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4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12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112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36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5篇 |
中国医学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7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可对手术切除小儿脑肿瘤来说,有些“路”是危险的、行不通的;而有些“路”、行得通也较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颅骨肿物的常见病理类型、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手术治疗的儿童颅骨肿物病例,对其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以及生存情况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全切除手术15例,近全切除手术6例,部分切除手术3例,1例行活检手术。随访20例患儿,85%的患儿手术后基本恢复了正常的生活,2例生活需要照顾,随访期间死亡的患儿1例。结论 儿童颅骨肿物的诊断和治疗相对有别于成人。积极的手术治疗可以达到明确诊断,延缓神经功能缺损的发展,延长患儿的生存期以及美容等目的。 相似文献
13.
儿童椎管内胚胎残余组织肿瘤——附66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椎管内胚胎残余组织肿瘤由胚胎发育期残存的胚层细胞发育而成,依组织结构不同可分为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 cyst)、皮样囊肿(dermoid cyst)、畸胎瘤(teratoma)、脂肪瘤(lipoma)和肠源性囊肿(enterogenous cyst)。北京天坛医院1995年至2004年共收治66例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儿童椎管内胚胎残余组织肿瘤(年龄在15岁以下),现将其临床特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儿童脊髓内肿瘤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其特点和规律。方法81例儿童髓内肿瘤均经显微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髓内肿瘤以星形细胞瘤24例(29.6%)、室管膜瘤13例(16.0%)和表皮样囊肿11例(13.6%)为多见,其运动系统损害是儿童髓内肿瘤最常见首发症状,其次为疼痛、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等。放疗用于高度恶性肿瘤。椎板成形术可以有效减少脊柱畸形发生率。结论运动系统损害是儿童髓内肿瘤最常见首发症状,感觉障碍较成人发生率低。积极手术切除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儿童鞍区肿瘤术后血钠紊乱的发病机制、变化规律及其治疗措施。方法:对1997年4月至2002年10月间269例鞍区肿瘤术后并发血钠紊乱的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手术当日及术后每日定时检测的血钠值及其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450例儿童鞍区肿瘤患儿术后269例出现血钠紊乱。其中72.5%(195/269)出现于手术当日和术后第1d。83.3%(224/269)患儿于出现血钠紊乱后10d内恢复正常,第7d左右出现一个恢复的高峰期。根据血钠紊乱的临床经过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暂时型:一般于7~10d之内血钠恢复正常;②三相型:血钠紊乱持续一段时间后出现1-3d的正常期,然后又出现血钠紊乱;③持续型:血钠紊乱持续10d以上。结论:儿童鞍区肿瘤术后血钠紊乱变化有一定规律性。掌握其变化规律及原因可及时有效地纠正血钠,缩短儿童鞍区肿瘤术后血钠紊乱的病理经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人髓母细胞瘤(MB)与非肿瘤脑组织中微小RNA(miRNA)的表达差异情况,为进一步探讨miRNA参与MB发病的可能分子机制打下基础。方法选取经手术切除的MB组织标本及瘤旁正常小脑组织,分别提取总RNA和小分子RNA,在miRNA微阵列芯片中杂交检测,通过芯片扫描和数据分析,获得该病异常miRNAs表达谱。结果利用miRNA微阵列芯片技术筛选出9个MB的相关miRNAs,其中表达上调4个,表达下调5个。结论miRNA微阵列分析技术是一种快速、高效的研究生物信息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筛选出的差异表达miRNAs可能参与MB发病,为此病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网织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中枢神经系统(CNS)血管网织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了我院1982~1995年收治的174例CNS血管网织细胞瘤,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肿瘤发病年龄为21岁~40岁,男性多于女性,大部分发生于后颅窝。119例做CT检查,肿瘤为囊性者95例;47例做MRI,肿瘤为囊性者32例,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49例。本组中瘤结节及实性肿瘤全切除164例,部分切除(加放射治疗)13例。结论MRI增强扫描可用于囊性血管网织细胞瘤的术前诊断;血管造影或DSA主要用于较大的实质性血网的检查;病人的初诊年龄和手术切除程度与肿瘤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8.
颅内胶质瘤术后脊髓蛛网膜下腔播散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颅内胶质瘤术后脊髓蛛网膜下腔播散及治疗马振宇姚红新崔增学胶质瘤的复发和播散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文献报道脊髓蛛网膜下腔播散源自尸检,生前发现播散并报道的不多。我院在1991~1996年,共有6例患者在术后4个月至5年出现脊髓蛛网膜下腔播散,... 相似文献
19.
后颅窝上皮样囊肿术后自发性出血(附八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后颅窝上皮样囊肿术后自发性出血(附八例报告)马振宇阚志生贾桂军谢坚罗世祺我院神经外科近10年共手术治疗后颅窝上皮样囊肿167例,其中桥小脑角136例,向斜坡发展21例,四室10例。术后5~20天自发性出血8例,我们就其临床特点和出血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颅内肿瘤术后死亡原因分析:(附161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1986年到1991年,我科共收做颅内肿瘤手术4861例,术后死亡161例,手术死亡率3.31%。死亡原因分析如下:(1)手术操作不当引起丘脑下部、脑干或重要动脉损伤;(2)术前已有丘脑下部损害症状,术后加重;(3)术后血肿;(4)手术指征选择不严格;(5)术后出现心、肺、肾合并症;(6)术后颅内压增高未能及时减压;(7)伤口漏液引起颅内感染;(8)术后癫痫频繁发作未得到及时控制。文章同时也提出了减少术后死亡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