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6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并根据既往或入院后OGTT试验结果分为合并2型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检测其hs-CRP、血糖、血脂水平及平均动脉压,并对合并2型糖尿病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hs—CRP、血糖、血脂水平、平均动脉压、性别及吸烟史等因素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hs—CRP水平及冠脉病变程度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均呈正相关(无糖尿病组r=0.827,P〈0.01;合并糖尿病组r=0.897,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吸烟史、hs—CRP、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及总胆固醇等是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均P〈0.05),且hs—CRP是其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性别、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平均动脉压不是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炎症反应水平明显强于非糖尿病组,且患者炎症反应水平与冠脉损伤正相关;糖尿病可能通过炎症反应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监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对预测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2.
目的测定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血浆缺血修饰白蛋白、心肌肌钙蛋白及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浓度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40例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的冠心病患者(PCI组),分别测定术前及术后30min、6h、12h的血浆修饰白蛋白、肌钙蛋白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缺血修饰白蛋白由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测定,并与20例仅行诊断性冠脉造影患者(冠造组)术前、术后30min、6h、12h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CI组中34例术后30min缺血修饰白蛋白比术前明显升高(P〈0.05),6h渐降到正常水平;20例患者肌钙蛋白在术后6h和12h明显升高(P〈0.05);而肌酸激酶同工酶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冠造组缺血修饰白蛋白、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在术前、术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可使心肌发生短暂的缺血缺氧损伤,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术后迅速升高,比肌钙蛋白出现的时间要早。缺血修饰白蛋白可以作为一种心肌缺血早期的诊断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63.
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急、病情重、预后凶险,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高,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因此正确判断和评估急性心肌梗塞病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急性心肌梗塞的部位也是决定其预后的重要因素,就以前壁AMI而论,前壁梗塞因其缺血坏死的范围较大可造成临床预后差、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动态各脉压(PP)与冠脉病变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252例入选病例均行冠脉造影术,并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狭窄组(n=180)和非冠脉狭窄组(n=72);根据患者既往有无高血压病(EH)史分为EH组(n=164)和非EH组(n=88).所有患者均于术后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冠脉病变的狭窄程度用病变的血管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结果 EH组较非EH组冠心病(CHD)患病率明显增高(81.1% vs 53.4%,P=0.000);EH组双支、三支冠脉病变患病率均显著高于非EH组(28.7%vs 5.7%,P=0.000;29.3%vs 9.1%,P=0.000);冠脉狭窄组动态各收缩压(SBP)、PP均显著高于冠脉正常组(P<0.05),并且各动态PP随冠脉血管狭窄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h动态PP、白日动态PP、夜间动态PP、年龄均与CHD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密切.且夜间动态PP较其他因素与CHD冠脉狭窄程度关系更密切.结论 动态各PP均是CHD冠脉狭窄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夜间动态PP的预测价值更佳.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脑钠尿肽(B 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56例入选病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其中男103例,女53例,年龄33~81岁,平均(59.15±10.60)岁。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用病变的血管支数及Gensin i积分表示。所有病例均在术前、术后测量仰卧位肱动脉血压,记录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平均值,PP=SBP(DBP。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清晨抽取2m l肘静脉血,用免疫放射方法(IMRA)测量BNP值。结果:高血压组较非高血压组冠心病患病率明显增高(76.9%比61.5%,P=0.038)。高血压组患者冠脉三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35.2%比12.3%,P=0.001)。高血压组血浆BNP浓度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P=0.007)。冠脉狭窄组,无论肱动脉测压、其SBP、PP均显著高于冠脉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5),且SBP与PP随着冠脉血管狭窄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冠状动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血浆BNP值均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肱动脉PP、BNP、年龄与冠心病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最为密切。结论:PP是冠心病冠脉狭窄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BNP与PP密切相关,BNP可以作为预测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血浆标志物。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有创大动脉脉压(P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15 6例入选病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的严重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所有病例均在术中测量主动脉血压。结果 高血压组较非高血压组冠心病患病率明显增高(73 .6 %vs 5 8. 5 % ,P =0 .0 32 )。高血压组患者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35. 2 %vs12 .3% )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P =0 .0 0 1)。冠状动脉狭窄组,主动脉测压其收缩压(SBP)、PP均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 ,且SBP与PP随着狭窄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动脉PP、年龄、高血压病史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最为密切。结论 大动脉PP是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偶联因子6(CF6)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情况进行配对,分为单纯冠脉造影组(对照组)和冠脉造影加介入治疗组(试验组),分别取手术当13及术后次日空腹肘静脉血,用放免法检测血浆CF6的含量。结果试验组术前CF6水平为(203.13±61.99)pg/ml,术后为(243.57±36.97)pg/ml,儿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且CF6浓度变化与手术持续时间(r=0.435,P〈0.05)、球囊扩张总时间(r=0.617,P〈0.01)、球囊扩张总次数(r=0.575,P〈0.01)、置入支架数目(r=0.674,P〈0.01)及术中心电图ST段改变(r=0.567,P〈0.01)等呈正相关。对照组手术前CF6水平为(192.90±52.68)pg/ml,术后为(201.06±63.33)pg/ml,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介入治疗可能造成冠状动脉机械损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边支受累或慢血流状态而导致心肌缺血损伤,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导致的切应力改变等情况,这些情况均可使得CF6表达和释放增加。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冠心病并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肾功能不全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2008年10月—2009年10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确诊为冠心病且依据现有检查未诊断肾功能不全(CKD)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共175例。分组比较相关因素及其冠脉造影情况。结果发现在血清肌酐(Cr)及尿素氮(BUN)为正常值范围时共有46例(26.3%)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肾功能不全。在血脂方面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的TG、LDL-C水平明显升高且HDL-C水平下降。结论DM与轻度肾功能不全均可增加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如两者同时存在,则提示患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DCG)和心肌灌注分级心肌呈色(MBG)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8例因胸痛就诊而疑似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DCG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造影过程中同时记录MBG结果。根据DCG结果将患者分为非缺血组与缺血组,结合MBG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78例患者中,非缺血组MBG 0级0例,MBG 1级2例,MBG 2级8例,MBG 3级25例,发生率分别为0,5.7%,22.9%,71.4%;缺血组MBG 0级5例,MBG 1级11例,MBG 2级23例,MBG 3级4例,发生率分别为11.6%,25.6%,53.5%,9.3%。两组间同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系数为-0.626)。结论以胸痛为主要症状而ECG和CAG检查均显示正常的患者,DCG与MBG之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分析单中心10年来4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脉造影特点?方法:收集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入住本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青年(<40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脉造影等资料,同时收集老年(60~75岁)患者进行配对比较?结果:青年组106例,老年组112例,青年组中91.5%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老年组相比,青年组绝大多数为男性,有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家族史者比例和血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升高,而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比例?脉压差?空腹血糖显著降低?青年组行冠脉造影的比例高(64.2% vs. 40.2%,P < 0.05),其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58.82% vs. 13.33%,P < 0.05),前降支最易受累(56.63% vs. 32.29%,P < 0.01),左主干未见受累(0 vs. 10.42%, P < 0.01),Genisini积分低(23.69±22.80 vs. 39.21±40.37,P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青年患者的高血压史?脂蛋白(a)[Lp(a)]和吸烟指数是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吸烟?饮酒?家族史?高TG是40岁以下AMI的主要危险因素;青年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低于老年组,需加强健康教育,控制血压,积极戒烟等改善生活方式以减少青年心肌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