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2篇
  3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作为以整体性研究为特征的一种大科学,系统生物学将对我们目前所认识的生物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针灸现代化研究紧迫而任重道远,然而迄今为止所进行的针灸现代化研究,只能证明传统医学中的部分内容。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可能为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证明针灸理论和效应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12.
针灸效应复杂性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针灸效应的作用因子和非线性层面,探讨了针灸效应的复杂性.研究认为,针灸作为一种对最复杂的生命体系-人体的治疗手段,其疗效是确切而肯定的.它通过物理性刺激,产生內源性生物效应,整体地调节人体的失衡状态,从而达到机体的自稳,其效应本身便具有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体现在其作用因子具有多要素性,且形成了复杂的层次,其效应具有非线性.换句话讲,针灸的治疗效应并不仅仅存在于组成经络、腧穴的结构中,还存在于各个作用因子在生命体的组合中.有鉴于此,结合现代复杂系统科学,建立着眼于临床的数据模型和软件平台,通过对病症和针灸治疗的模拟,找出针灸作用规律和优化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13.
目的 探讨并验证蒺藜科植物蒺藜是一种新型过敏原,提高对蒺藜过敏的认识和临床诊治.方法 按照标准方法制备草本植物蒺藜的花、叶、茎的抗原液,用原液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对随机抽取的24例受试者的病史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并分析蒺藜与这些过敏性疾病的关系.结果 24例受试者中,过敏性鼻炎18例,哮喘8例,荨麻疹12例,无过敏病史5例.对蒺藜点刺试验呈阳性者19例,阴性者5例;在蒺藜阳性受试者中,对蒺藜及其他常见致敏花粉同时过敏者10例,只对蒺藜过敏者9例.结论 本研究结果证实蒺藜是一种新发现的植物过敏原,但对其致敏蛋白的鉴定、病理生理学机制和致病方式等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14.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浆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 S,CatS)和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浓度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将浦东新区人民医院2016年9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197例糖尿病患者根据临床情况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院体检健康者80名为对照组。测定各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sugar,2 hPBG)浓度、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nd-diastolic volume,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end systole vol⁃ume,ESV)及血浆CatS和TSP-1浓度,并对两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合并组及单纯组患者ESV、EDV、HbA1c、LDL-C、FPG、2 hPBG、TC、TG、DBP、SBP显著升高,EF、HDL-C则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与单纯组比较,除LDL-C、FPG、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合并组ESV、EDV、HbA1c、HDL-C、2 hPBG、TC、TG及DBP均较单纯组高,EF较单纯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组及合并组CatS和TSP-1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CatS和TSP-1浓度明显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TSP-1与LDL-C(r=0.453,P<0.01)、HbA1c(r=0.629,P<0.01)、HDL-C(r=0.435,P<0.01)、EDV(r=0.364,P<0.01)、ESV(r=0.408,P<0.01)呈正相关;与EF(r=-0.317,P<0.01)呈负相关。CatS与LDL-C(r=0.426,P<0.01)、HbA1c(r=0.530,P<0.01)、HDL-C(r=0.345,P<0.01)、EDV(r=0.380,P<0.01)、ESV(r=0.395,P<0.01)呈正相关;与EF(r=-0.465,P<0.01)呈负相关。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及心力衰竭患者血浆CatS和TSP-1浓度较单纯糖尿病患者高,可通过检测血浆CatS和TSP-1浓度来预测患者的心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215.
马婷婷 《基层医学论坛》2016,(19):2730-2731
目的:探讨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在我院住院及出院的糖尿病患者或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定期参加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的糖友会活动。结果患者对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活动满意度达94%,糖尿病知识调查百分之百知晓者达92%。结论糖友会活动既调动了患者的积极性,也让患者掌握了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其主动配合,从而达到了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16.
目的 分析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后并发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期为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12月至2021年2月于外院行IVF-ET妊娠后并发活动性结核就诊于本院的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28.29±2.33)岁...  相似文献   
217.
