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马迅 《健康向导》2011,17(2):18-19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它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人类对颈椎病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源远流长的祖国医学中,虽然没有颈椎病这一提法,但其症状却早已为历代医学所重视。中医关于痹证、瘘证、头痛、眩晕、项强、颈肩痛等方面的有关论述,是对颈椎病病理、症状及治疗方面的一些认识。西医对颈椎病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92.
背景:慢病毒作为基因载体感染椎间盘髓核细胞的感染效率研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目的:测定不同滴度慢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感染人髓核细胞的感染条件及感染参数.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髓核细胞,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高滴度慢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按照不同感染复数感染第2 代人髓核细胞.结果与结论:第2 代髓核细胞在慢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感染复数为1,10,50,100 时,感染后第4 天荧光显微镜观察,流式细胞术测定其感染效率分别为32.1%,41.1%,54.2%和86.8%,继续传代培养3 代,第5 代椎间盘髓核细胞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仍能保持在60%以上.表明慢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人髓核细胞中可以持续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93.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斌  赵轶波  马迅  钟英斌  王浩  陈祺 《中华骨科杂志》2011,31(10):1147-1151
 目的 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与传统手术方法的比较。方法 2006年 10月至 2008年 10月, 52例无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被纳入研究。±据 Denis骨折分型, 压缩型骨折 17例, 爆裂型骨折 35例, 其中男 37例, 女 15例;年龄 18耀59岁, 平均 46.5岁。 T4骨折 1例, T7骨折 2例, T8骨折 1例, T10骨折 3例, T11骨折 5例, T12骨折 14例, L1骨折 16例, L2骨折 9例, L3骨折 1例。影像学检查示: 椎管内占位约1/3, 突入椎管骨块均匀完整, 无碎裂及翻转。患者±次纳入研究, 分为两组, 其中 20例患者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 其他 32例患者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损伤节段、受伤至手术时间及随访时间方面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肌间隙入路较传统后正中入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两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至 2009年 10月,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平均时间 21.5个月(12耀36个月), 所有患者伤椎椎体高度均无丢失, 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完整保留脊柱后方复合体结构, 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和恢复快等优点, 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手术方法,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4.
颈椎(C0~C3)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具有详细解剖结构的上颈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对1名健康成年男性,以层厚0.6mm进行连续颈部CT扫描得到骨窗断层图像,将CT数据导入到三维重建软件Mimics11.0中得到上颈椎的三维图像数据,再导入ANSYS8.1中生成上颈椎的三维骨性模型。依据文献资料及参考CT结果对上颈椎软组织进行建模,包括椎间盘、小关节和主要韧带结构。最后模拟生理载荷下测定模型各节段(C0-C1,C1~C2,C2~C3)的三维运动范围,并将所得结果与体外生物力学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建颈椎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结果:建立了一个较为详尽的上颈椎有限元模型。包括76799个10-node Solid 92单元,14670 Shell 93单元,80个2-node Link 10单元.1557个8-node Solid 45单元,56个Shell 63单元。结论:该模型的生物力学和几何学相似性很好.本实验方法是科学的、精确的。  相似文献   
95.
寰枢椎疾病在治疗方法上,过去以保守治疗为主,如颅骨牵引、Halo支架、头颈胸石膏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手术治疗,在手术方式和治疗效果上都取得很大进展,其中经后路寰椎侧块和枢椎椎弓根钉棒(钉板)系统固定最初于1994年由Goel和Laheri[1]提出并应用[2],但此技术未受到人们的关注,直到2001年由Harms和Melcher[3]再次推广才受到重视,并成为寰枢椎后路融合的常用手术方式。目前对于此技术的研究较少,且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将从手术技术、解剖学、生物力学、临床疗效等方面对该技术做一综述。1手术技术根据C1侧块螺钉进钉点位置的不同,…  相似文献   
96.
重度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甲基强的松龙脉冲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甲基强的松龙脉冲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总结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应用皮质激素脉冲疗法,达到临床控制的41例的临床资料。按激素的类型及剂量不同分为4组:A组为甲基强的松龙3d量≥1.44g;B组为甲基强的松龙3d量<1.44g;C组为地塞米松3d量55±27mg;D组为氢化考的松3d量1030±340mg。各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和哮喘持续天数上无显著差别,但A组哮鸣音消失天数为7.00±3.57d,显著少于其他各组(P<0.05);FEV1%为77±18%,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本文结果提示在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甲基强的松龙3d量≥1.44g脉冲疗法为更可选择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7.
