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我院从1987年1月至1988年7月对10例晚期直肠癌(无肝脏及远道转移,癌肿侵犯周围组织范围较大固定无法切除者),采用直肠上动脉栓塞、直肠上静脉结扎、乙状结肠部分切除、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取得初步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2.
肝血管瘤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硬化治疗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 :探讨抗癌抗生素平阳霉素碘油乳剂 (PYM- L ip)栓塞硬化治疗肝血管瘤 (CHL )的疗效。方法 :1995 - 0 5~ 1998-0 7我们对 17例肝血管瘤进行 PYM- L ip乳剂经导管动脉栓塞硬化治疗 ,瘤体大小平均为 13.73cm× 10 .35 cm,病例均为女性 ,年龄 2 9~ 5 6岁 (平均 44 .12岁 )。术前均经 US、CT、DSA检查确诊 ,其中 2例分别通过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 17例中有 9例分别于术后 1~ 16个月 CT随访 ;6例术后 1~ 4个月 DSA复查。结果 :瘤体缩小 >5 0 %者为 77.8% ,30 %~ 5 0 %者为 2 2 .2 % ,血管湖完全消失者 83.3% ,大部分消失者 16 .7% ,无复发和重要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不宜外科手术治疗的巨大而弥漫生长的 CHL 病例 ,PYM-L ip乳剂栓塞硬化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从我院2001年1月~2005年8月收治的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中筛选42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对20例行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流术作为观察组,另22例仅行内科保守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比其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4.
马和平  李伟丰 《山东医药》2008,48(36):88-89
回顾分析1998~2008年收治的236例严重复合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认为严重复合伤的颅脑伤是主要死亡原因,其次为大出血.抓紧创伤急救的黄金时间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是提高严重复合伤救治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5.
颈动脉狭窄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是慢性脑血流低灌注状态、脑白质病变、无症状的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目前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及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等。本文主要围绕近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6.
山莨菪碱对脑复苏后神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对脑复苏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60例心肺复苏成功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5mg·kg^-1·d^-1的山莨菪碱静脉滴注,观察2组早期格拉斯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及脑脊液内谷氨酸(Glu)、天门冬(Asp)的含量。结果治疗组GS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NF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脑脊液内Glu、Asp含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山莨菪碱可抑制兴奋性氨基酸释放,改善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VCF)在预防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演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造影和(或)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为下肢深静脉广泛血栓30例,其中有肺部临床表现21例,胸部影像学证实19例,DSA显示下腔静脉内血栓6例。溶栓介入治疗前置放IVCF 30例,下腔静脉内血栓形成未放IVCF 1例。置放IVCF后经患肢足背静脉滴注尿激酶或经导管血栓内抽吸、局部溶栓、导丝搅拌增加溶栓接触面积;经非患肢静脉给予抗凝、抗生素治疗。结果本组30例放置5种构型滤器32枚,其中2枚为临时滤器,置入取出均顺利,滤器无移位,术中无并发症。痊愈9例,有效14例,改善6例,无效1例。因没有及时置入IVCF进行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导致下腔静脉血栓6例,后置入IVCF 5例疗效良好,未放IVCF 1例,12天后因肺栓塞死亡。结论下腔静脉滤器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向肺栓塞演变具有一定价值,其置放术安全可靠,便于临床及时溶栓抗凝治疗,但其应用价值需进行综合评价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8.
张伟  马和平  苏俐 《当代医学》2010,16(11):182-183
目的探讨应用经导管肿瘤供血动脉内灌注的基本治疗方法,观察分别结合传统剂量化疗和节拍式化疗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以来收治住院的中晚期大肠癌患者48例,应用以上两种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种治疗方法的近期显效率分别为33.3%、45.8%,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于中晚期大肠癌患者采用肿瘤动脉灌注结合小剂量、连续口服Capecitabine的化疗方法,是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新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9.
肝血管瘤的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本文综述了肝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切除、动脉栓塞技术的一些新进展,并回顾了血管瘤捆扎术、射频消融、微波治疗等治疗方法的优缺点。目前微创介入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0.
患者,女,40岁。住院号14053。双下肢肿胀疼痛十年。1983年初无诱因双下肢肿痛,久站、剧烈活动后明显,平卧休息后可缓解,直立时再现,未做任何治疗。1986年3月生育二胎上述症状日趋加重且伴腹胀,在外院就诊,按“肝炎”治疗无效。1990年发生鼻衄、便血多次,并有乏力、纳差,此时亦未做诊治,病情每况愈下,于1992年7月入本院普外病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