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随着肿瘤基础理论研究的进展,化疗、免疫治疗、激素治疗和局部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成像(MRI)、CT、血管造影、核索显像等现代诊断技术的应用,肿瘤分期系统的进步以及外科技术的提高,骨肿瘤治疗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患者总生存率与功能改善效果显著提高,局部复发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2.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利用射频波(450-500k Hz)震动电极周围组织产热(50-100℃),使组织凝固坏死的一项技术[1]。本法已经在骨肿瘤和肝癌的治疗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2,3,4]。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分析射频消融后行病灶清除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3.
顺行及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顺行及逆行转移的临床特点。方法:应用顺行(4例)及逆行(15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16~55岁。其中足背5例,足跟3例,踝部1例,胫骨远端6例,胫骨近端及膝部4例。8例为避免神经血管束与皮瓣脱套,连同少量腓肠肌纤维一起带入皮瓣;3例采用不带皮切取筋膜瓣的方式,以改善静脉回流。皮瓣切取面积6 cm×5 cm~16 cm×8 cm。结果:15例皮瓣成活,随访2个月~1年,皮瓣质地满意。2例部分坏死,2例皮瓣有水泡、边缘坏死或部分表皮坏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运丰富,覆盖范围广,是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分离皮瓣时注意保护上下节段动脉的血供,同时改善皮瓣的静脉回流,可大大提高皮瓣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以质粒为载体的外源治疗基因pACCMV—hTGF—β1在体转染模型动物腰椎间盘髓核细胞后的表达。方法将扩增后的重组质粒基因注射于模型动物的腰椎间盘髓核细胞中,手术后不同时间取出椎间盘,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椎间盘髓核细胞进行基因表达产物的测定;并利用CMIAS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观察。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注射pACCMV-hTGF-β1椎间盘,4d组即呈现阳性颗粒。阳性表达可持续至少2周,实验对照组阳性表达仅维持3d,空白组呈阴性反应。结论椎间盘髓核作为靶细胞能够被外源基因转染,并且能在相当长时间内表达TGF-β1蛋白。  相似文献   
25.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附着在骨折断端,尽管起到了即刻固定骨折的作用,但也妨碍了纤维组织再生及新骨的形成,从长远角度来说是不利于非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目的:分析骨密度测定对中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手术方式及植入物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单节段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根据腰椎L2~4骨密度值测定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组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非骨质疏松组行椎弓根钉置入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骨质疏松组3例术中发生骨水泥椎旁渗漏,非骨质疏松组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治疗后随访20~28个月,骨质疏松组2例发生邻近椎体骨折,非骨质疏松组内固定物取出后未出现椎体高度丢失、局部后凸角度增大等情况.骨质疏松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3 d 目测类比疼痛评分低于非骨质疏松组(P 〈 0.05);两组椎体高度和局部后凸角较治疗前恢复显著(P 〈 0.05),非骨质疏松组较骨质疏松组更明显(P 〈 0.05).表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及椎弓根螺钉置入复位内固定均是中老年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骨质疏松程度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和植入物,疗效会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闭合性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隐性失血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82例采用PFNA固定方案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身高、体质量及手术前后红细胞比容,应用Gross方程计算失血总量和隐性失血量。结果围手术期失血总量(489.32±6.41)mL,显性(术中)失血量(78.24±8.98)mL,隐性失血量(412.63±5.27)mL,隐性失血占失血总量的(84.33±1.24)%。结论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远远超过术中出血量。在评估出血量时要充分考虑隐性失血,并注意监测血常规。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总结胸腰段硬膜外长节段脊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例胸腰段硬脊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6例,年龄7 - 54岁,平均年龄26.5岁.双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MRI检查显示T10 -L3水平不同节段区域硬膜囊背侧至双侧椎间孔长T1、长T2囊性信号,囊壁无强化.显微镜下行囊壁切除,脑脊液漏口修补术,术后患者俯卧位7d.结果 手术将囊壁全切或次全切除,病理检查均符合脊膜囊肿,术后患者双下肢无力及大小便功能障碍逐渐恢复,无手术并发症.随访3个月至10年,平均4.1年,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完好,胸腰椎生理曲度完好,随访期间未见囊肿复发.结论 胸腰段椎管内长节段脊膜囊肿罕见,临床上以慢性脊髓及神经压迫为表现.在MRI上表现为脑脊液信号,囊壁无强化.手术应在显微镜下剥离囊壁,同时修补脑脊液漏口,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8.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附着在骨折断端,尽管起到了即刻固定骨折的作用,但也妨碍了纤维组织再生及新骨的形成,从长远角度来说是不利于非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目的:分析骨密度测定对中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手术方式及植入物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单节段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根据腰椎L2~4骨密度值测定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组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非骨质疏松组行椎弓根钉置入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骨质疏松组3例术中发生骨水泥椎旁渗漏,非骨质疏松组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治疗后随访20~28个月,骨质疏松组2例发生邻近椎体骨折,非骨质疏松组内固定物取出后未出现椎体高度丢失、局部后凸角度增大等情况。骨质疏松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3d目测类比疼痛评分低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两组椎体高度和局部后凸角较治疗前恢复显著(P<0.05),非骨质疏松组较骨质疏松组更明显(P<0.05)。表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及椎弓根螺钉置入复位内固定均是中老年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骨质疏松程度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和植入物,疗效会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9.
本文对128名残疾儿童进行了营养状况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残童的食物结构不合理,1~6岁残童食物摄人种类少,数量低,质量差;7~16岁残童,动物性食品、有色蔬莱供给少,从而导致残童热量、蛋白质、钙、铁、维生素A、B2、C等多种营养素摄入严重不足,生长发育等多项指标与同龄健康儿童比较多为下等与中下等,维生素A、B2缺乏症及缺铁性贫血的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30.
<正>同侧股骨干并股骨颈骨折属于骨科少见的高能量创伤,占股骨干骨折的1%~9%[1]。由于其独特的致伤机制和诸多合并损伤,虽临床上对其关注度逐渐提高,但漏诊率仍较高,20%~50%的病例会延迟或遗漏股骨颈骨折的诊断。及时识别股骨颈骨折有助于早期固定,降低骨不连和缺血性坏死的风险[2-3]。相反,若在固定股骨干之前遗漏该骨折则可能会导致手术时股骨颈骨折移位加大,且由于初次股骨干骨折内固定物的限制易造成二期对股骨颈的固定难度加大等[4-5]。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1例首诊于邯郸市中心医院骨一科,术前漏诊、术后延迟诊断并手术固定的该类型骨折患者,结合近期相关文献进一步总结阐述其临床特征,明确漏诊原因,及时总结相关经验,避免以后类似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