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31.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教职工血糖、血脂水平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普查血糖(Glu)、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水平,探讨不同年龄组三种指标的变化关系。方法采用酶标法对医学院511名教工Glu、TG、Ch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血糖、血脂水平呈上升趋势,经统计学检验,44岁之前年龄段与45岁之后年龄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Glu、TG、Ch随年龄增长而增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有年轻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2.
脂肪和肌肉组织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并且危及人们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性统计数据,糖尿病已逾一亿五千万人,并且还有逐年上升之趋势,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90%以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ype 2 DM)的进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正常葡萄糖耐量(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阶段,以胰岛素抵抗,不同程度的空腹高胰岛素血症,肥胖,收缩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第二阶段是葡萄糖耐量异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阶段和空腹血糖异常(IFG)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表现是胰岛素抵抗加强,空腹高胰岛素血症,餐后高血糖,大血管病变,微量白蛋白尿;第三阶段则是临床糖尿病阶段[1],在此阶段,胰岛素抵抗在新诊断的DM患者中达到高峰,且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无明显改变[2],血液胰岛素水平因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的不断加重而呈降低之势.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血清CA1 2 5和CEA联合检测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对卵巢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 2 5和CE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卵巢恶性肿瘤CA1 2 5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卵巢良性肿瘤、交界性瘤及子宫内膜异位症 (P <0 0 1 )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盆腔炎CA1 2 5含量高于对照组及卵巢良性肿瘤 (P <0 0 5 )。结论 单项检测CA1 2 5对卵巢上皮性癌诊断性能最佳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也有较理想的诊断价值。CA1 2 5、CEA联合检测对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无明显价值。  相似文献   
34.
35.
原发性肝癌合并糖代谢紊乱发生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脏是人体内维持血糖浓度恒定和代谢的重要器官。肝脏疾病可出现糖代谢异常 ,一般认为 ,原发性肝癌(PHC)患者 ,特别是肿瘤体积比较大的或病灶弥漫的易出现低血糖。本文对5 6例PHC患者和 3 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 (IRT) ,旨在探讨PHC糖代谢紊乱的特点和发生机制。1 材料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PHC组 5 6例 ,男 3 2例 ,女 2 4例 ;年龄 46~ 62岁 ,经肝穿刺活检确诊为肝细胞癌。正常组 3 0例 ,男 1 9例 ,女 1 1例 ;年龄 43~ 63岁 ,均无糖尿病及肝病史 ,常规检验肝功能正常及乙型病毒性肝炎 …  相似文献   
36.
目的介绍2型糖尿病葡萄糖转运蛋白4与氧化应激的相关研究状况。方法参阅国内外发表的文献,综述2型糖尿病时葡萄糖转运蛋白4的变化以及氧化应激对其的影响。结果氧化应激通过多种途径引起2型糖尿病的发生。结论氧化应激引起糖尿病发生的关键环节是对葡萄糖转运蛋白4的变化产生影响,但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7.
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 AQPl)在眼内组织分布较广,其与房水的分泌、排出及调节关系密切[1-2];褪黑素受体激动剂5-MCA-NAT能降低实验兔眼压[2-4];Neu-P11是一种高效的非选择性褪黑素受体激动剂,能激活褪黑素受体,从而起到类似褪黑素的作用[5];Neu-P11在调节糖脂代谢、抗抑郁与抗焦虑效应和对睡眠潜伏期的影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5-6];前期研究证明Neu-P11局部滴眼,可降低正常眼压下新西兰大白兔眼压[7].本文研究旨在探讨AQP1在新西兰兔眼组织中的分布以及Neu-P11对AQP1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黄芪多糖对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喂普通饲料;模型组:普通饲料加质量分数为1.5%的胆固醇喂养;黄芪多糖(APS)组:普通饲料加质量分数为1.5%的胆固醇喂养,同时腹腔注射APS(12.0mg/kg);卡托普利组:普通饲料加质量分数为1.5%的胆固醇喂养,同时灌喂卡托普利(15.0mg/kg);10周后,测定各组空腹血清或血浆三脂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计算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面积。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TG、TC、MDA、ET-1、NO、CRP明显升高(P<0.01),HDL-C/TC比值、SOD活性明显下降(P<0.01),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面积较大(P<0.01);卡托普利组与模型组比较,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而APS组与模型组比较,TG、CRP、NO、MDA、ET-1明显下降(P<0.01),TC无明显变化,HDL-C/TC比值、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面积明显减少(P<0.01)。结论:黄芪多糖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可能与抗氧化、免疫调节、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39.
病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病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引入临床病例,以小组为单位,对病例中涉及到的生化问题进行讨论,通过问卷调查对病例教学进行评价。结果:100%学生认为临床医学专业适合病例教学,多数学生赞成病例教学法。结论:病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能力、思考能力,有利于基础知识与临床医学的联系。  相似文献   
40.
唐晓明  杨五彪  马灵筠  余燕呢 《肿瘤》2003,23(3):260-260
探索并研究诊断卵巢癌的各种检测方法一直为临床医师重视。本实验检测了37例卵巢恶性肿瘤和42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血清VEGF、CA125、SA、CEA、AFP的含量,通过统计分析,比较了其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