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肿瘤学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检测干细胞相关因子Sox2在胃癌细胞株MKN45悬浮球体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选择人胃癌细胞株MKN45,在含有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及基本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无血清培养液中培养,观察球体形成情况,并检测球体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cisplatin,DDP)的耐受性;采用RT-PCR与免疫印迹分析检测干细胞相关基因Sox2在球体细胞及原代贴壁细胞两组细胞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胃癌细胞株MKN45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能形成悬浮球体,球体细胞中Sox2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原代贴壁细胞(P=0.000)。结论:悬浮球培养法在胃癌细胞株MKN45中培养形成的球体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该方法是分离和鉴定肿瘤干细胞的实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研究胰岛细胞瘤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8例胰岛细胞瘤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功能性胰岛细胞瘤3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5例。肿瘤位于胰头1例,胰颈与胰体交界处1例,胰体4例和胰尾2例。8例均施行手术,5例施行肿瘤部位胰腺部分切除术,3例施行胰体尾切除术。结果:8例均治愈出院,无手术并发症,3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手术后血糖上升5.5mmol/L以上,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术后腹部不适症状消失。结论:手术切除胰岛细胞瘤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贲门胃底部(U区)癌经腹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273例贲门胃底部癌全部首先经腹部切口手术,手术中常规进行切缘病理检查以指导手术切除范围,必要时中转胸腹联合切口完成治疗.胃切除采用近侧胃切除、全胃切除,扩大根治术包括脾切除、脾切除+胰体尾切除、左肝部分切除、左肝部分+脾切除、左肝部分+脾+胰体尾+横结肠部分切除等.结果 手术切除率95.3%,经腹手术中转胸腹联合切口完成手术11例(4.2%),经腹手术切除率91.6%.其中D1 80例,D2 148例,D3 33例.近侧胃切除82例,全胃切除179例,联合脾切除35例、脾切除+胰体尾切除4例,联合左肝部分切除8例、左肝部分+脾切除9例、左肝部分+脾+胰体尾+横结肠部分切除2例.食管胃吻合136例、间置空肠49例,食管空肠端侧吻合空肠Roux-en-y吻合76例.术后吻合口瘘5例,胰瘘1例,均治愈.死亡2例,手术死亡率0.7%.255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率为97.7%,1年生存率77.6%,3年生存率36.9%,5年生存率16.1%.结论 贲门胃底部癌经腹手术治疗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及淋巴结清扫范围,结合扩大根治和联合脏器切除,可取得满意疗效.术中病理检查、及时中转胸腹联合切口有利于避免近切端癌细胞残留.  相似文献   
65.
胆道镜术中合并症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利林 《内镜》1995,12(1):54-55
  相似文献   
66.
具有活性的同种生物静脉脱细胞支架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同种异体、无免疫排斥反应的脱细胞生物支架材料,并建立相应的技术方法,为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胆管提供实验准备。方法选取新鲜具有活性的同种生物静脉作为实验材料,用含0.03%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Tris低渗缓冲液,以改进的BOOTH法脱去静脉壁的内皮细胞,保留细胞外基质。固定剂固定制成的脱细胞支架,分别行HE染色、胶原纤维染色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摄片,了解脱细胞支架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并做处理前后的比较。将支架材料进行同种异体间动物皮下接种,结合不同生长因子局部一次性滴入(空白组,bFGF组,VEGF组,bFGF VEGF组),2周后取出支架,进行免疫组化血管染色(8因子),观察支架新生血管的长入情况。结果用质量浓度为0.03%SDS的Tris低渗缓冲液与静脉壁共同孵育48h后,既完全脱去了静脉壁内膜表面的内皮细胞,又较完整地保留了胶原纤维等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基质主要成分的形态学结构在脱细胞前后无明显改变。皮下植入的异体支架局部未见明显排斥反应,2周后支架内新生血管有不同程度的长入,以滴入bFGF VEGF组新生血管长入最显著。结论质量浓度为0.03%的SDS的低渗缓冲液对制备脱细胞的同种生物支架效果较佳,既能完全脱去静脉壁内膜表面可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的内皮细胞,又能较完整地保留能维持支架形态的胶原纤维等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所制备的脱细胞支架异体植入无排斥反应,bFGF和VEGF的局部使用可促进新生血管在支架内的生长,有助于支架的远期存活;该实验所制备的静脉脱细胞支架可望在组织工程胆管体外构建的研究中应用。  相似文献   
67.
