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7篇
妇产科学   2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NLPR3 炎症小体激活与炎症因子白介素-1β (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用AngⅡ的不同浓度和刺激时间刺激HUVECs,找到最适合的AngⅡ刺激浓度 与时间。AngⅡ刺激HUVECs前,预用AngⅡ受体阻断剂氯沙坦阻断AngⅡ作用;NAD(P)H抑制剂DPI或H2O2清除剂CAT降 低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用caspase-1抑制剂YVAD阻断caspase-1作用;用NLRP3 siRNA沉默胞内NLRP3表达。运用蛋白 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内NOX4、NLRP3、caspase-1以及IL-1β含量。结果(1)HUVECs在浓度10-9MAngⅡ刺激 12 h后,胞内NOX4、NLRP3、caspase-1以及IL-1β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2)氯沙坦、DPI、CAT、YVAD和NLRP3 siRNA都可减 轻AngⅡ诱导的上述反应。结论AngⅡ通过促进HUVECs活性氧生成,激活NLRP3炎症小体,促进胞内炎症介质IL-1β P17活 性片段生成增加,诱导血管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2.
目的:对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α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探讨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在不同裸鼠模型子宫内膜癌组织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A、B实验组裸鼠身上的癌组织标本,运用二步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α表达在这两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是否发生变化。采用NIS-Elements Er3.0软件分析积分光密度。结果:A、B实验组两种途径建立的动物模型子宫内膜癌组织在ERα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活体移植的子宫内膜癌具有人子宫内膜癌生物学特性,为大批建立子宫内膜癌单位模型、研究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提供了快速建立实验动物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B7-H4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子宫内膜腺癌、10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以及3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B7-H4的表达,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B7-H4主要在细胞浆内表达,显微镜下阳性细胞可见胞浆呈棕黄色,细胞核有极少量表达。正常、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7-H4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25%(10/32)、40%(4/10)和62.5%(30/48);B7-H4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呈阴性或低表达,而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子宫内膜癌的不同组织病理分级(高、中、低分化)标本中,B7-H4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与肌层浸润有关系(P〈0.05);但B7-H4在不同手术病理分期(Ⅰ、Ⅱ、Ⅲ期)标本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B7-H4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分化程度和肌层浸润相关,B7-H4蛋白可能会成为肿瘤治疗中的-个新靶点,-种针对于B7-H4的治疗性抗体可能将为抑制人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进展提供有效的检测指标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NKAIN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评价NKAIN1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通过Wilcox(或Krustal)检验和逻辑回归的方法分析NKAIN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和Kaplan-Meier法评估各个临床病理特征包括NKAIN1的表达与总体生存率之间的关系。最后再利用TCGA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结果:TCGA数据库证实子宫内膜癌组织中NKAIN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组织(P<0.001)。NKAIN1高表达与肿瘤分期(OR=2.04,Ⅰ期/Ⅳ期vsⅠ期/Ⅱ期),分级(OR=2.41,中分化/低分化vs高分化),携瘤状态(OR=2.11,带瘤vs无瘤),腹水细胞学(OR=3.29,阳性vs阴性)及组织学类型(OR=3.49,浆液性腺癌/浆液性与子宫内膜样混合型腺癌vs子宫内膜样腺癌)等明显相关(P值均小于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NKAIN1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组总生存期偏短(P<0.001)。单因素分析表明NKAIN1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不良生存预后相关(HR:1.04;CI:1~1.08,P=0.016);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证明NKAIN1高表达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因子预测子宫内膜癌的不良结局(HR=1.05;CI:1.01~1.1;P=0.013)。GSEA分析提示NKAIN1基因高表达主要富集了细胞周期及剪接体通路。结论:NKAIN1基因高表达可能与进展期的子宫内膜癌相关,并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不良预后结局的潜在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25.
