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丹参水溶性成分间相互转化及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洪超  李伟  马晓慧 《医学综述》2014,(9):1647-1649
丹参是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丹参的传统应用方式为水煎煮液,因此丹参水溶性成分是其主要药效基础。中药是个复杂的混合体系,各成分间可能存在拮抗、协同或转化等作用。有关丹参水溶性成分间的相互转化和相互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缺乏相关总结综述。为丹参系列药物的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该文就近年来丹参水溶性成分间的相互转化及相互作用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2.
复方丹参方是我国传统医药常用方剂之一,主要由丹参、三七和冰片三味药组成.药理研究表明,该方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目前该方药及其制剂已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随着研究的深入,复方丹参方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逐渐明晰,对其主要成分的代谢产物的研究也不断深入.该文就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等9个主要成分的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阐明复方丹参方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复杂踝关节损伤应用MRI与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6月于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治疗的复杂踝关节损伤6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MRI以及多层螺旋CT诊断,对两种诊断方式的最终诊断准确率以及对复杂踝关节损伤分型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多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96.67%显著高于MRI诊断的71.67%,并且多层螺旋CT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均显著低于MRI检查(P <0.05)。MRI与多层螺旋CT诊断旋后-内收型(supination adduction,SA)、旋前-外旋型(pronation external rotation,PER)、旋前-外展型(pronate abduction,PA)分型的过程中其诊断效能无显著差异(P> 0.05),MRI的旋后-外旋型(supination external rotation,SE)分型诊断效能高于多层螺旋CT诊断,多层螺旋CT的垂直压缩型(vertical compression,VC)分型诊断效能高于MRI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  相似文献   
84.
褚扬  王相阳  乔淼  付爽  莫红梅  王根辈  马晓慧 《中草药》2024,55(13):4287-4298
定量药理学是一门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定量表征药理作用规律的交叉学科,可通过建模与模拟技术预测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及疾病机制和实验进程等,在化学药/生物药的创新研发中已体现出良好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于定量药理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也做了有益的尝试,但由于成分复杂、物质基础不明确等原因,中药定量药理学的技术难度较大,仍处于实验探索阶段。通过结合近年来定量药理技术在中药研发中的研究实践,论述了相关模型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同时根据中药多组分、多靶点、协同起效、多相代谢等固有特征,认为基于“药代成分群-生物标志物群相关性”的多维整合研究思路是符合中医药特色的研发模式,有助于实现中药的量-时-毒/效数智化创新。为认识定量药理技术在中药研发中的价值,理解中药定量药理研究的特点提供依据,同时为中药新药研发技术指南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目的:检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表面MHC-Ⅱ分子和B7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情况。方法:采集分离34例初诊或复发的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其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70%。应用结合有荧光PE或FITC的单克隆抗体标记骨髓细胞,用流式细胞仪进行HLA-DR、CD80(B7-1)和CD86(B7-2)免疫标记检测。结果:34例患者除M3型外,HLA-DR抗原的表达均较高,其中M2型最高,为(80.14±9.07)%;CD80阳性率均很低,最高为M1型,为(6.34±1.12)%,其余均在1%~4%之间;CD86的表达高于CD80,最高为M5型,为(32.60±4.18)%,最低为M6型,为(12.34±2.36)%。结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以CD80减低或缺乏为主。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总结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全程开展心理疏导及干预工作的经验体会.方法 通过对11例新冠肺炎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辅导小组先制定干预计划,分析患者心理状况,从治疗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睡眠及营养状况、康复锻炼提高防病自我保健的自律性方面全程给予干预指导.结果 10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1例有基础疾病...  相似文献   
87.
患者,女性,69岁。因平素抵抗力差经常感冒,于2009—09—12在我院门诊皮下注射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商品名:福禄立适,批号:090618,生产企业上海葛兰素史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成分:A1型、B型、A3型)。注射后约3min,患者出现头晕、恶心、胸闷、呼吸急促,四肢无力,立即将患者平卧,低流量吸氧1~2L/min。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精细化集中管理联合科学预防性维护在临床呼吸机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医院在用呼吸机故障情况,建立呼吸机信息化管理数据库,从计划、实施、更新呼吸机管理系统和培训与考核方面制定呼吸机精细化集中管理与科学预防性维护措施。选取2021-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在用的119台呼吸机,采用常规管理模式(50台)和精细化集中管理联合科学预防性维护模式(简称联合管理模式,69台)进行管理,对比两种管理模式呼吸机的维修情况及2021年和2022年的运行工作总量。结果:常规管理模式下,2021年呼吸机故障85次,2022年故障58次;联合管理模式下,2021年故障34次,2022年故障44次。2021年联合管理模式下,呼吸机的故障次数、维修时间和临床科室使用满意度分别为(3.25±1.06)次/月、(12.57±10.31)d和(91.50±1.73)%,故障次数和维修时间少于常规管理模式,临床科室使用满意度高于常规模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58、2.501、2.563,P<0.05);2022年联合模式呼吸机的故障次数为(3.08±2.02)次/月,少...  相似文献   
89.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支持造血、多向分化及免疫调节作用,后者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尤其是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其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不清。目的:体外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条件培养液对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反复贴壁进行纯化;用尼龙棉柱法纯化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条件培养液体对植物血凝素刺激下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以ELISA方法检测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水平变化。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条件培养液体对植物血凝素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和浓度依赖性。ELISA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条件培养液抑制T淋巴细胞γ-干扰素的分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白细胞介素4的分泌,但其条件培养液对白细胞介素4的分泌无影响。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条件培养液对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影响T淋巴细胞分泌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4有关。  相似文献   
90.
目的 对小鼠耳廓蓝染类过敏检测法进行方法学的验证和优化,建立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YQFM)质控方法。方法 小鼠1次性尾iv含0.4%依文思蓝(EB)的受试物,以耳廓蓝染发生率和EB渗出量作为类过敏评价指标,以Compound 48/80为阳性对照,考察了方法的重复性、鼠耳萃取时间等影响因素,并对20140105和20140804两个批次YQFM(1 800 mg/kg)进行了耳廓蓝染类过敏试验。结果 Compound 48/80具有明显的致类过敏反应,模型稳定,重复性好;鼠耳在加入甲酰胺后室温下浸泡2~5 d进行萃取,EB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YQFM 20140105和20140804两个批次均未发生类过敏反应。结论 小鼠耳廓蓝染类过敏检测方法较稳定,可用于YQFM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