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肿瘤学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目的 探讨经胆囊管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及取石术的有效方法 和适应证.方法 选择疑有胆总管结石及有探查指征的61例患者,在胆囊切除时将胆囊管残端稍为留长,以便于提取牵拉.选用OLYMPUS-P20型胆道镜沿胆囊管轻柔插入,如胆囊管尚不够粗,可先予扩张.胆道镜发现结石后,以取石网篮套取拉出.如结石较大难以通过胆囊管者则常规切开胆总管取石.镜检及取石结束后经胆囊管注入庆大霉素8-16万单位后予胆囊管结扎.结果 29例在胆总管下端发现结石,其中24例在胆道镜下予取石网套取除,5例因结石较大常规切开胆总管取除,32例未发现结石.61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无胆漏、胆道出血发生.B超随访或术后T管造影无结石残留.结论 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及取石术是一项较为有效的微创技术,可使部分患者减少创伤,缩短治疗周期,但其主要适用于胆总管继发性小结石同时伴胆囊管增粗者.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经胆道镜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术(PSWL)应用效果及操作技巧.方法 我院2004~2009年期间经胆道镜行PSWL破碎巨大残留结石56枚(54例).其中残留结石直径≤10 mm9枚,10 mm<直径≤15 mm 24枚,15 mm<直径≤20 mm 17枚,直径>20 mm 6枚;24例合并胆管狭窄.首先经胆道镜找到需要破碎的结石,将碎石器导线电极经胆道镜操作通道引入胆管距结石表面0.5~1.0 mm处,然后接通电源,击发、碎石.结果 本组54例患者中,48例行PSWL1次,2例2次,2例3次,2例4次.PSWL每次碎石时发放冲击波4~300次,平均65次;每枚结石破碎所需发放冲击波累计4~680次,平均77次.PSWL应用后结石均有不同程度破碎,其中完全碎裂20例.所有结石均被取净.除1例合并胆管狭窄者术中发现胆管少量出血外,其余病例均无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 PSWL技术对胆管结石有较强的破碎作用,对于较难取出的肝内嵌顿结石,有时可起到很好的效果,特别对于表面粗糙的色素结石,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53.
54.
术后胆道镜1112例临床应用及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术后胆道镜进行临床应用性研究并提出预防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对1112例胆道术后的病人应用纤维胆道镜诊治残石、胆道蛔虫等。结果:术后胆道镜应用1112例中,取蛔成功率为100.0%(11/11)l取石成功率99.5%(994/999);取净率97.2%(971/999);探查及确诊率98.9%(179/181);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45例(4.5%)。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仔细操作等将提高术后胆道镜的疗效,应重视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55.
目的通过uPAR特异siRNA靶向下调大肠癌LOVO细胞uPAR的表达,研究大肠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变化。方法:构建3对uPAR特异siRNA,将其转人大肠癌LOVO细胞.用Western Blot检测uPAR-siRNA干扰效果.选择干扰效率最高的一对siRNA进行后续实验。利用流式细胞术及CCK-8试验检测uPAR-siRNA转染后大肠癌细胞增殖变化,利用Transwell小室实验及划痕实验检测uPAR-siRNA转染后对大肠癌细胞迁移能力变化。结果:大肠癌细胞分别转染3对uPAR-siRNA后.uPAR的表达明显下降.其中uPAR-siRNA-3的干扰效率最高:大肠癌细胞转染uPAR-siRNA-3后,G,期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细胞迁移数量明显减少及细胞迁移距离明显下降f均P〈0.05)。结论:uPAR特异siRNA转染大肠癌细胞LOVO后,明显下调uPAR的表达:uPAR-siRNA转染大肠癌细胞LOVO后.明显抑制大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体外震波碎石(ESWL)治疗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的效果。方法:对胆总管残余结石,手术后2周进行治疗。在碎石机上T形管造影将结石位置准确定位在震波第二焦点,工作电压12-14KV,震波次数1000-2000次。结果:结石排净21/23,1例因疼痛较剧终止碎石,1例多发性残余结石,ESWL后部分结石未排出。结论:ESWL为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安全有效,是治疗胆道残余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7.
由胃镜和GI确诊胃癌70例,根治性切除术56例,姑息性切除14例。结果:近期效果无手术死亡率。远期效果随访0.5 ̄12年,1年生存64例(98.4%);5年生存33例(67.1%);8年生存13例(52%);10年生存9例(42.9%)。分析认为,纤维胃镜是发现早期胃癌的主要手段,临床病理分期是选择胃癌合理治疗方案的基础,后术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化疗可减少血道及腹腔种植播放。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在胆道镜下应用微波技术治疗胆道狭窄的适应证及应用方法。方法在胆道镜直视下对胆道狭窄进行微波治疗,微波功率为60~90 w,时间为3秒/次,沿胆道狭窄表面放射状多处、分次逐渐切开,使增生的组织炭化或汽化,恢复胆道通畅引流。结果微波治疗胆道狭窄35例次39处,经治疗后原胆道狭窄都较术前改善,同时狭窄上方嵌顿的结石都被顺利取出;T管造影检查,原不显影的胆管分支显影良好或较前改善。本组所有病例术后未发生出血、胆道损伤、胆瘘、T管窦道撕裂等并发症,术后随访肝功能无异常,无明显胆道狭窄发生,微波对胆道镜未造成损伤,术后图象显示良好。结论在胆道镜下使用微波治疗胆道狭窄,手术创伤小,术后治疗效果满意,扩大了微波治疗的使用范畴,对胆道狭窄特别是膜状狭窄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手段,从本组术中操作及随访疗效看,该方法操作安全、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9.
目的:检测干细胞相关因子Sox2在胃癌细胞株MKN45悬浮球体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选择人胃癌细胞株MKN45,在含有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及基本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无血清培养液中培养,观察球体形成情况,并检测球体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cisplatin,DDP)的耐受性;采用RT-PCR与免疫印迹分析检测干细胞相关基因Sox2在球体细胞及原代贴壁细胞两组细胞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胃癌细胞株MKN45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能形成悬浮球体,球体细胞中Sox2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原代贴壁细胞(P=0.000)。结论:悬浮球培养法在胃癌细胞株MKN45中培养形成的球体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该方法是分离和鉴定肿瘤干细胞的实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