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1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22篇 |
口腔科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23篇 |
内科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27篇 |
外科学 | 41篇 |
综合类 | 71篇 |
预防医学 | 23篇 |
药学 | 21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0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7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探索胸部损伤浮动胸壁中前支肋骨骨折内固定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广元市中心医院43例多发性前支肋骨骨折患者采用形状记忆环抱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43例分为两组,常规手术组:18例,其中男16例,女2例;年龄(38.5±3.8)岁,采用常规手术方法行肋骨内固定术;改良手术组:25例,其中男21例,女4例;年龄(36.4±5.6)岁;采用改良手术方法行肋骨内固定术。对两种手术方法的难易程度、手术时间和术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围术期无死亡,术后两组患者胸廓形状均恢复正常,反常呼吸消失,呼吸困难显著改善,肋骨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术后无肺部、胸腔、切口感染和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改良手术组手术时间[(74.80±9.41)min vs.(91.94±17.42)min,P=0.006]和术中出血量[(34.20±14.70)ml vs(.83.33±20.72)ml,P=0.000)]明显短于或少于常规手术组。随访28例(改良手术组17例、常规手术组11例),随访时间1个月~1年,失访15例。随访期间两组患者肋骨骨折均愈合,无胸廓畸形和呼吸功能受损,亦未见记忆环抱接骨板脱落、断裂和移位。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结论前支肋骨骨折内固定的改良手术操作简单、方便、创伤小、出血少和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2.
目的 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中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技术来验证整合素4结合蛋白(ITGB4BP)和P311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分别构建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ITGB4BP的绿色荧光融合蛋白ITGB4BP-EGFP和表达P311的红色荧光融合蛋白P311-DsRed的重组载体pITGB4BP-EGFP和pP311-DsRed,经酶切与测序鉴定正确后,共转染人胚肾293(HEK293)细胞48 h后,采用受体漂白方法(P311-DsRed),检测ITGB4BP和P311间的能量转移率(E)和相互间的作用距离(R).结果 重组载体pITGB4BP-EGFP和pP311-DsRed经双酶切鉴定正确,转染293细胞后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能分别表达融合蛋白ITGB4BP-EGFP和P311-DsRed,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存在着共定位,FRET检测结果显示其能量转移率为14%,两个分子间的作用距离为6.3 nm.结论 成功构建了ITGB4BP-EGFP和P311-DsRed融合蛋白真核表达重组载体,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进行了表达后,利用FRET技术证实了活体细胞内ITGB4BP和P311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3.
马兵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9,(44)
目的于新生儿黄疸患儿中应用两种蓝光治疗模式,分析其治疗价值。方法于2015年2月起至2018年5月毕,在我院选取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分析,按照随机均匀分组的原则实施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将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应用到观察组患儿,将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应用到对照组患儿。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18.00%(9例),皮疹、腹泻以及发热分别有3例、4例、2例,观察组为2.00%(1例),皮疹1例,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新生儿黄疸患儿中应用间歇的蓝光照射治疗的效果显著,且显著优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4.
目的研究浸水束缚(WIR)应激大鼠胃黏膜p38MAPK信号转导级联的活化情况及氧自由基对其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WIR应激模型组(n=50)和Tempol预处理组(n=20)。采用浸水束缚应激方法复制大鼠应激性溃疡损伤模型,术前1h按分组情况给予或不给予氧自由基清除剂Tempol。WIR应激模型组动物于应激后0、5、15、30、45、90、180、360min分批处死,Tempol处理组动物于应激30min和360min处死取材,Westernblot法检测胃黏膜p38MAPK活化情况,并检测胃黏膜组织丙二醛(MDA)活性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胃黏膜组织p38MAPK在应激后15min即开始活化,90min达高峰并且持续活化到应激后360min。提前给予Tempol后抑制了p38MAPK活化,应激后30min及360min大鼠胃黏膜p38MAPK活化水平Tempol处理组(分别为0.77±0.24、0.58±0.12)明显低于模型组(分别为1.22±0.16、1.73±0.09,P<0.05),且MDA活性和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CINC-1的mRNA表达都受到抑制。结论氧自由基介导的p38MAPK活化在浸水束缚应激后早期大鼠胃黏膜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清除氧自由基可预防和治疗应激后胃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35.
赛莱乐--独特的有效的微循环改善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马兵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1,4(2)
赛莱乐,化学成分:盐酸丁咯地尔,英文名为:Buflomedil Hy-drochloride Injection;化学名为:4-(1-吡咯烷基)-1-(2,4,6-三甲氧基苯基)-1-丁甜酸盐。赛莱乐针剂为无色或几乎无色澄明液体;片剂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赛莱乐是一种微循环改善剂,在血液分布不产生全身性作用的情况下,能够改善局部缺血组织营养灌注的数量和质量。尤为重要的是,赛莱乐改善了营养血供的质量。 此类药物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20多年,大量的临床研究与药理实验证实:赛莱乐是一…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Wnt5a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骨肉瘤组织及15例骨软骨瘤组织中Wnt5a和CD34的表达,根据CD34染色结果进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计数,并分析Wnt5a表达和MVD计数与骨肉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骨肉瘤组织中Wnt5a和CD34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 0%和71. 1%)明显高于骨软骨瘤(阳性率分别为13. 3%和20. 0%)(P均0. 05)。在骨肉瘤中,Wnt5a表达和MVD计数与Enneking分期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均0. 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等无关。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Wnt5a蛋白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r=0. 380,P=0. 010)。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Wnt5a和MVD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阴性患者(P均0. 05)。结论骨肉瘤中Wnt5a呈高表达,可能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Wnt5a有望成为骨肉瘤抗血管生成治疗中新靶向分子。 相似文献
137.
马兵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0,6(4):194-196
自口腔粘膜白斑由WHO宣布为癌前病损以来,对该病的各类研究越来越引起世界医学界的重视,据报道该病的4~6 %可以癌变,因而对人民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目前临床上对白斑的确诊主要依赖于组织病理学的诊断报告,但病理诊断技术本身也不是十分完美无缺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化学致癌剂9,10-二甲基苯并蒽(DMBA)诱发仓鼠颊囊白斑和肿癌,并对其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38.
马兵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89,5(4):193-196
本文应用墨汁灌注法对204颗狗正常牙髓血管进行了研究,以便深入了解正常牙髓的循环系统,为进一步探讨病理情况下其血管形态变化特点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9.
140.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对烫伤大鼠平均动脉压(MAP)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雄性,分为4组:正常组,烫伤组、烫伤给药组(即刻或伤后1h给药),每组各9只,造成30%TBSA Ⅲ°创面烫伤模型。颈动脉插管,检测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烫伤给药组分别于伤后即刻和伤后Ih腹腔注射给予三七总皂甙(100mg/kg体重)。结果正常大鼠的MAP在检测过程中没有显著性的波动;在烫伤后,MAP即显著低于正常组,伤后2h开始逐渐降低,动物逐渐进入休克状态,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烫伤大鼠腹腔注射即刻给予三七总皂甙后,MAP显著升高,并保持在较高水平(P〈0.05):伤后1h给药也具有明显的升压作用(P〈0.05)。结论MAP可以作为延缓休克发生药物筛选的指标。三七总皂甙可以在伤后有效维持动脉血压,延缓休克发生,为成批烧伤临床救治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