山广志  马迅  纪宏  余立 《中国药房》2014,(25):2357-2359
目的:建立检测灭活狂犬病毒浓缩液中残留的β-丙内酯的方法。方法:采用直接进样的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P-DB624毛细管柱,程序升温;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载气为氮气,流速为1.0 ml/min;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温度为250℃,进样口温度为150℃。以乙腈为对照品稀释溶剂,样品溶液经离心后直接进样。结果:乙腈和样品中其他成分对β-丙内酯的测定无干扰。β-丙内酯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1.0821 082.0μg/ml(r=0.999 4);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2、1.0 ng;方法精密度和耐用性良好。在4批样品中未检出残留的β-丙内酯。结论 :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通用性强,可满足灭活狂犬病毒浓缩液中残留的β-丙内酯监控的需要。  相似文献   
98.
颈胸结合部重建手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颈胸结合部疾患手术入路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重建的稳定性。方法 2001 年 1月至 2009年 2月, 手术治疗颈胸结合部(C7~T2)疾患 86例。患者平均年龄 43.1岁(17~70岁)。行前 路手术 57例(植骨融合 38例, 椎间融合器融合 5例, 钛网植入 14例), 后路手术 21例(椎弓根螺钉固 定 9例, 侧块螺钉+椎弓根螺钉固定 12例), 前后联合入路 8例。对 53例颈胸结合部脊柱脊髓损伤者采 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评分, 对其余 33例颈胸结合部病变者采 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BohlmanX 线标准判定植骨融合及脊柱生理曲度、椎间隙高度的恢复情况。结果 69例患者获 3~45个月随访, 平 均 12.4个月。ASIA评分术前平均 1.8, 术后 2.3分;JOA评分术前平均 10.3分, 术后 12.8分, 术后改善率 为 38.0%。按 Bohlman标准, 植骨均融合, 62例颈胸段椎间隙高度及生理曲度恢复。术后 1例出现呼吸 功能障碍, 1例脑脊液漏, 2例声音嘶哑, 1例复查时出现螺钉松动。结论 颈胸结合部疾患重建手术如 适应证、入路及重建方式选择正确, 能够恢复椎间隙高度、生理曲度及颈椎序列。手术入路及重建方法 的选择应根据病变部位、种类、致压因素、损伤类型及程度、脊柱稳定性及术者经验等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上颈椎损伤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4年6月手术治疗的25例各类型上颈椎损伤患者资料,男20例,女5例;年龄14~55岁,平均37.1岁。依患者临床表现、损伤类型结合影像学资料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术前颅环牵引后,7例行前路手术,18例行后路手术。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损伤分级标准及功能独立性评价(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ment,FIM)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对比术前及术后随访的影像学资料评价骨折复位、骨愈合、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情况。采用配对秩和检验对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FIM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5个月,平均18.2个月。15例术前有高位脊髓损伤表现,按ASIA脊髓损伤分级C级7例、D级8例;术后6个月C级2例、D级4例、E级9例,较术前平均提高1.1级;术后12个月,D级3例、E级11例,较术前平均提高1.2级。术前FIM评分平均76.5分,末次随访时平均87.5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X线片及CT示骨折复位良好,术后3~12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予头低脚高体位、补液等保守治疗,8 d后引流液减少至30 ml以下,拔除引流管,加压包扎。末次随访未见内固定松动、脱出或断裂现象。结论上颈椎损伤类型复杂,不同患者具有不同骨折、脱位与神经损伤特点,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熟练掌握上颈椎解剖学基础、生物力学特点,术中严格精确的进钉点、方向,选择合适直径的螺钉,掌握进钉深度,是上颈椎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0.
动静脉转流组织移(再)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实验研究证实静脉皮瓣的存活率随营养血管血压的升高而增高,其成活原因是静脉系统的血液可以流入毛细血管内,完成物质交换。而静脉皮瓣的回流,早期与组织的渗出和漏出有关,以后则依靠与周围组织建立循环。临床应用动静脉转流静脉皮瓣移植23例,动静脉转流断指再植12例,经随访疗效满意。文中讨论了手术方法、优缺点及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