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目的 研究产科相关因素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发生的影响,旨在为其预防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足月初产妇423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221例,剖宫产组202例。行盆底结构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临床问卷调查,采用一般问卷调查和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期法评分了解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和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比较与妊娠、分娩相关的不同产科因素对盆底功能的影响,调取产科住院病历统计分析产科相关因素。结果 选择性剖宫产组产后SUI、POP的发生率为8.9%(18/202)、27.2%(55/202),阴道分娩组为15.4%(34/221)、37.6%(83/221),两组SUI、POP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后SUI、POP发生的其他产科因素中,年龄、分娩前BMI、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第二产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SUI、POP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P<0.05),而孕次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阴道分娩、分娩前BMI、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是产后早期女性PFD的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阴道黏膜、子宫主韧带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表达变化与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因重度盆腔脏器脱垂行子宫全切术的绝经后患者30例为POP组;以同期无盆腔脏器脱垂及尿失禁、因妇科良性疾病行子宫全切术的绝经后患者30例为对照组,于手术中取阴道黏膜、子宫主韧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阴道黏膜、子宫主韧带中MMP-1表达变化。结果 POP组中阴道组织,子宫主韧带组织中MMP-1表达较对照组增强(P<0.05)。结论 POP患者阴道组织、主韧带组织弹性纤维组织中MMP-1者表达增加,可能与POP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输卵管造影技术测量已婚妇女输卵管内径和长度,为观察女性输卵管性不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数字胃肠造影X线机下,应用子宫输卵管造影自动注射仪将造影剂碘佛醇通过双腔球囊硅胶管注入子宫输卵管,动态观察并摄片保存图像,在锦源工作站上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右侧输卵管峡部长度(62.3±15.6)mm,壶腹部长度(103.4±20.5)mm,总长度(165.7±25.7)mm;左侧输卵管峡部长度(59.7±16.1)mm,壶腹部长度(100.4±21.8)mm,总长度(160.1±25.2)mm;右侧输卵管峡部内径(0.79±0.17)mm,壶腹部内径(5.55±1.41)mm;左侧输卵管峡部内径(0.82±0.25)mm,壶腹部内径(5.48±1.36)mm。结论输卵管内径和长度与输卵管性不孕有相关性,开展内径与长度检测,能够为临床提供科学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89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中转开腹的89例中,29例因盆腔致密粘连、24例因术中止血困难、3例术中发现子宫恶性病变、5例术中发生脏器损伤、5例为子宫腺肌瘤、2例为腹茧症、2例为复发性子宫肌瘤。16例多发性子宫肌瘤中6例为5个以上的子宫肌瘤、10例为5个以下的肌瘤,共有5例巨大子宫肌瘤,其中2例直径>10 cm,3例直径<10 cm。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为盆腔粘连和术中止血困难;术前应当加强对患者的评估,选择合适患者;对于多发性子宫肌瘤(≥5个)特殊部位或巨大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并非首选;适时主动中转开腹是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不同方法镇痛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孕足月行剖宫产的产妇592例,分成3组,A组采用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24 h自控电子镇痛泵连续给药;B组一次性椎管内注射吗啡后拔除导管;C组拔除硬膜外导管后,等病人自觉疼痛时肌肉注射度冷丁75 mg。观察术后24 h镇痛效果、阴道出血量及哺乳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前两组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C组与A、B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B两级镇痛效果优于C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家族史与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0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同期收治的425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比较分析2组直系亲属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直系亲属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2.1%(67/303),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直系亲属恶性肿瘤发病率为4.9%(21/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的发病与恶性肿瘤家族史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18.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治疗不孕症3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治疗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9/2006-12在我院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38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3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均成功实施了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无1例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12-46个月均有正常月经来潮,术后1 a内共有24例患者获得妊娠。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对不孕症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腹壁小切口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剥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61例 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病人行腹腔镜辅助下经腹壁小切口剥除手术,观察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61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囊肿破裂囊液外溢入腹腔内、并发症和中转开腹发生,平均手术时间为21~44 min,无切口感染,21例有再生育要求者术后随访18~54个月,16例已怀孕.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经腹壁小切口行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剥除术安全有效,能够有效避免术中囊液外溢并有利于术后卵巢重建,术后对生育影响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应激试验(NST)对待发羊水过少围生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原因不明性羊水过少孕妇的临床资料。记录其NST监测结果,对比分析新生儿Apgar评分、羊水粪染情况,胎儿宫内窘迫、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及围生儿死亡情况,结果:NST异常者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降低(P<0.001)。羊水粪染率,胎儿宫内窘迫及MAS发生率和围生儿死亡率均显著升高(P<0.005)。结论:NST异常可作为预测特发性羊水过少孕妇围生儿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