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1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22篇 |
口腔科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23篇 |
内科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27篇 |
外科学 | 41篇 |
综合类 | 71篇 |
预防医学 | 23篇 |
药学 | 21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0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7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负压引流技术作为一种促进创面愈合的有效治疗手段,目前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各类难愈性创面的治疗工作中.现就负压引流技术的作用机制、适应证、禁忌证及疗效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探讨臭氧水(O_3)对深Ⅱ°烧伤创面愈合及抗感染的疗效.方法 5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以臭氧水(实验A组)或洗必泰(对照B组)处理创面,隔日换约一次,直至创面愈合.处理创面前后均取创面分泌物标本送检进行细菌培养;记录治疗后7、1 4和21 d创面愈合百分率、创面开始上皮化时间、完全愈合时间以及创面处理前后整体细菌检出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第14及21 d创面愈合率高,上皮化开始时间早,面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短,创面细菌检出率(P<0.01或P<0.05).结论 臭氧水可以促进深Ⅱ°烧伤创面愈合,并且具有一定的抗感染疗效.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分析承德市新生儿黄疸病例流行特征及病理性黄疸主要病因,为预防及避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并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新生儿黄疸病例资料来源于2019年1—12月承德市2家三甲医院和1家二甲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新生儿黄疸病例进行描述,并对病理性黄疸主要病因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新生儿黄疸病例1 606例,男女性别比为1.04∶1,早产儿占6.8%,剖宫产新生儿占32.8%,以纯母乳喂养为主,占51.8%。1 606例新生儿黄疸病例中生理性黄疸1 272例,病理性黄疸334例,分别占79.2%、20.8%。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在性别、是否早产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体重、胎龄均大于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出现黄疸时间、黄疸达峰值时间及黄疸持续时间均小于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病理性黄疸主要病因为感染因素(41.6%)、溶血因素(24.3%)、围产因素(22.5%)、G-6PD缺陷(5.7%)、母乳喂养(4.5%)。感染因素中以肺炎为主,溶血因素以ABO溶血为主,围产因素以缺氧窒息为主。结论 承德市新生儿黄疸流行病学分布有其自身特点与规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主要病因为感染、溶血,其次为围产和母乳喂养因素。产科医护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为新生儿顺利度过黄疸期提供有效的护理与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4.
四川省135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来自四川省内12个市州的135例重症(含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重症病例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按照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三版)》的诊断标准,纳入2009年9月12日至2009年12月14日期间,来自四川省内12个市州确诊的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135例,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发症、接受治疗的情况以及预后,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35例患者中男性86例,女性49例;平均年龄(28.2±19.3)岁,19~45岁占47.4%;96例患者(71.1%)有发热症状,51例患者(37.8%)有基础疾病;发生率最高的三类并发症依次为肺部受累(71.1%)、肝功能异常(27.4%)和心脏受累(24.4%);130例患者(96.3%)给予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26例患者(19.3%)接受机械通气治疗;12例患者死亡,与存活者相比,死亡病例的平均年龄较高,入院时平均动脉压较低,功能异常的脏器数量较多,心脏及神经系统异常比例较高,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比例较高,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比例较高(P均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的平均动脉压和是否需要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为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OR值分别为0.86(95%CI为0.002~0.936)和13.86(95%CI为1.146~16.583)。结论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以19~45岁年龄段的患者比例最高;发生率最高的三类并发症依次为肺部受累、肝功能异常和心脏受累;病死率为8.9%,与存活者相比,死亡病例的平均年龄较高,入院时平均动脉压较低,功能异常的脏器数量较多,心脏及神经系统异常的比例较高,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比例较高,进行了机械通气治疗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的平均动脉压较低和需要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为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5.
马兵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22,(4):440-444
目的 明确替加环素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对本院治疗期间发生感染性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意义。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0年4月来该院接受治疗后发生重症肺炎的40例患者进行临床试验,按照抽签方式随机分组,使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20例。对照组于普通多见治疗的基础上静脉输入乌司他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注射替加环素。比较患者治疗有效率;对照二组TNF-α、IL-6、IL-8,SaO2、PaO2及PaO2/FIO2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联合用药后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观察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aO2、PaO2、PaO2/FI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院内感染性重症肺炎患者在有效综合治疗基础上,采取乌司他丁联合血替加环素治... 相似文献
116.
