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21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7 毫秒
91.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肺癌患者100例,其中伴恶性胸腔积液者43例作为观察组,不伴胸腔积液者5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EGFR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观察组EGFR总突变率为72.09%,高于对照组的19.30%(P﹤0.05);观察组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患者的EGFR突变率分别为69.23%、71.43%和77.78%,均高于对照组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患者(P﹤0.05);不同性别、年龄、吸烟情况及分化程度的观察组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积液与活检组织标本EGFR基因检测结果的Kappa值为0.466(P﹤0.05),一致性中等.结论 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EGFR突变率较高,但EGFR突变与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情况及分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Wnt5a和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核受体1 (ROR1) 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5例骨肉瘤和15例骨软骨瘤中Wnt5a及ROR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Wnt5a和ROR1在骨肉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9%(22/35)和57.1%(20/35),明显高于骨软骨瘤组织的13.3%(2/15)和6.7%(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肉瘤组织中,Wnt5a和ROR1的表达与Enneking分期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Wnt5a与ROR1的表达呈正相关(r=0.888, P<0.001)。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显示,Wnt5a和ROR1阳性表达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3个月和27个月,明显短于阴性表达者的41个月和42个月(P<0.05)。结论 Wnt5a和ROR1在骨肉瘤中呈高表达,其阳性表达可能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Wnt5a、ROR1对于判断骨肉瘤的进展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
目的原肌球蛋白是肌球蛋白主要相关蛋白之一,在细胞骨架与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探讨原肌球蛋白在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有助于揭示瘢痕挛缩的产生机制。方法收集2006年3月-2008年7月48例患者不同时期增生与非增生瘢痕组织标本,利用基因芯片筛选出的瘢痕相关基因——原肌球蛋白基因特异片段,制备成寡核苷酸探针与瘢痕组织切片进行原位杂交。同时,将各标本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制备成纤维细胞爬片,进行原位杂交。结果原肌球蛋白基因在3、6个月的增生性瘢痕中表达均明显强于9、12个月增生性瘢痕及非增生性瘢痕,阳性细胞比例也高于9、12个月增生性瘢痕及非增生性瘢痕。结论瘢痕增生挛缩与细胞骨架运动的相关基因存在密切关系,而原肌球蛋白可能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 研究熊果苷通过调节Gas6/Axl信号通路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神经保护的作用。方法 采用Rice-Vannucci法构建HIBD新生大鼠模型,并将造模成功的48只新生大鼠随机分为Model组、低剂量熊果苷组(50 mg/kg)、高剂量熊果苷组(100 mg/kg)、高剂量熊果苷+Anticancer agent 109组(100 mg/kg+3.00 mg/kg Gas6/Axl抑制剂);再选12只新生大鼠作为NC组。平衡木法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评估;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面积;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Gas6、磷酸化Axl(p-Axl)、Axl蛋白表达。结果 与Model组比较,低剂量熊果苷组和高剂量熊果苷组大鼠行为学评分降低,脑组织结构较正常,大鼠脑梗死面积减少,血清中IL-6、MDA表达减少,SOD、BDNF表达增加,Gas6、Axl蛋白表达增多,p-Axl...  相似文献   
95.
自身免疫疾病是机体对自身组织细胞产生异常免疫应答反应所导致的一类疾病,其确切发病机制仍未阐明.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免疫负性调控因子,属于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TNFAIP8)家族成员.研究发现,TIPE2在多种自身免疫疾病中发生异常改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病情进展及预后转归等密切相关,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症肌无力、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提示TIPE2在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TIPE2表达的缺陷可通过引起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或巨噬细胞的高反应性或促炎细胞因子大量释放入血,加重炎症反应并诱导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或通过打破免疫稳态间接诱发自身免疫疾病.本文拟对TIPE2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6.
