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79篇 |
免费 | 296篇 |
国内免费 | 18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篇 |
儿科学 | 25篇 |
妇产科学 | 17篇 |
基础医学 | 166篇 |
口腔科学 | 24篇 |
临床医学 | 746篇 |
内科学 | 521篇 |
皮肤病学 | 30篇 |
神经病学 | 99篇 |
特种医学 | 209篇 |
外科学 | 439篇 |
综合类 | 1244篇 |
预防医学 | 591篇 |
眼科学 | 34篇 |
药学 | 463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422篇 |
肿瘤学 | 2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8篇 |
2023年 | 123篇 |
2022年 | 132篇 |
2021年 | 151篇 |
2020年 | 126篇 |
2019年 | 121篇 |
2018年 | 127篇 |
2017年 | 84篇 |
2016年 | 113篇 |
2015年 | 141篇 |
2014年 | 268篇 |
2013年 | 269篇 |
2012年 | 324篇 |
2011年 | 339篇 |
2010年 | 288篇 |
2009年 | 305篇 |
2008年 | 290篇 |
2007年 | 287篇 |
2006年 | 234篇 |
2005年 | 259篇 |
2004年 | 157篇 |
2003年 | 133篇 |
2002年 | 127篇 |
2001年 | 131篇 |
2000年 | 115篇 |
1999年 | 110篇 |
1998年 | 92篇 |
1997年 | 59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介入治疗肝细胞型肝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经组织学或临床诊断的肝细胞型肝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恩度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组和单纯TACE组各20例,均接受至少2个周期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疗效、血液AFP水平、肝外转移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血液AFP水平、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肝外转移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恩度联合TACE治疗肝细胞性肝癌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但可有效地减少肿瘤的转移。 相似文献
182.
183.
慢性乙型肝炎伴凝血因子Ⅶ缺乏1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复习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的特点。方法分析1例慢性乙型肝炎伴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PT明显延长,FⅦ活性降低,而APTT及其他凝血因子活性均正常,HBV标记物阳性,而肝功能指标正常。结论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是临床上一种非常少见的出血性疾病,多伴有基因缺陷,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T明显延长而肝功能正常时,应积极查找肝病以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4.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原癌基因(C-erbB-2)和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的表达以及它们在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5例胃癌标本中C-erbB-2和EGFR蛋白的表达,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它们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C-erbB-2和EGFR蛋白的高表达与胃癌的生长方式、浸润深度、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呈正相关;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的大小无明显关系.C-erbB-2与EGFR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C-erbB-2和EGFR蛋白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C-erbB-2和EGFR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两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5.
目的:检测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和 hMLH3在胰腺癌中的甲基化和表达状态,探讨错配修复缺陷在胰腺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hMLH1、hMSH2和hMLH3的甲基化状态,逆转录PCR(RT-PCR)检测hMLH1、hMSH2和hMLH3的表达状态.结果:在胰腺癌组织中hMLH1、hMSH2和hMLH3的甲基化频率分别为28.6%、46.4%和39.3%;在癌旁正常组织中分别为3.6%、10.7%和12.5%,上述各基因在胰腺癌中的甲基化频率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hMLH1:x2=12.97,P<0.01;hMSH2:x2=17.50,P<0.01; hMLH3:x2=10.47,P<0.01).在胰腺癌组织中分别有25.O%、50.0%和33.9%没有检出hMLH1、hMSH2和hMLH3表达.在癌旁正常组织中分别有7.1%、8.9%和16.1%,各基因在胰腺癌中的表达缺失频率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hMLH1:x2=6.62,P<0.05;hMSH2:)x2 =22.73,P<0.01:hMLH3:x2=4.76,P<0.05).hMLH1在胰腺癌细胞系PANC-l和CFPAC-1 检出甲基化和表达消失.hMSH2在PC-3检出甲基化和表达消失.hMLH3在PC-3和PANC-1检出甲基化和表达亦消失.结论:在胰腺癌错配修复基因缺陷较普遍参与了部分胰腺癌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8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抬高的ST段恢复时间对预测溶栓治疗后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 92例AMI患者根据溶栓后心电图抬高的ST段达到稳定下移 5 0 %的时间 ,分成A组 (时间在 3 0分钟内 ) ,B组 (时间在 60分钟内 )和C组 (时间在 90分钟内 )。比较不同组间 3 0天的左室收缩功能。结果 溶栓后心电图抬高的ST段达到稳定下移 5 0 %的时间不同 ,各组 3 0天左室收缩功能存在差异 ,其LVEF( % )分别为A组 65 4± 1 1 2、B组 5 7 6± 1 0 3、C组 49 9± 1 0 1 ,ST段恢复时间越短 ,左室收缩功能恢复越好 (P <0 0 5 ) ,并随梗死部位不同而有所变化 ,前壁MIST段恢复时间与左室收缩功能恢复关系更密切 (P <0 0 1 ) ,下壁MI随ST段恢复时间延长 ,左室收缩功能有下降趋势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用心电图监测溶栓后ST段的变化 ,是预测左室收缩功能的良好指标 ,尤其对前壁MI有更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87.
本研究探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jak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实用性。用PCR扩增出含jak2基因2个SNP(C428T和C643T)位点的DNA片段作为模板,产物纯化后利用MALDI,TOFMS检测5例MM和5例健康对照者样本的jak2基因多态性。结果表明:C428T和C643T位点基因型在多发性骨髓瘤病例与健康对照组的分布无差异,均为T/T纯合子。结论:本实验建立的基于MALDI—TOFMS与引物延伸技术检测jak2基因多态性的方法是一个快速、准确和可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8.
189.
传统生理学教科书中"动脉血压随着远离心脏而逐渐降低"的相关表述不够准确。大量研究表明,动脉收缩压和脉压在由中心动脉向外周大动脉这一区段传播的过程中不仅没有逐渐降低,反而逐渐升高。这一现象可能与脉搏波反射等因素有关。笔者呼吁传统教科书中的相关表述应予以修正,使之更加准确,以避免对广大医学生或临床医生造成误导,同时脉搏波反射具有重要的生理及临床意义,应予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190.
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对该院2017年10月—2018年9月入院救治的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69例患者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探究患者治疗前后高敏促甲状腺素(TSH)、空腹血糖、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餐后2 h血糖以及游离甲状腺素(FT4)改善情况。结果 69例患者经临床对症治疗之后临床症状有所缓解,高敏促甲状腺素(TSH)、空腹血糖、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餐后2 h血糖以及游离甲状腺素(FT4)检测结果较治疗之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选择相适合的治疗方式,通过对症治疗改善患者各项指标异常情况,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