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目的研究臂丛神经合并血管损伤的诊断、显微外科治疗及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臂丛神经合并血管损伤的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在修复臂丛神经的同时修复损伤的血管,其中,行大隐静脉桥接移植6例,行人工血管移植3例。结果本组9例患者,术后患肢血运良好,随访6—24个月,超声或造影证实血管通畅,患肢功能部分恢复。结论明确臂丛神经合并血管损伤的诊断,采用有效的显微外科技术,根据具体血管损伤的情况,选用不同的血管修复材料,早期修复血管及臂丛神经,有望改善患肢血运,促进臂丛神经的恢复,延缓肌萎缩进程,从而提高臂丛神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对脊柱胸腰段骨折伴神经损伤术后预防性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69例脊柱胸腰段骨折伴神经损伤病例,均采用后路椎板减压骨折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术后是否口服利伐沙班,分为利伐沙班组38例和对照组31例,评估2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率及输血量、切口总引流量、术后出血事件和静脉血栓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输血率及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术后引流量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利伐沙班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既显著降低了脊柱胸腰段骨折伴神经损伤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又未增加出血风险,是脊柱骨折术后较理想的一种预防性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腰椎管内外神经鞘膜瘤一期前后联合入路切除的应用.方法 腰椎管内外神经鞘膜瘤患者15例,分别采取前路腹膜外入路和前后联合入路切除的方法,随访3~12个月观察效果.结果 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切除方法的患者,恢复良好,术后无复发,而单纯行前路腹膜外入路切除的患者,其中1例因术中过度牵拉股神经分支,术后股前区麻木.结论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腰椎恶性肿瘤后路手术切除联合微波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5例胸腰椎占位患者采取后路病变椎体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联合术中微波治疗,随访3~1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5例患者术后胸腰背部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随访未发现肿瘤复发,植骨融合满意,内固定稳定。结论胸腰椎恶性肿瘤一期手术切除联合术中微波治疗是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的同时,将皮瓣内的腓肠神经近端与腓浅神经进行端侧接合,重建皮瓣感觉。术后随访,测试皮瓣痛觉、两点辨别觉。结果本组26例皮瓣均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术后随访8个月~5年,皮瓣弹性好,感觉恢复良好。结论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运良好,手术操作简便安全,皮瓣感觉恢复好,可有效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6.
1940年Lichtenstein及Jaffe将描述为原发于骨髓腔以组织细胞及大量嗜酸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肉牙肿,称为骨嗜酸性细胞肉牙肿。1953年Lichtenstein将本病与慢性特发性黄脂瘤和非类脂组织细胞增多症均归纳为组织细胞增殖症X。但亦有人认为三者为单独病变而无联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辅助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行RFA辅助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的32例脊柱转移瘤(研究组)和单纯行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的51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疼痛缓解情况;并采用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和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分级评价脊髓功能;记录复发及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2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术后6个月VAS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缓解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50% vs82.35%,P>0.05).2组术后Frankel分级和ECOG分级平均改善1级.随访期间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8.13% vs 68.63%,P<0.05),但2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63% vs 13.73%,P>0.05).结论 RFA辅助椎体次全切除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复发率,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较单纯椎体次全切除术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在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特点。方法根据骨、肌腱外露创面的部位及周围皮肤损伤程度,分别选择适当的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缺损39例。其中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19例;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6例;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4例。皮瓣面积5 cm×4 cm~15 cm×9 cm,旋转度90°~180°。结果29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满意。皮瓣远端1/4坏死4例,经换药二期植皮或局部皮瓣转移后愈合。皮瓣有水泡或边缘坏死6例。结论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设计灵活,血供可靠,旋转弧度大,不牺牲主干血管,能满意地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8-06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72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单因素分析各观察指标与膝关节僵硬的相关性,有意义的变量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确定膝关节僵硬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工人、吸烟史、高能量损伤、开放性骨折Gustilo分型、术后镇痛、术后引流、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术后膝关节僵硬没有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hatzkerⅥ型、合并伸膝装置损伤、外固定架固定时间60 d、需植皮或皮瓣修复的软组织损伤、清创术超过2次、合并异位骨化、未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与术后膝关节僵硬有明显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伸膝装置损伤、外固定架固定时间60 d、需植皮或皮瓣修复的软组织损伤、清创术超过2次、未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14.5%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僵硬;膝关节僵硬各危险因素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延迟患膝早期主动功能锻炼从而增加了膝关节纤维化或粘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臀上及臀中皮神经松解联合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术后残余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04-2017-12,于我院治疗的74例LDH术后残余神经痛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妥乐平(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利多卡因骶管封闭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臀上及臀中皮神经松解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1周、1月、3个月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9.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臀上及臀中皮神经松解联合封闭治疗LDH术后残余神经痛能显著改善疼痛症状,降低局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