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4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目的 :研究化学合成的蛋白激酶抑制剂Olomoucine对低钾诱导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外神经元培养、凝胶电泳和SAPK/JNK分析盒测定JNK(c -Jun氨基末端激酶 )活性。结果 :低钾 (KC15mmol/L)诱导小脑颗粒神经元的具有典型形态学和生化特征的凋亡。但是 ,特异性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CDKs)抑制剂Olomoucine通过抑制凋亡 ,而促进低钾环境中培养的小脑颗粒神经元的存活 ,且此保护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因激活了JNK的活性而升高了c -Jun的磷酸化水平 ,导致培养于低钾环境中的神经元凋亡。但是 ,当小脑颗粒神经元生长在含Olomoucine 5 0 μmmol/L的低钾培养基中 ,c -Jun的磷酸化水平和JNK活性都明显降低。结论 :Olomoucine可能通过抑制JNK的活性 ,降低c -Jun的磷酸化水平而对低钾培养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程序性细胞死亡是多细胞机体在发育过程中调控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机制。日益增多的证据表明,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涉及到神经元的程序性死亡。应用体外去极化条件下,原代培养的小脑颗粒神经元,经复极化处理,可以诱导典型的神经元程序性死亡。研究发现,小脑中广泛存在的神经递质谷氨酸和乙酰胆碱,可以通过特异性的受体调节神经元的程序性死亡。从而提示,神经递质在传导神经冲动的同时,也特异性地传导神经元的生存信号。进一步的实验证明,激活不同的G蛋白(Gs或Gi/o)可以阻断或者诱导神经元的程序性死亡,提示G蛋白在神经元程序性死亡信号的跨膜传导过程中可能发挥双向开关的作用。某些神经系统药物(如苯妥英钠)和神经毒素(如胆红素)引起小脑萎缩的机制也可能与颗粒神经元的程序性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峰毒肽mastoparan(MP)通过改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诱导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死亡的机制。方法测定原代培养神经元的存活率;用Fura-2/AM荧光比值成像技术测定[Ca2+]i。结果MP剂量依赖性地诱导小脑颗粒神经元死亡,并触发[Ca2+]i升高。移去细胞外钙,或使用电压依赖性Ca2+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不能阻断其作用。用thapsigargin预先耗竭1,4,5三磷酸肌醇敏感的胞内Ca2+库;或用特异性的磷酯酶C抑制剂U73122预处理细胞,能显著地抑制MP的作用。结论MP可能通过激活PLC/IP3信号传导途径,触发胞内钙库释放Ca2+而导致小脑颗粒神经元死亡  相似文献   
104.
肿瘤的诱导分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的诱导分化疗法是肿瘤治疗学研究的新领域。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已成为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首选手段。随着对肿瘤诱导分化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动物实验的开展,诱导分化疗法成为肿瘤治疗学研究的一大热点,提示本疗法可能是今后临床治疗肿瘤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5.
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ARNT2的克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凋亡与非凋亡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cerebellar granule neuron,CGN)细胞中基因表达的差异,克隆出与大鼠CGN凋亡相关的基因.[方法]用荧光差异显示聚合酶链反应(florescent differential displa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DD PCR)从低钾诱导的大鼠CGN凋亡模型中筛选出差异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反向Northern blot杂交进一步验证后,用cDNA 5′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5′Ends,5′RACE)克隆差异表达EST的目标基因,用RT-PCR及Western blot进一步验证目标基因mRNA 及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差异.[结果]用FDD PCR筛选出5号差异表达EST,经反向Northern blot验证后,用5′RACE法成功地克隆到5号EST完整开放阅码框,序列同源性分析证实为大鼠基因ARNT2,RT-PCR及Western blot证实低钾诱导后ARNT2mRNA与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均显著地上调,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ARNT2在低钾诱导的大鼠凋亡CGN中表达上调,提示ARNT2与CGN凋亡相关并在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为探讨DNA多聚酶β在神经细胞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构建其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在PC12细胞中表达.[方法]RT-PCR获取大鼠DNA多聚酶β(POLβ)的编码序列,TA克隆测序,酶切POLβ基因并连入穿梭质粒pAdTrack-CMV,电转至含腺病毒pAdeasy骨架质粒的大肠杆菌BJ5183.重组腺病毒质粒(pAd-polβ)和Lipofectamine2000转染293细胞,用重组腺病毒感染PC12细胞.[结果]10个TA克隆中有3个克隆的序列与GENE BANK中大鼠POLβ cDNA序列完全一致,同源重组检测时30个克隆中有8个含目标条带.DNA序列正确的POLβ重组腺病毒质粒转染293细胞后,感染Ad-polβ的293及PC12细胞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重组腺病毒Ad-polβPCR鉴定含目标条带,Ad-polβ感染PC12细胞Western Blot检测到POLβ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大鼠DNA多聚酶β的腺病毒重组体并在PC12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107.
茶碱对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茶碱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建立小脑颗粒神经元的低钾凋亡模型,用DNA凝胶电泳、FDA染色和放射免疫等方法,发现经不同浓度茶碱(1~20mmol/L)处理,低钾培养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存活率相应提高22%~100%,量效关系有高度显著性(P<0.01),EC50=2.97mmol/L;经茶碱(20mmol/L)处理的细胞,其DNA凝胶电泳带没有“梯子”状分布;与不同浓度茶碱(5~80mmol/L)在CO2培养箱孵育15min,小脑颗粒神经元内cAMP均升高,且是剂量依赖性的。认为茶碱对撤去极化浓度氯化钾诱发小脑颗粒神经元的凋亡有保护作用,此作用产生除与其升高小脑颗粒神经元内cAMP有关外,还有其它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