目的 :p16蛋白和 NDPK/ nm2 3在不同类型、不同分期的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 S- P法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p16蛋白和 NDPK/ nm2 3在 37例卵巢良性肿瘤、33例卵巢交界性肿瘤和 6 9例卵巢上皮癌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卵巢癌中 ,p16蛋白表达阳性率降低 (5 0 .7% ,P <0 .0 1) ;NDPK/ nm2 3表达阳性率增高 (73.9% ,P <0 .0 5 )。p16蛋白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 (P >0 .0 5 ) ;而 NDPK/ nm2 3在粘液性癌表达阳性率 (5 4.5 % )与浆液性癌 (82 .2 % )和子宫内膜样癌 (83.3% )比较 ,差异显著 (P <0 .0 5 )。 p16蛋白和 NDPK/ nm2 3在不同分化程度卵巢癌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两基因产物在 ~ 期癌表达阳性率 (p16蛋白 :6 8.0 % ;NDPK/ nm2 3:88.0 % )均高于 ~ 期癌 (p16蛋白 :38.7% ;NDPK/ nm2 3:6 4.5 % ) (P <0 .0 5 )。结论 :抑癌基因 CDKN2的基因产物 p16蛋白表达缺失在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都起重要作用 ;而 nm2 3基因的过度表达对卵巢癌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而对其发展可能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在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DANCR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癌组织55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30例以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7例,运用实时PCR技术分别检测DANCR在不同子宫内膜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ANCR的表达水平高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以及子宫内膜癌中呈逐渐上升趋势;DANCR在I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高于II型子宫内膜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NCR在子宫内膜癌中显著性高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展有关;DANCR可能对子宫内膜癌病理分型有标志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早期阴道癌的手术方法、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1例60岁无性生活要求的Ⅰa期阴道癌患者,病变累及阴道左后壁上1/3及宫颈后壁与阴道穹窿相接处,阴道后壁中、下1/3处可见一0.5 cm×0.5 cm的阴道上皮内肿瘤Ⅲ级病灶.采用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全阴道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手术时间245 min,出血量约350 mL.术后21 h排气,术后24 h离床活动.术后抗生素应用6d,第8天出院,无任何并发症发生.阴道切缘病理阴性,肿瘤浸润深度3mm.切除淋巴结数为21个,未见转移.术后未经放疗及化疗,术后随访20个月,患者状况良好.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累及宫颈组织的早期阴道癌,不但创伤轻微,而且安全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8.
输卵管妊娠输卵管保留手术的术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行输卵管成形术的时机及方法。方法:采用回顾分析及追踪随访的方法研究输卵管保留手术的术式分析以及术后3个月输卵管复通情况,随访2年的妊娠情况。结果:输卵管保留手术由于不同的术式,术后输卵管复通率及妊娠率各不一样,以输卵管妊娠纵行切开术后的复通率及再妊娠率最高(75%,47.44%),以输卵管子宫植入术效果最差。结论:一般认为输卵管妊娠患者的输卵管内膜的纤毛,分泌细胞及输卵管肌层的机能已经不健全,因而对输卵管成形术的看法不同,但是如将妊娠部位的输卵管局部彻底切除后,剩下正常输卵管和伞部能残存4cm以上,手术后妊娠率则在40%以上,再次发生宫外孕的机率在20%以下。  相似文献   
29.
成骨细胞中3β—HSD活性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成骨细胞中有雌、雄激素受体[1] ,还有芳香化酶、硫酸酯酶、5 β 还原酶、17β HSD的活性[2~ 4] 。推测骨细胞上也可能存在甾体激素代谢系统 ,3 β 羟脱氢酶 ( 3 β HSD)是雌、雄激素合成的关键酶。骨细胞是否存在该酶的活性 ,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及同位素标记法对此作深入研究。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小牛血清 (FCS)、培养液MEM ,由GIBCO提供 ;[1,2 ,6,73H]DHEA( 3 2 8TBq/mmol)及 [14 C]DHEA由新英格兰原子核公司提供 (BostonMA) ;薄层层析板 (TLC)、无标记的类固醇激素…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估计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内膜增殖症30例、非典型增生30例、子宫内膜癌90例,共150例作为实验组,分泌期及增生期内膜各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PCNA在不同内膜病变及正常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结果:PCNA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非典型增生阳性表达率依次呈升高趋势,子宫内膜增殖症与增生期内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非典型增生内膜和内膜癌组织中,PCNA表达明显增高,显著高于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增生期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PCNA的阳性率与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转移有关。结论:PCNA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PCNA表达对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