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电视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治疗中、上段食管癌16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行胸中、上段食管癌切除术的方法、可行性,总结临床经验。方法2007年9月~2009年9月,采用VATS方法施行食管癌根治术16例,回顾分析术前、术中、术后近期情况。结果16例患者共清扫淋巴结182个,平均11.375个/例,淋巴结转移率26.9%(49/182)。平均胸部失血量为131 ml,术后引流量为(1281±533.5)ml,胸腔闭式引流管带管时间为(7.25±2.35)d。结论对于Ⅰ、Ⅱ期食管癌,电视胸腔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3.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hnRNPA2/B1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和外周血hnRNPA2/B1的检测探讨临床预后。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别对30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和外周血及8例非恶性肿瘤患者的正常肺组织进行hnRNPA2/B1检测。随访一年后对无复发患者外周血hnRNPA2/B,复查。结果30例NSCLC患者经过一年随访复查,死亡和复发组的肿瘤组织hnRNPA2/B1与正常肺组织组和无瘤生存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外周血在死亡和复发组与无瘤生存组间无差异(P〉0.05),同样TNM临床分期之间也无差异(P〉0.05)。但一年后复查无瘤生存组外周血hnRNPA2/B1明显降低,与死亡和复发组以及无瘤生存组手术前的血hnRNPA2/B1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NSCLC患者肿瘤组织的hnRNPA2/B1明显增高,显著增高预示预后极差,但外科手术治疗后预后好的患者外周血hnRNPA2/B1则明显降低,因此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外周血hnRNPA2/B1检测可以用来指导术后的进一步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人3号染色体短臂(3p)等位基因位点杂合性缺失(LOH)多区域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对3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8例非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进行3p位点LOH检测,对试验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32例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有核细胞LOH联合检出率为65.625%,各目的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8.75%(3p25)、31.25%(3p14)、50%(3p21.3),相比对照组检测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联合检出率高于各位点单纯检出率,差别具有显著性。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有核细胞3p位点LOH检测对于肺癌的无创诊断有意义,且多区域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检测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5.
背景与目的 已有研究表明,3号染色体短臂(3p)等位基因的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aity,LOH)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发生中常见且早期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改变,可以造成该染色体所包含的多种抑癌基凶的失活.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人3p LOH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B方法分别对32例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及8例非恶性肿瘤肺组织和外周血有核细胞进行3p位点LOH检测,对试验结果进行非参数检验.结果 32例肺癌标本中LOH联合检出率为78.125%,外周血有核细胞LOH联合检出率为65.625%,其中肺癌组织标本各位点LOH检出率分别为43.75%(3p25)、56.25%(3p14)、56.25%(3p21.3),外周血有核细胞检出率分别为18.75%、31.25%、50%,相比对照组结果具有差异,组织及外周血有核细胞联合榆出率高于各位点单纯检出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同一患者的肺癌肿瘤组织与外周血有核细胞3p基因LOH联合检测结果存在一致性.结论 肺癌组织及外周血有核细胞3p基因LOH检测对于肺癌的无创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且多位点联合榆测有助于提高检测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6.
53例肺部炎性假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炎性假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 全组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并痊愈出院。结论 肺炎性假瘤是肺实质内的增生性肉芽肿,组织结构复杂、细胞成分多样化是其显微镜下特点。由于此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征,术前误诊率高,有必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该瘤虽属良性,亦应尽早手术,手术方式以肿块切除或肺叶切除为主,术中病理检查是决定术式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7.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n=42)和肠外营养组(PN组,n=38)。所有病例在术前和术后第7天各测定一次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尿素氮、肌酐、血糖和丙氨酸氨基转换酶,临床观察营养支持后有无消化道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所有病例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明显肝肾功能改变。营养支持后EN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明显升高(P<0.01),营养支持后EN组与PN组相比,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明显增高(P<0.001),临床观察EN组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及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PN组均显著缩短(P<0.001),EN组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0.01),且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可行的,是一种较肠外营养更有效的营养方式,它能明显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29.
我院自2011年3~12月率先实施电视胸腔镜辅助(VATS)经右胸食管癌根治术并行胸内吻合60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其经验。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肿瘤直径>5 cm的周围型肺癌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2年4月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肺癌145例,其中肿瘤最大直径>5 cm 21例。胸腔镜手术通过3个切口完成:观察孔位于腋中线第7或第8肋间;主操作切口位于腋前线第4或第5肋间,长3~4 cm;另一辅助操作孔位于肩胛下角线第8或第9肋间。镜下各肺叶切除操作顺序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基本相同,一般采用解剖性肺叶切除法,即分别处理肺动静脉和支气管。肺叶切除后常规行肺门及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左侧清扫5~9组淋巴结,右侧清扫2、4、7~9组淋巴结。结果手术时间(145.0±35.5)min(90~200 min),术中出血量(250.0±80.4)ml(150~400 ml),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6.8±2.1)d(2~8 d),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5.3±1.2)分(2~7分)。共清扫淋巴结115组,共349枚,(16.6±4.3)枚,转移淋巴结26组,阳性率22.6%。术后声音嘶哑1例,未予特殊处理,术后6个月随访未见明显好转;乳糜胸1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开胸行胸导管结扎术后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21例随访1~24个月,平均13.5月,其中>12个月8例,1例术后4个月发生同侧肺内转移,1例术后6个月死亡,术后病理分期均为Ⅲb期,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余19例均健在,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直径>5 cm的周围型肺癌可行,且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