小儿支原体肺炎病情轻重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支原体肺炎(MPP)病情轻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5—2009年广元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的诊断为MPP患儿186例,分别在入院和出院时进行血清颗粒凝集法(MAA)和冷凝集试验(CAT)检查,根据年龄分为:≤2岁组(28例),3~5岁组(79例),≥6岁组(79例)。根据肺炎类型分为:支气管肺炎组(94例),节段性/大叶性肺炎组(92例)。≥6岁患儿按肺炎轻重程度分为支气管肺炎组(25例),中度节段性/大叶性肺炎组(31例),重度节段性/大叶性肺炎组(23例)。回顾性分析患儿的发病年龄、临床症状、肺损伤程度、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血清转化率。结果≤2岁组、3~5岁组、≥6岁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7 d、支气管肺炎、节段性/大叶性肺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肺炎组和节段性/大叶性肺炎组患儿年龄、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绝对计数、血小板计数、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血清转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岁患儿支气管肺炎组、中度节段性/大叶性肺炎组、重度节段性/大叶性肺炎组住院时间、CRP水平及血清转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较大的MPP患儿,其发热持续时间较长,且肺损伤症状较重。肺损伤程度与当时诊断性IgM抗体是否缺失及淋巴细胞计数是否降低有关。因此,快速配对血清IgM抗体检测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早期确诊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7.
八年制医学教育是我国今后的发展方向。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解决临床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其重要基础。目前,八年制医学生的临床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临床技能教学内容少,方式单一,教师队伍需要提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医学生临床教学效果。因此要加强临床技能教学。通过完善八年制医学生的课程设置,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构建功能完善的临床技能培训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临床技能培训方式,可提高八年制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高素质临床医生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8.
我科自 1990年 3月~ 1997年 12月共收治四肢长管状骨骨折 5 6 2例 ,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 472例 ,术后失败 32例 ,占 6 .77%。现对 32例失败病例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以期总结教训和寻求预防措施。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2 4例 ,女性 8例。年龄 8~ 6 8岁 ,平均 2 8岁。上肢 13例 ,其中肱骨 8例 ,尺桡骨 5例。下肢19例 ,其中股骨 12例 ,胫骨 7例。损伤原因 ;车祸致伤 18例 ,重物压砸伤 7例 ,坠落伤 3例 ,绞压伤 4例。骨折类型 :闭合性骨折 2 6例 ,其中粉碎骨折 19例 ,斜形骨折 5例 ,横形骨折2例。开放性骨折 6例 ,其中粉碎…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PACS对急诊隐匿性肋骨骨折诊断及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PACS服务器上选取临床有明确外伤史,到放射科做急诊检查的33例平片显示阴性而经多排螺旋CT扫描、利用PACS三维软件诊断隐匿性肋骨骨折患者的影像资料,对其平片、轴位图像及PACS处理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3例患者:平片均未见骨折征象;CT轴位图像未见明确骨折线6例,显示不同形态的骨折27例,骨折部位均需连续跟踪每层图像,详细寻找才能定位;利用PACS三维软件进行重建观察,显示不同类型的骨折33例,且可用观注点随时准确定位。结论 PACS在隐匿性肋骨骨折的明确诊断及定位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0.
目的了解安徽省颍上县农村5岁以下儿童监护人手足口病(HFMD)知识知晓率及卫生习惯,为干预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根据地理位置及发病情况在颍上县抽取4个乡镇,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监护人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及卫生行为状况。结果本次在颍上县共调查492名5岁以下儿童监护人,手足口病总体知识知晓率为40.93%,儿童父母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高于祖父母(54.72%vs 32.10%;χ2=421.213,P0.001),文化程度高的儿童监护人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高于文化程度低儿童监护人(χ2趋势=493.200,P0.001);知识知晓率最低的项目为手足口病重症的早期识别症状,仅0.81%的人知道持续发热不退、呕吐、肢体抖动是手足口病重症早期易识别的症状;儿童监护人外出回家洗手、使用肥皂洗手比例较低,分别为40.24%、25.81%,儿童父母卫生习惯要好于祖父母。结论农村5岁以下儿童监护人存在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不高、知识知晓不平衡及卫生习惯较差情况,应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知识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