龄>32周[1])早产儿RDS的初始治疗直接使用无创通气[2-4].随着呼吸机技术及经鼻连接界面的不断改进,无创通气模式不再只是单一的经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通气.常用的无创通气模式还包括: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及其同步模式(SNIPPV),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经鼻高频通气(NHFV),加热加湿的高流量鼻导管(HHHFNC)通气等[5-10].其中NIPPV的概念还涵盖经鼻间歇指令通气(NIMV),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等[4].现重点介绍BiPAP通气在早产儿RDS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预防小儿胶布过敏的有效措施。方法将有过敏史的患儿31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穿刺部位使用酒精消毒后,A组104例直接穿刺;B组105例在穿刺点周围涂抹苯扎氯铵溶液待干后穿刺;C组103例在穿刺点周围喷洒3M液体敷料待干后穿刺。三组穿刺成功后均用透明敷贴和胶布妥善固定。观察三组胶布固定周围皮肤有无发红、皮疹、水疱、破溃等现象及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三组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6.860,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C组、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皮肤发红17例、丘疹12例、水疱2例、破溃1例;B组皮肤发红12例、丘疹7例、水疱1例、破溃1例;C组皮肤发红6例、丘疹3例、水疱1例、破溃0例。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6.074,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B组、BC组无显著性差异,A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静脉输液的患儿,穿刺前喷涂3M液体敷料能够有效预防胶布过敏现象,明显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的密闭式吸痰深度对机械通气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机械通气并密闭式吸痰的新生儿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浅层吸痰组和传统深层吸痰组各23例.分别记录24h吸痰次数、脉搏氧饱和度(SpO2)恢复时间、吸痰引起的气道损伤及肺部感染的情况.结果 浅层吸痰组24 h吸痰次数为(1.78±0.83)次,SpO2恢复时间为(8.67±1.66)s,吸痰引起的气道损伤有2例(8.7%),肺部感染有3例(13.0%);深层吸痰组24h吸痰次数为(4.22±1.56)次,SpO2恢复时间为(15.89±2.47)s,吸痰引起的气道损伤有11例(47.8%),肺部感染有10例(43.5%).以上资料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7,6.94;x2值分别为8.69,5.25;P均<0.05).结论 对于机械通气并密闭式吸痰的新生儿来说,与传统深层吸痰相比,浅层吸痰能有效减少吸痰次数,缩短SpO2恢复时间,减少气道损伤及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全合一肠外营养中葡萄糖的不同用法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血糖的影响。方法将35例VLBWI随机分成3组,Ⅰ组11例将肠外营养液的葡萄糖水平均配制成10%[d1葡萄糖10 g/(kg.d),7 mg/(kg.min)];后1周内12 g/(kg.d),8.3 mg/(kg.min)];Ⅱ组10例渐增量葡萄糖应用[开始6~8 g/(kg.d),4~6 mg/(kg.min);增加量2 g/(kg.d)];Ⅲ组14例稳定葡萄糖输注速度[1周内葡萄糖7.2 g/(kg.d),5 mg/(kg.min)]。监测血糖1次/2 h,2、3 d后渐延长间隔。结果1周内检测血糖、低血糖(%)、高血糖次数(%)分别为Ⅰ组332次、42次(12.7%)、120次(36.1%);Ⅱ组324次、45次(13.9%)、116次(35.8%);Ⅲ组359次、56次(15.6%)7、1次(19.7%)。3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4 P=0.534);Ⅰ和Ⅱ组高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8 P=0.927),Ⅲ和Ⅰ组、Ⅲ和Ⅱ组高血糖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χ2=23.103,21.996 P均=0)。结论为使VLBWI的血糖更稳定,全合一肠外营养中葡萄糖以5 mg/(kg.min)输注为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