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2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9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建立右心房梗死伴左心房高频起搏新型慢性心房颤动(AF)模型并探讨其电生理特性。方法: 24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起搏组(P)、心房梗死+起搏组(I)。C组:在左心房外膜缝合固定一起搏电极,但不起搏;P组:在左心房外膜缝合固定一起搏电极并以1 000 beats/min的频率高频起搏;I组:结扎右冠状动脉心房分支,并在左心房外膜缝合固定一起搏电极,以1 000 beats/min的频率高频起搏。采用心外膜程序起搏技术测定心房肌的电生理特性。结果: (1) I组:起搏3周后AF诱发成功率高达100%。(2) I组、P组在起搏1 h、1周、3周后心房有效不应期(ERPA)均缩短;I组、P组、C组:起搏3周后在基本起搏周期(PCL)200 ms时的ERPA分别为(87.5±12.8) ms、(81.3±12.5) ms、(115.0±7.6) ms,I组、P组与C组比较,显著差异(P<0.01)。(3)在频率适应性方面,I组、P组均表现为频率适应不良,在术后3周时表现明显,与C组比较差异显著(分别P<0.01,P<0.05)。 (4) I组在起搏3周后P波时限延长与P组、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5)I组:快速起搏后1 h至3周,均表现为ERPA缩短、心房相对不应期(RRPA)延长与C组比较显著差异(P<0.01)、房间传导时间(IACD)延长与P组、C组比较显著差异(均P<0.01)。结论:右心房梗死+左心房高频起搏建立兔慢性AF与传统的单纯心房起搏相比,AF诱发成功率高并且稳定,其电生理参数有特征性意义,表现为ERPA缩短,频率适应不良,RRPA延长,IACD延长。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清浓度变化规律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30例诊断为AMI患者(A组)于入院1 h、6 h、7 d、14 d取外周血;30例同期住院的稳定型心绞痛病人(B组),均与A组相对应的时间取外周血标本.双夹心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ISA)定量测定血浆TGF-β1,并同时测定外周血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结果]A组血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1);血清TGF-β1高峰水平与CK、LDH、CK-MB高峰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AMI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增高可能是应急导致内皮细胞保护性分泌的结果;通过观察AMI患者血清TGF-β1水平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性有一定的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53.
静脉滴注二硝酸异山梨酯治疗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54.
汪明灯  高修仁  梁鉴波 《新医学》2006,37(1):20-22,4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循环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与其血压水平,心肌、血管重构之间的关系.方法:55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及15名体格检查正常者(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测定血清IGF-1浓度、高血压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eular septum thickness,IVS)、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结果:④随着高血压级别的升高,血清IGF—1浓度逐步升高,其中高血压组2、3级组明显高于高血压1级组和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②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增厚组血清IGF-1浓度高于IVS正常组:左心空肥厚组血清IGF—1浓度高于非肥厚组(均为P〈0.05);⑧IGF-1浓度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r=0.46,P=0.001):④IMT和IVS呈正相关(r=0.49、P=0.03).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与其血压程度以及心肌重构密切相关,与血管重构可能有一定关系;高血压患者的心肌、血管重构过程基本并行。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雷米普利与血管紧张素受体亚型1拮抗剂(AT1RA)缬沙坦的单用及合用对原发性高血压(E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4例轻中度的EH患者,随机分成3组,雷米普利组(35例)予雷米普利5mg/d,缬沙坦组(35例)予缬沙坦160mg/d,合用组(34例)予雷米普利2.5mg加缬沙坦80mg/d,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测偶测血压、动态血压、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等,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雷米普利组总有效率77.1%,降压幅度23.9/15.8mmHg,T/P比值SBP 0.82、DBP 0.81;缬沙坦组总有效率77.1%,降压幅度24.3/15.1mmHg,T/P比值SBP 0.83、DBP 0.80;合用组总有效率79.4%,降压幅度24.4/15.2mmHg,T/P比值SBP 0.83、DBP 0.80,各项指标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3组药物均可降低血压负荷,其降低值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用药组治疗前后血常规、生化、血脂、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总不良反应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雷米普利与缬沙坦合用可有效、安全地降压。  相似文献   
56.
