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McAb3D3与平阳霉素交联物的制备及其细胞杀伤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DextranT40为中介体的方法交联抗人肺腺癌单抗3D3和平阳霉素(A5),每克分子抗体可携带68克分子的药物,交联物中抗体活性仍能达到10-4水平,能较好地与靶细胞L-342结合。体外细胞毒实验,显示交联物和游离A5对靶细胞50%杀伤浓度分别为0.9μmol/L和4.6μmol/L,杀伤效果比游离A5强5倍多。单抗对靶细胞几乎没有杀伤作用;无关抗体交联物的作用也很弱。交联物和游离A5对非靶细胞MGc-803的杀伤作用无明显差别。结果提示MCAb3D3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能携带结合的A5特异地杀伤肺腺癌L-342细胞,可作为临床抗肿瘤药物导向治疗的一种载体。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制备一种用于肺癌血管靶向栓塞治疗的融合蛋白hu3D3VH-tTF,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利用重叠PCR技术构建tTF与hu3D3VH的融合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2 b(+),在E.coliBL21(DE3)中表达,镍亲和色谱柱纯化目的蛋白。ELISA检测融合蛋白hu3D3VH组分与肺腺癌细胞A549选择性结合活性,凝血实验和FⅩ活化实验鉴定融合蛋白tTF组分的促凝血活性。结果获得序列正确的hu3D3VH/tTF/pET22 b(+)重组子,融合蛋白在E.coliBL21(DE3)中高效表达。纯化后的融合蛋白与肺腺癌细胞A549具有选择性结合活性,并能活化FⅩ、有效促发血液凝固。结论成功构建hu3D3VH/tTF/pET22 b(+)重组子,hu3D3VH/tTF融合蛋白具有hu3D3VH的选择性结合能力同时具有TF的促凝血活性,为开展选择性肺肿瘤血管血栓性栓塞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3.
RGD-tTF水基磁流体的制备及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RGD-tTF水基磁流体通过磁场和RGD多肽在体外对内皮细胞双靶向的功能。方法通过化学沉淀法以柠檬酸钠为表面活性剂制备水基磁流体(MnFe2O4),弱酸改性后与重组的RGD-tTF融合蛋白结合,利用H-600透射电镜观测纳米粒径,以SUQID鉴定磁性,用MTT法、因子X活化检测和流式细胞仪检测RGD-tTF磁流体生物活性。结果成功制备出的水基磁流体能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稳定分布且具有生物兼容性,实验表明RGD-tTF与水基磁流体结合后对RGD和tTF生物活性均无显著影响,并证实在磁场的作用下能实现了水基磁流体对RGD-tTF的定位作用。结论一种具有内皮细胞双靶向功能的RGD-tTF水基磁流体已制备成功。  相似文献   
34.
李永康膏滋对小鼠胸腺端粒酶活性等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臭氧(O3)致小鼠衰老模型,对各组抗衰老实验小鼠的生理和免疫功能进行检测,采用端粒重复序列分析(TRAP)方法检测衰老小鼠胸腺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相永康膏滋能使衰老小鼠爬绳,游泳和抗冻能力增强(P〈0.05或P〈0.01),血清总IgG浓度提高(P〈0.05或P〈0.01);并使衰老小鼠胸腺端粒酶活性增强,表明李氏膏滋有延缓臭氧至小鼠衰老的作用,提高衰老小鼠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使衰老小鼠胸端粒酶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Gd标记抗肺癌单抚对荷瘤裸鼠的定向增强效应。材料与方法:用DTPA环二酸研与抗肺癌单抗3D3和Gd3~3 分别偶联,制备出Gd-DTPA-IgG:建立6只荷瘤裸鼠模型;将Gd-DTPA-IgG按2mg单抗/只的剂量从尾静脉内注入;观察平扫及注药后6小时瘤体磁共振信号。结果:Gd-DTPA-IgG能选择性增加瘤灶的信号强度。结论:磁共振免疫成像为肺癌定性提供一种潜在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6.
胸腺肽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大剂量国产胸腺肽对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胸腺肽治疗慢性乙肝的机制。方法 选择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34例,分成两组:胸腺肽组19例,一般护肝组15例。比较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FN-α、sIL-2r、TNF和β2-MG为指标的变化。结果 胸腺肽治疗后,患者PBMC IFN-α诱生能力较治疗前上升119.99%,血清sIL-2r和TNF含量分别下降了35.56%和41.80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分析Hp阳性和Hp阴性的胃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MODCs)功能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用尿素14C呼气试验对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84例胃癌患者进行Hp感染状态鉴定,分别采集Hp阳性和阴性胃癌患者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经典方法(rhGM-CSF、rhIL-4联合rhTNF-α)诱导产生DCs,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型,采用LDH释放法检测DCs致敏T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毒性杀伤作用,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因子IL-12、IFN-γ的分泌水平。   结果   两组MoDCs成熟过程形态变化无差异,Hp阳性组MoDCs表面标记分子CD1a、CD80、CD83、CD86和HLA-DR平均表达百分率均高于Hp阴性组,其中CD80、CD83、CD86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1a、HLA-D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阳性组DCs致敏T淋巴细胞对胃癌细胞杀伤率和IL-12、IFN-γ的分泌水平均高于Hp阴性组(P < 0.05)。   结论   Hp感染状态不影响胃癌患者外周血MoDCs成熟过程形态变化,Hp感染的胃癌患者MoDCs成熟和活化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38.
39.
40.
用氯胺T碘标技术标记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JH107(McAbJH107),观测其在载人肝癌BEL7402裸鼠模型上的分布显像情况,氯胺T碘标法标记率50%。每鼠腹腔注射200Ci131Ⅰ-McAbJH107,放射性物质第24h开始在肿瘤部位浓聚、逐步加强,96h达高峰,肿瘤组织较清楚显像并维持至148h;同时周围组织放射性本底逐步减弱、消失。对照组131Ⅰ-NIgG呈全身均匀分布。无明显放射性物质浓聚及清楚显像。在48h和96h,131Ⅰ-McAbJH107在12种正常组织(脑除外)的T/NT均值分别为3.38和6.26,而131Ⅰ-NIgG的T/NT均值均低于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