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0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目的:探究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护理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66例,将其按照随机数表的分组方式,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常规治疗干预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临床护理以及并发症预防措施.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预防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对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期间,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显著减少感染、褥疮、下肢静脉血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患者的及早恢复有促进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2.
高丽杰 《当代医学》2010,16(14):130-131
肿瘤患者多数要采用手术治疗,患者可因手术成功而恢复健康,但也有可能因手术出现意外而导致残疾或死亡。无论手术大小,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对患者来讲,都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刺激。因个体差异带来的不同心理反应,甚至会影响手术效果和术  相似文献   
33.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宫内传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不同乙肝病毒携带者阻断HBV宫内传播效果。方法:根据孕妇乙肝病毒携带状态不同分为甲、乙、丙3组,每组又根据孕晚期是否注射HB IG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娩时采脐静脉血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分别为13.33%和33.33%(2χ=7.52,P<0.01)。结论:单项HBsAg阳性及“小三阳”孕妇用HB IG阻断宫内传播效果较好,试验组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大三阳”孕妇HB IG阻断宫内传播效果较差,试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4.
溴用于铂冶炼、照像材料、染料原料、药材合成,体表烧伤时有发生,且易发生中毒。溴烧伤后首先应判明有无中毒。溴气吸入时严重刺激呼吸道发生声门痉挛、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紫绀、肺水肿等。此时要迅速做好中毒急救及相应处置,保持呼吸道通畅,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大鼠肝脏及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在肝动脉结扎损伤中的意义及高压氧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手术对照,肝动脉未结扎)、肝动脉结扎组(结扎组)和肝动脉结扎 高压氧治疗组(高压氧组)。每组分为术后1 d、3 d、7 d、14 d时间点。高压治疗于术后2 h开始,吸纯氧60 m in,2/日,检测肝脏和血清中iNOS及NO水平,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脏常规病理检查。结果结扎组肝组织iNOS、NO水平7 d达峰值,结扎组7、14 d与高压氧组及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1)。血清iNOS水平7 d、14 d结扎组明显高于高压氧及对照组,结扎组3 d血清NO水平达峰值,3 d、7 d、14 d均较高压氧组明显升高(P<0.05)。高压氧治疗各组血清ALT均较结扎组明显降低,病理示结扎组肝细胞浊肿明显,有坏死灶形成,高压氧治疗组肝细胞未见坏死。结论iNOS及NO参与了肝动脉结扎肝损害过程,高压氧治疗改善肝损害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iNOS及NO。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p53及细胞凋亡在大鼠肝脏低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肝动脉结扎组(n=32)。各组均行剖腹、肝脏骨骼化及肝素林格液肝脏灌注,肝动脉结扎组行肝动脉结扎术。术后1、3、7、14d留取肝脏组织及血标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肝脏组织HIF-1α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脏组织HIF-1α及p53蛋白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以评价肝损伤。结果:肝动脉结扎后肝组织HIF-1αmRNA及HIF-1α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分别于结扎后3d和7d达峰值[0.834±0.129比0.372±0.048,(7.8±3.1)%比(2.1±1.7)%,P均<0.01]。肝动脉结扎组肝细胞p5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于术后7d达峰值[(41.2±9.1)%比(5.2±4.3)%,P<0.01]。肝动脉结扎组肝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于术后7d达峰值[(21.3±7.4)%比(3.7±3.5)%,P<0.01]。肝动脉结扎组AL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IF-1α、p53蛋白表达及凋亡细胞都主要位于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结论:HIF-1αmRNA表达增加、HIF-1α蛋白积聚以及p53促凋亡途径的激活在肝脏低氧损伤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评估一种新型肝储备功能检测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采用脉搏染料光密度测定法(PDD)检测51例肝切除患者吲哚菁绿(ICG)血浆清除率(K)和15 min滞留率(R15)及肝有效血流量(EHBF),分析其与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代偿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术后肝功能代偿轻度异常组ICG R15显著高于代偿良好组(P〈0.05),而K显著低于代偿良好组。K〈0.158或R15≥10%时,术后发生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可能性大。结论:采用PDD法行ICG试验能准确评估肝脏储备功能,有效预测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38.
大鼠门静脉动脉化肝门部胆管微血管的三维重建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门静脉完全动脉化(PVA)后大鼠肝门部胆管微血管的改变。方法用墨汁灌注透明法,观察大鼠肝门部胆管微血管的改变,并用MoticBuaa3DVol软件针对胆管周围血管丛(PBP)进行三维重建。结果本方法能清楚地显示出大鼠肝门部胆管微血管的分布情况,PVA组PBP外层血管显著增粗,内层血管密度增加。利用本软件能较好地重建出两组大鼠肝门部胆管PBP的三维结构。结论PVA后肝门部胆管微血管数量未出现明显减少,动脉化的门静脉血可通过侧枝途径满足PBP需求,并能维持胆管正常的生理功能,这也是PVA能够施行的理论依据。MoticBuaa3DVol软件在肝门部胆管微血管研究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估肝癌切除术后早期肝储备功能水平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6—8月收治的肝癌患者12例,分别测定患者术前和术后第3、7天的血浆吲哚菁绿清除率(K),分析手术前后K值的变化趋势。计算切除的肿瘤组织与肝实质的体积比,分析其与K值变化的相关性。结果:12例患者术前平均K值为0.180±0.049,术后第3天K值为0.151±0.044,显著低于术前水平(P〈0.01)。术后第7天K值0.167±0.060低于术前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K(K第7天-K术前)与切除的肿瘤体积/癌旁组织体积比正相关(r=0.845,P〈0.001),但与切除的癌旁组织体积无明显相关(r=-0.143,P〉0.05)。结论:肝切除术后早期肝储备功能明显受损,损伤程度与肿瘤体积及肝切除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40.
程佳  杨晓龙  尚素霜  张天慧  赵民  高丽杰  于华 《河北医药》2013,35(12):1797-1799
目的探讨磷酸化AKT(p-AKT)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与卵巢上皮性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正常卵巢组织(对照组),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良性组),60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卵巢癌组)中p-AKT的表达。结果 p-AKT在对照组、良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10)、15.0%(3/20),显著低于卵巢癌组的68.3%(41/60)(P<0.05);而良性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KT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1),而与年龄、病理类型、有无腹水无关(P>0.05)。结论 p-AKT过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