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评价右胸径路与颈部食管胃单层宽边吻合术行胸上段食管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右三切口与颈部食管胃单层宽边吻合术337例胸上段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与优点.此法避开主动脉弓、弓上大血管与气管对胸上段食管的遮挡,直视下锐性切除胸上段食管癌,保存食管起端1~2cm行颈部食管胃单层宽边吻合术,可实现食管次全切除.结果本组手术死亡3例(0.9%),吻合口瘘2例(0.5%),吻合口狭窄12例(3.5%).上切端癌细胞阴性319例(94.7%),阳性18例(5.3%).生存率1年94.3%,3年58.1%,5年28.6%.结论右胸径路与颈部食管胃单层宽边吻合术可有效地实现胸上段食管切除的彻底性,使胸上段食管癌同中、下段食管癌一样可首选的根治术,且具有同样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2.
微创切口加手法治疗拇外翻畸形3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微创切口加手法治疗拇外翻畸形的新方法。方法:治疗组30例50足,采用小切口微创技术,行第一跖骨头内侧骨赘削磨、第一跖骨头颈截骨,手法纠正拇外翻畸形及拇指第一跖趾关节半脱位,保留拇内收肌,"8"字绷带外固定的方法治疗。对照组30例40足,采用传统截骨内固定或石膏外固定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优良率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创切口加手法治疗拇外翻畸形切口小、痛苦少、恢复快、矫形满意。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胆系蛔虫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年以来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502例病例,动态观察蛔虫存活时的蠕动状态以及蛔虫死亡裂解后声像图变化.结果 年龄组~16岁占320例,居住山区农村患病率居首位,胆系蛔虫声像图呈"双线征"和"乱麻绳"样特征.结论 超声检查是诊断胆系蛔虫的首选方法,检查时必须做到及时、细致、准确并随访观察,以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24.
25.
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是膝关节内的一种常见损伤,处理不当常导致关节功能障碍。随着膝关节镜技术的开展应用和普及,微创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已成为发展趋势。2000年1月--2003年5月,我院应用关节镜下复位穿针引线法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病人1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神经性瘫痪患者抗骨质疏松抗挛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治疗和预防神经性瘫痪患者的骨质疏松症和关节挛缩的临床康复方法和理论,寻求抗骨质疏松抗挛缩的新途径。方法先后对两组各30例神经性瘫痪患者分别进行运动功能评价、骨密度测定及血钙血磷等生化测定,并用生物力学疗法进行康复治疗。结果两组神经性瘫痪患者骨密度均低于正常人。验证抗挛缩、抗骨疏松疗效,可用关节活动范围和徒手肌力检查进行评价。寻求到该评价法和生物力学疗法在抗骨质疏松和抗关节挛缩与骨密度及血钙、血磷等生化测定检验结果间的理化关系式。结论神经性瘫痪患者因失应力和钙丢失而造成骨质疏松和关节挛缩。抗关节挛缩是抗骨质疏松的关键;应尽早实行物理康复,用生物力学疗法调控钙磷代谢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脐血多能干细胞(CB-SCs)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LCs)的调节作用,初步探讨其治疗AD的潜能。方法人脐血中分离并培养CB-SCs;AD患者外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将两者共培养3 d,其中植物凝集素P(PHA-P)刺激组刺激淋巴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1、IL-4和IL-10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中CD4+/CD8+T细胞的比例、CD4+T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及Treg细胞功能蛋白IL-10和TGF-β1的阳性率。结果 1)CB-SCs能抑制PHA-P诱导的LCs增殖及LCs聚集;2)CB-SCs共培养组的促炎因子IL-1明显下降(P0.05),抗炎因子IL-4和IL-10明显上升(P0.01);3)CB-SCs可下调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P0.01);4)在无PHA-P作用时CB-SCs可以增加CD4+T淋巴细胞中Treg细胞的比例(P0.01),PHA-P存在时CB-SCs主要增强Treg细胞功能蛋白的表达。结论 CB-SCs在体外对AD患者外周血的淋巴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增加Treg细胞的比例及增强其抗炎功能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分析胸部手术后常规引流管与改进后的引流管的引流效果。方法将2002年6月-2008年8月收治的胸外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改进组67例,对照组53例,关胸后分别施行改进的和常规的胸腔引流方法。改进组的胸腔引流管长约60 cm,一端剪2个侧孔,置于病变处,于肋膈角处再剪一侧孔,引出体外接引流瓶。结果改进组发现胸腔局灶积液5例(7.5%),经1~2次定位穿刺抽吸后消失。而对照组发现胸腔局灶性积液21例(39.6%),其中16例经一次定位穿刺抽吸后消失,4例多次定位穿刺抽吸后消失,9例患者发热持续1周以上。结论两组并发胸腔积液率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改进后的胸腔引流管优于常规引流管。  相似文献   
29.
麻疹减弱活疫苗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10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可于2周内自愈。但有很多患者都留有程度不同的后遗神经痛。笔者1997年12月-2000年12月采用穴位注射麻疹减弱活疫苗治疗带状疱疹患者108例,并与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0.
1975 - 0 7~ 1999- 0 6我们行肺癌根治术 16 12例 ,其中从临床症状到影像学表现都酷似肺癌而术后病理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的老年肺炎患者 2 3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影像学及纤支镜检查所见和治疗方法的选择讨论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9例 ,女 4例 ,年龄最小 6 0岁 ,最大 78岁 ,平均年龄 6 5 .6岁。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 ,无手术死亡。从发病至手术治疗的时间在 1个月以内者 7例 ,1~ 6个月者 9例 ,6~ 12个月者 4例 ,1a以上者 3例 ,病史最长的 1例持续达 6 a。本组 2 3例中具有咳嗽 18例 ,咯白色粘痰 3例 ,痰血 13例 ,胸痛 5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