背景:现有各类组织工程皮肤面临着共同的难题,突出表现在没有完整的皮肤功能,尤其是缺乏皮肤附属物如毛囊、汗腺、皮脂腺等.如何培养具有皮肤附属物的"功能性组织工程皮肤"即完整的皮肤器官,成为皮肤组织工程迫在眉睫的研究方向.目的:文章通过综述皮肤附属物相关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以及向皮肤附属物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为解决当前人工复合皮肤中难以形成皮肤附属物的难题提供帮助.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9-01/2009-12),以"skin tissue engineering,skin appendages"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4-01/2009-12),以"皮肤组织工程、皮肤附属物、毛囊、汗腺、皮脂腺"为检索词.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使干细胞分化、增殖形成毛囊、汗腺、皮脂腺等皮肤附属物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荟萃分析类研究.结果与结论:计算机初检得到97篇文献,排除因研究目的与此文无关的35篇,内容重复性的研究26篇,共保留36篇文献进行综述.人体多种细胞都有向皮肤附属物分化增殖的能力,进一步阐明胚胎发育的机制,深入研究干细胞定向分化的调控机制,在皮肤修复的同时能够诱导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的发生,无疑是构建理想组织工程皮肤的重要途径.将生长因子、干细胞生物技术与生物材料工程学相结合,才可能研制成功真正意义上的皮肤永久替代物,但体外研制成功的皮肤永久替代物应用于人体的安全性及效果还有待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岛礁医院抗休克组卫勤保障模块化的建设与应用,以期提高岛礁医院卫勤保障能力.方法 分析模块化概念及其在外军和我军卫勤保障中的应用现状,探讨岛礁医院抗休克组模块化建设的方法和应用.结果 对抗休克组分别从人员组织、药品耗材、日常训练3个方面进行模块化建设,提出了不同的建设方法,实现抗休克组的综合模块化建设.结论 岛...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右室双出口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5例经临床、X线片、心脏超声(UCG)拟诊为右室双出口的再行MSCT检查,采用心脏节段分析法分析内脏心房位、心室袢、大动脉关系,另外,观察室间隔缺损部位、有无肺动脉狭窄、主动脉异常及其它并发畸形,并将CT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75例手术证实右室双出口中,MSCT定性诊断正确73例,误诊2例。75例均有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10例,肺动脉狭窄53例,心脏大血管连接部分及心外并发畸形共72处,小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漏诊4处。结论:MSCT对右室双出口的解剖诊断及分型具有重要价值。观察心脏大血管连接部分及心外大血管畸形有明显优势,能显示冠状动脉情况。  相似文献   
99.
马兵 《河南中医》2004,24(2):64-64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常引起剧烈腰痛或下肢坐骨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笔者运用腰部常规按摩手法配合“扳腿压腰复位法”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0.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能谱CT与PET CT扫描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1例疑似肺癌患者,采用螺旋CT、能谱CT及PET CT扫描,同时行血清癌胚抗原(CEA)、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 1(CYFRA21 1)及神经元烯醇化酶(NSE)检测,比较不同扫描方法及不同扫描方法联合肿瘤标志物的诊断价值。结果〓61例患者经3种扫描方法检查,PET CT诊断的真阳性患者43例(7049%),能谱CT为40例(5902%),螺旋CT为35例(5902%),3种诊断方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肺腺癌患者通过能谱CT诊断14例,PET CT和螺旋CT分别诊断13例和12例,PET CT与能谱CT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348%和8696%,均高于螺旋CT(7609%,P<005),PET CT与能谱CT扫描的准确率分别为9180%和8197,均优于螺旋CT(6885%,P<005)。PET CT与能谱CT对纵膈转移性淋巴结检出率分别为8889%和7778%,显著高于螺旋CT(6111%,P<005)。将3种扫描方法与肿瘤标志物检测联合诊断肺癌,PET CT、能谱CT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的特异度分别为8667%和7857%,均高于螺旋CT(6667%,P< 005);PET CT及能谱CT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344%和8852%,均高于螺旋CT(7869%,P<005);能谱CT扫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与PET CT诊断的灵敏度(9149%,9348%)和准确率(8852%,9180%),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螺旋CT、能谱CT和PET CT在诊断肺癌方面,PET CT的灵敏度和准确率最高,能谱CT次之,螺旋CT最低。在诊断纵膈转移性淋巴结方面也有明显差异(P<005)。能谱CT诊断肺腺癌具有一定的优势,而能谱CT扫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与PET CT诊断肺腺癌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