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8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100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51篇
  1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41.
目的 观察丙泊酚持续镇静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2009年4月至2011年6月使用丙泊酚持续镇静的74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需要进行CVVHDF者26例,其他不需进行CVVHDF的危重患者4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丙泊酚的持续给药时间、药物总剂量、清除率及苏醒时间;同时监测26例行CVVHDF治疗者回路流人侧和流出侧的丙泊酚血药浓度.结果 与非CVVHDF组比较,CVVHDF组丙泊酚持续镇静需要更长的给药时间(h:298.37±28.73比173.44±17.27,P<0.05)和更大的给药剂量(g:35.89±0.76比21.82±0.62,P<0.05);而CVVHDF组和非CVVHDF组丙泊酚持续给药后2、6、24 h的药物清除率(ml/min,2 h:13.85±1.15比14.41±1.21,6 h:5.92±0.52比6.32±0.59,24 h:4.75±0.41比5.33±0.45)及苏醒时间(min:8.89±1.46比8.47±1.3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6例CVVHDF患者给予丙泊酚持续镇静后CVVHDF回路流入侧和流出侧的丙泊酚血药浓度无明显变化.结论 与非CVVHDF患者相比,CVVHDF患者使用丙泊酚时需要更大的给药剂量和更长的持续给药时间才能维持其良好的镇静作用,但两组对丙泊酚的清除率相同,都能够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不会影响患者苏醒,且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2.
随着电子结肠镜的广泛应用,肠道疾病的诊治率有了较大的提高。总结我院2001年6月至2004年2月肠镜检查的825例中,共发现结肠黑变病(MelanasisColi.MC),21例,其检出率2.68%。在同期资料中有便秘者90例,MC在便秘史病例中的发生率为23.3%,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3.
医学生学习动力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调查、访谈和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医学生入学动机、学习动力与未来志向进行调查分析,为掌握在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建立临床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体外培养、定向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的途径。方法抽取成人骨髓,Percol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体外培养,贴壁细胞传代,取第3代细胞在培养基中添加软骨分化诱导剂地塞米松、维生素C和不同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培养16d后,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甲苯胺蓝染色蛋白多糖,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检测Ⅱ型胶原表达,诱导后MSCs与新型材料聚乳酸和羟基乙醇共聚物(PL-GA)复合。结果 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培养可获得均一的。MSCs;5、10ng TGF-β诱导分化的MSCs生长迅速。呈典型的软骨细胞形态,甲苯胺蓝染色阳性,Ⅱ型胶原表达阳性,MSCs对材料PL-GA黏附力强。结论 可以从成人骨髓中培养出MSCs,并可定向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5~10ng TGF-β为最佳诱导剂量,成人MSCs可用作临床自体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45.
目前临床上对儿童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有多种方法.如最经典的采取切开复位钢板侧方固定。但近年来随着对骨生物力学和儿童生长发育特点的深入研究,应用传统钢板产生的应力遮挡、钢板下骨折愈合慢.以及各种治疗方法导致儿童骨骼生长畸形,使得临床治疗从原来的机械力学角度转向生物力学角度.强调“弹性固定”.间接复位,减少骨膜剥离,促进骨痂的生长,即“A.O”到“B.O”的转变。根据这种“生物内固定”的观点发展出来的一系列新的内固定器材.如交锁髓内钉、有限接触钢板、弹性髓内钉等等。本文试图结合本院自2002年4月至2006年6月间收治的24例儿童胫腓骨骨折,阐述弹性髓内钉在治疗儿童胫腓骨骨折中取得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6.
目的:报道弧形带蒂包皮内板阴茎背侧皮肤联合皮瓣治疗阴囊型及会阴型尿道下裂。方法:22例阴囊型及会阴型尿道下裂患者,均采用弧形带蒂包皮内板阴茎背侧皮肤联合皮瓣(Ducrett Perovic’s)制成皮管I期成形尿道。术中常规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引流尿液,经尿道置F10-12多侧孔硅胶管支架引流尿道分泌物,术后应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治疗1周,保留尿道支架管6~8d,膀胱造瘘管10~12d。结果:18例I期成功,4例发生尿瘘,均于6个月后修补瘘管痊愈。均排尿正常,无痛性勃起,阴茎无扭转,腹侧无臃肿。结论:此法治疗包皮阴茎皮肤充裕之重度尿道下裂效果确切,外观满意,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7.
bFGF对兔骨髓基质细胞VEGF因子表达及细胞生物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祺  刘建  胡蕴玉  孟国林  白建萍  彭磊 《医学争鸣》2003,24(19):1748-1751
目的: 观察兔骨髓基质细胞经bFGF刺激后,其VEGF因子表达及细胞生物行为的变化. 方法: 取兔双侧股骨骨髓基质细胞,采用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分别以不同剂量bFGF刺激细胞,并设立空白对照组. 培养5 d后,进行细胞形态(HE染色)、增殖情况(细胞记数法与MTT法)、碱性磷酸酶(改良钙钴法染色)、成骨结节(图像分析)、VEGF阳性细胞率(免疫组化染色)等项目的检测. 结果: 不同剂量组间各项观测指标差异均显著,结果均优于空白对照组. bFGF促进细胞增殖与VEGF表达最佳剂量为1200 kU*L-1. 结论: bFGF能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增殖,促进VEGF的表达,其剂量与效果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 bFGF为1200 kU*L-1时,促进骨髓基质细胞表达VEGF及促进细胞增殖作用同时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48.
在骨髓基质中存在一种非造血系的干细胞称为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简称BMSCs)。在不同的理化环境和细胞因子的诱导下,BMSCs具有可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肌腱细胞、肌管细胞、肌肉细胞甚至神经元样细胞,即多系分化潜能,且分化后各种组织细胞有很强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49.
目的:介绍一种新设计的可结合人工表面关节软骨的股骨髁上型带锁髓内钉,适用于股骨下段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术.方法:以猪为实验对象,建立股骨下段骨关节移植动物模型.该钉横断面为三叶草状,钉的周围有三道贯穿全长的纵形凹槽,槽深1.5mm,在钉的全长有螺纹状斜形凹槽,深1.5mm,间隔10mm.远端设计有冠状方向的2枚锁孔,锁孔内有内螺纹.打拔器于近端安装.尾端设计有莫式椎度,与人工表面关节的莫式锥孔相配合.结果:8只动物模型存活6只,5只于12周骨接触面均初步愈合,术后功能良好.结论:该髁上型髓内钉减少了对骨原有生物学环境的破坏,可与人工表面关节结合运用于异体骨关节移植重建,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
麻杏石甘汤临床运用举隅英山县人民医院(436700)秦英华,彭磊1带状疱疹李某.男,30岁,1984年4月17日初诊。自述5天前右侧乳头及腋下灼痛,3天后出现红斑水疱,从右胸发展到右肩胛下,排列成带状,伴发热,无汗,胸闷咳嗽,咯痰粘稠。纳可,便秘,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