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神经系统结核病最常见的类型,是由结核杆菌侵入蛛网膜下腔引起软脑膜、蛛网膜进而累及脑血管及部分脑实质病变的疾病.结核性脑膜炎在我国仍为常见病.由于病变所在部位及病理变化,致使结脑死亡率高、致残率高,是一严重的结核病.结脑的发病率与整个结核病的发病情况有关.我国幅员广大,各地发病率有所不同.总的特点为儿童发病高于成年入,农村高于城市,北方高于南方.  相似文献   
62.
从药用植物绞股蓝根部分离内生真菌,筛选出抗氧化活性菌株并对其成分进行初步检测,鉴定目的菌株。采用常规方法分离绞股蓝根部内生真菌;DPPH法和Fe3+还原力测定抗氧化能力;TLC和HPLC检测内生真菌代谢产物中绞股蓝皂苷;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种属鉴定。分离得到的10株内生真菌中G4菌株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经检测发现G4的胞内产物中含有绞股蓝皂苷,鉴定其为柔膜菌目(Helotiales)。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介绍一种定量输血器的设计与应用。方法在现用输血器的基础上增加了定量管和滴速控制开关的应用。结果定量输血器满足了输血定量定速的需求,对低体重儿及少量输血的患儿,保证血制品能准确、安全地输入体内,不但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而且也减少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需少量输血的患儿输血量及速度的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对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8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字母表法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围术期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甲状腺癌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围术期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6.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诱发群体性癔症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9月,府谷县发生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诱发的群体性癔症,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1经过2004年9月5~10日府谷县开展全县MV强化免疫活动。9月6日17:00,三道沟乡卫生院防保专干带领院内7名医务人员分2组,为三道沟学校253名学生接种MV。在第1组接种约40~50名儿童时,有2名儿童出现头晕、恶心等。接种人员将患儿安排就地休息,接种完后,这2名患儿出现呕吐,送乡卫生院诊治,初诊为晕厥、过敏,进行对症治疗无效,转入县医院诊治。随后学校教师和闻讯赶来的家长用诱导性的语言询问学生,如“谁有身体不舒服赶快讲”,至9月8日下午又陆续来了6名…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 探讨倾听技术在干部病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创建三级甲等医院以来,对所有患者的护患沟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倾听技术的有效应用,使病人的满意度呈现出大幅度的上升.结论 倾听技术在门诊内科护患沟通中的应用非常重要,它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观察口服茵栀黄颗粒及复合乳酸菌素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就诊新生儿母乳性黄疸126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3例,治疗组给予茵栀黄颗粒及复合乳酸菌素胶囊口服,继续母乳喂养;对照组给予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及暂停母乳喂养,比较2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每天胆红素下降速度。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日均胆红素下降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治疗口服茵栀黄颗粒及复合乳酸菌素胶囊安全,与传统治疗相比,有无需暂停母乳,保证母乳喂养对患儿的营养供给及免疫获得,减轻母亲的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