借鉴循证医学实践方法研究中医古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证医学是基于证据的新型临床方法学,着重评价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通过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运用证据和后效评价开展循证实践.中医学是理论与实践、思想与经验,高度和谐与统一的医学体系.中医学,其根基在于临床疗效,其古代医籍中蕴藏的丰富资源,不仅是中医学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的源泉和动力,而且对现代研究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文章拟从以下几方面思考借鉴循证医学实践方法研究中医古籍:以临床问题-治疗方法模式,分类挖掘整理临证案例;完善数据库建设,将中医学特色与循证理念融入数据库建设;借鉴循证证据的拟定,制定标准,对古籍本身及实践经验分级;运用证据,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18.
目的:探讨补充叶黄素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机体抗氧化活性及DNA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40名健康青年志愿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叶黄素组(20 mg/d)、EGCG组(270 mg/d)、叶黄素(20 mg/d)+EGCG(270 mg/d)组和正常对照组。3个实验组志愿者连续补充叶黄素和/或EGCG 20 d,正常对照组未给任何补充。试验前及试验第21天分别留取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分离血浆并收集淋巴细胞。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中叶黄素和EGCG浓度,测定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状况。结果:经过20 d后,叶黄素组和叶黄素+EGCG组受试者血浆中叶黄素水平较干预前分别升高了257%和175%(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干预后叶黄素组受试者血浆中MDA含量、T-SOD活力明显下降、GSH-Px活力显著升高(P均<0.05),EGCG组受试者血浆中MDA含量、T-SOD、GSH-Px活力无明显差异(P均>0.05),叶黄素和EGCG对机体抗氧化活力无交互作用。DNA损伤分析显示,叶黄素组、EGCG组中由低、中浓度H2O2诱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由高浓度 H2O2诱导的DNA氧化损伤及自发损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叶黄素和EGCG对DNA损伤的影响无交互作用(P均>0.05)。结论:叶黄素、EGCG单独补充均可降低一定浓度H2O2诱导的DNA氧化损伤,叶黄素单独补充也可增强机体抗氧化活性;叶黄素与EGCG对机体抗氧化活性及DNA氧化损伤的影响均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19.
目的:观察改良长蛇灸不同施灸时长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传热感规律和疗效。方法:将60例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均采用改良长蛇灸疗法,治疗组(30例)单次施灸60 min,对照组(30例)单次施灸30 min,每周3次,持续灸疗4周,共12次。每次治疗后进行传热感量表评分,且分别于基线、第2周(第6次治疗)和第4周(第12次治疗)评价疲劳量表-14。结果:两组分别于第8次、第11次达传热感峰值(VAS=17.90/17.77);第4周两组患者各项疲劳评分均较基线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躯体疲劳、疲劳量表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基线—第2周阶段,治疗组灸感-灸效相关性较对照组更强,数量更多。结论:疗程是改良长蛇灸灸感累积的重要影响因素;传热感与灸效指标评分呈负相关,即传热感和灸效呈正相关;单次60 min改良长蛇灸较30 min具有更快达到最佳传热感和显著改善患者疲劳状态的优势。  相似文献   
220.
目的 调查产前诊断门诊孕妇孕期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情况。方法 微信扫码问卷调查产前诊断门诊就诊的孕妇,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妊娠压力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和抑郁自评量表PHQ-9。结果 1 045名孕妇平均年龄(29.73±4.55)岁,孕期心理压力发生率为35.12%,焦虑发生率为18.56%,抑郁发生率为27.27%。孕早期抑郁倾向最严重,发生率35.18%;孕晚期妊娠压力最严重,发生率46.27%;孕晚期焦虑最严重,发生率28.36%。妊娠期压力第一位原因为“担心婴儿不正常”,发生率70.0%。“变得容易烦恼或急躁”是孕妇焦虑的最常见表现,42.31%的重度焦虑孕妇有“由于不安而无法静坐”表现。“入睡困难、很难熟睡或睡太多”是孕期抑郁最常见的表现。结论 孕早期重点关注孕妇抑郁,孕晚期重点关注压力和焦虑状况,及早发现孕妇的不良心理状态,合理干预,提高就诊满意率,促进孕妇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