1难治性心力衰竭的定义与诊断确立难治性心力衰竭(心衰)(refractory heart failure),也叫进展性心衰(advance heart failure)或终末期心衰(end-stage heart failure)。此类患者有慢性心衰基础疾病、病因持续存在,在各种心衰诱发因素的作用下,心脏重构持续进行与恶化,尽管进行了严密的指南引导药物治疗(GDMT),患者病情仍不断进展,心衰严重程度得不到改善。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协会(AHA)将其分为D阶段的心衰患者。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淋巴细胞镁含量变化及其与原发性高血压心、血管重构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15例正常对照者,采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测量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thickness,IVS)、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Ficoll-Hypaque分离液常规分离淋巴细胞,原子火焰法检测淋巴细胞镁含量.入选者分组:高血压组(n=55),正常对照组(n=15);IVS增厚组(n=35),IVS正常组(n=20);LVMI大于正常组(n=31),LVMI正常组(n=24);IMT增厚组(n=32),IMT正常组(n=23).[结果]①不同组别淋巴细胞镁含量(10^-7μg/cell)比较:高血压组(2.19±0.08)与正常对照组(2.77±0.18)、IVS增厚组(2.12±0.57)与ⅣS正常组(2.62±0.61)、LVMI大于正常组(2.13±0.57)与LVMI正常组(2.52±0.61)、IMT增厚组(2.11±0.40)与IMT正常组(2.51±0.31)比较均显著降低(P值分别为0.02、0.049、0.03、0.02).②淋巴细胞镁含量与IVS、LVMI、IMT分别呈负相关:r=-0.41,P=0.01;r=-0.332,P=0.02;r=-0.28,P=0.03.③IMT与IVS呈正相关:r=0.49,P<0.05.[结论]高血压心、血管重构与体内镁含量降低密切相关;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心脏、血管重构基本平行.  相似文献   
58.
充血性心衰ACEI治疗后醛固酮逃逸与螺内脂治疗的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充血性心衰常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治疗后 ,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醛固酮(Ald)活性变化及醛固酮逃逸程度 ,探讨加用螺内脂治疗对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93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CEI加螺内脂 (观察组 )和不加螺内脂 (对照组 )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CEI治疗前、治疗 1个月及 6个月时血浆肾素 (PRA)、AngⅡ、Ald的活性 ,观察治疗前后AngⅡ与Ald的变化及比较两组醛固酮逃逸程度 ;以 6min步行距离为客观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后 1,6个月步行距离的改变 ,借以评价心功能改善的程度。结果 ①观察组治疗 1个月后血浆AngⅡ活性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 ( 14 3± 5 9vs 15 8± 5 8,P <0 0 5 ) ,与对照组比较 ( 14 3± 5 9vs 14 1± 5 7,P >0 0 5 ) ,治疗 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 166± 5 6vs 15 8± 5 8,P >0 0 5 ) ,与治疗 1个月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166± 5 6vs 14 3± 5 9,P<0 .0 5 ) ,6个月时Ang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 166± 5 6vs 167± 5 7)。②观察组治疗 1个月后血浆Ald显著下降( 12 0± 63vs 14 9± 62 ,P <0 0 1) ,继续治疗 6个月时又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 ( 2 0 3± 72vs 14 9± 62 ,P <0 0 1) ,与治疗 1个月比较 (P <0 0 1) ,治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高血压大鼠左室心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AT1-ant)单独与联合治疗对高血压大鼠心肌中MMP-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8周龄的易卒中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随机分成5组;SHRSP对照组,安慰剂组,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及缬沙坦与苯那普利联用组,另外,取8只雄性8周龄的京都Wistar大鼠(WKY)作为对照,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WKY以及SHRSP左室心肌中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SHRSP的收缩压(SBP),左室质量指数(LVMI),胶原容积分数(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左室心肌MMP-2蛋白表达较同龄的WKY显著增高,给予苯那普利,缬沙坦单独或联合治疗后SHRSP的LVMI,CVF,PVCA,左室心肌MMP-2蛋白表达都显著降低,苯那普利,缬沙坦单独应用时的效果没有差异。而联合应用的效果更显著。[结论]SHRSP左室心肌中MMP-2蛋白表达增高,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断后MMP-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苯那普利,缬沙坦逆转高血压心室重塑的作用可能部分通过下调MMP-2蛋白表达而实现;苯那普利和缬沙坦都能降低SHRSP的血压以及逆转其左室重塑,而联合用药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60.
通过磁带式24h连续动态心电监测,对186例确诊心肌梗死连续病例及50例非冠心病者进行Q-Tc分析,并与传统ST段指标相比较。Q-Tc延长检出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2.5%与96.0%;ST段指标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69.4%与100%。两组敏感性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特异性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果提示:Holter检测中Q-Tc的延长能作为心肌缺血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