过氧化氢促进结肠癌细胞诱导的内皮细胞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在大肠癌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分别与结肠癌细胞系LS174T和HCT8共孵育,24h后再与内皮细胞系ECV304共培养,观察不同浓度过氧化氢作用下结肠癌细胞诱导的内皮细胞迁移数目的差异;同时应用免疫组化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观察癌细胞及其培养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当过氧化氢浓度≤10—5mol/L时,不同程度地促进内皮细胞的迁移,当过氧化氢浓度为10^-5 mol/L时,促进作用最强(P〈0.05)。免疫组化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显示,在过氧化氢的作用下,2种癌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增强。结论适当浓度的过氧化氢等活性氧可能对大肠癌的进展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对结肠癌细胞的影响及其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裸鼠分为4组,经腹腔内接种结肠癌细胞SW1116后,使用不同的药物处理:第1组:0.9%NaCl;第2组:0.9%NaCl+rhuMAb-VEGF;第3组:0.9%NaCl+H2O2;第4组:0.9%NaCl+H2O2+rhuMAb-VEGF;均于第1天,第3天/周腹腔注射,共6周。6周后处死动物,观察腹腔内肿瘤生长及腹水情况,对肿瘤组织中H2O2、VEGF及微血管密度检测。结果:与第1组相比,加入H2O2的第3组裸鼠,大部分动物(9/10)的腹腔内,包括大网膜、肠系膜上,布满明显增多大小不一的白色肿瘤结节,伴有大量腹水形成及肝、脾、胰腺转移;肿瘤组织中H2O2、VEGF明显增高,微血管密度增大;经rhuMAb-VEGF处理后,第2组与第1组相比肿瘤生长情况及腹水形成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4组与第3组相比肿瘤生长及腹水形成情况明显减少,腹水及肿瘤、瘤周组织中H2O2、VEGF明显降低,微血管密度变小。结论:H2O2模拟的氧化应激可促进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和浸润,在大肠肿瘤的发展中具有促进作用,H2O2促进VEGF表达增加是其作用的机制之一。抗VEGF有望成为大肠癌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9.
背景:提高生物材料组织相容性的主要办法目前主要采用预处理,但是诸多预处理方法都有缺点,如经预处理后生物组织材料常发生钙化、细胞毒性反应、抗张力强度降低等。目的:观察未经预处理的生物支架材料的免疫原性、支架张力、细胞生长因子对支架的影响,以及此条件下制备同种活性生物脱细胞支架的方法。设计:组织形态学层面的对比观察实验。时间及地点:实验于2006-06/2007-03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完成。材料:SPF级成年Wistar大鼠。十二烷基硫酸钠为美国BiotechGrade产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为英国Peprotech Company产品;测力计为苏州电器元件一厂产品。方法:选取新鲜大鼠下腔静脉作为实验材料,用含十二烷基硫酸钠的Tris低渗缓冲液,以改进的Booth法脱去静脉壁的上皮细胞,固定剂固定后,分别行HE染色、胶原纤维染色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摄片,并用测力计测量支架在脱细胞前后张力的改变。将支架材料进行同种异体间动物皮下埋置,观察脱细胞支架埋置局部有无红肿等免疫排斥反应。把脱细胞支架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移植于同种大鼠皮下,2周后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支架内血管的长入情况,使用测力计测量支架在埋置前后张力的改变。主要观察指标:支架经脱细胞处理和移植入大鼠皮下前后张力的改变。支架内新生血管长入情况。皮下植入的支架局部排斥反应。结果:用质量浓度为0.03%十二烷基硫酸钠的Tris低渗缓冲液与静脉壁共同孵育48h后,HE染色、胶原纤维染色的光镜和扫描电镜显示:静脉壁完全脱去了表面的上皮细胞,又较完整地保留了胶原纤维等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其形态学结构及支架张力在脱细胞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支架植入部位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局部切口愈合良好。支架植入2周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在短期内促进新的血管长入支架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后新生血管长入最显著。移植前后支架的张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未经预处理,用含质量浓度为0.03%十二烷基硫酸钠的低渗Tris缓冲液对制备的脱细胞支架在同种异体动物皮下埋置无排斥反应,支架强度无明显变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促进新生血管在支架内的生长,并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随访中检测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及糖链多肽抗原(CA19-9)的意义。方法:选取60例根治性术后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定期检测血清CEA与CA19-9,结合影像学资料、临床表现,分析CEA与CA19-9检测对发现肿瘤复发转移的价值。结果:60例中21例发生复发转移(35.0%),复发转移者中20例CEA和(或)CA19-9升高,其中15例首先表现为CEA和(或)CA19-9升高;39例未复发转移者中仅3例出现一过性或轻度CEA和(或)CA19-9升高。结论:CEA与CA19-9联合检测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术后随访十分必要,CEA和(或)CA19-9持续性升高结合影像学检查,对诊断胃癌的复发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