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5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176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88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196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637篇
内科学   348篇
皮肤病学   111篇
神经病学   120篇
特种医学   4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456篇
综合类   1465篇
预防医学   470篇
眼科学   51篇
药学   487篇
  3篇
中国医学   432篇
肿瘤学   14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264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331篇
  2003年   249篇
  2002年   199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209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217篇
  1995年   179篇
  1994年   163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65年   9篇
  1964年   4篇
  1960年   7篇
  1959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骨髓单个核细胞局部移植预防缺血性胆道狭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局部移植对缺血胆管组织血管再生的促进作用机制,观察对胆道缺血性病变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 将30只清洁级昆明小白鼠随机分为3组:①缺血胆管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A组),②缺血胆管PBS注射组(B组),③对照组(C组),每组10只.3组均于胆囊管汇入肝总管处向下解剖一段长约0.5 cm完全游离的胆总管.A组和B组用2枚显微血管夹钳夹游离胆总管的两端,90 min后取出血管夹(C组不钳夹胆管).3组均游离大网膜一束约0.3 cm×0.3 cm×0.5 cm,将其环绕并固定于游离的胆总管.A组将BrdU示踪剂标记的同种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均匀注射于环绕的大网膜上,B组和C组仅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术后21d再开腹行胆道造影.取包绕胆管的大网膜和胆管组织制作石蜡切片.用兔抗BrdU单克隆抗体(NeoMarkers,USA)和标有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的山羊抗兔IgG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SABC法),观察缺血胆管局部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分布与分化.分别用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抗体和VEGF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毛细血管密度.结果 术后第21天,A组狭窄率为40%,明显低于B组(100%),C组无胆管狭窄发生;A组骨髓单个核细胞集中分布于缺血胆管周围,其中一些已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结论 移植到缺血胆管局部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在缺血微环境的诱导下,可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并通过促进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改善缺血胆管血供,明显降低胆管狭窄和梗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2.
52例肝外伤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肝外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52例肝外伤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全组52例,治愈49例,手术病例术后并发胆瘘、膈下感染、小肠扭转及呼吸功能衰竭各1例。死亡3例,其中2例右肝叶粉碎性破裂合并肝后下腔静脉损伤,分别于术中死于空气栓塞及失血性休克。另1例为右肝叶多处裂伤,合并脾破裂,左股骨及胫骨骨折,左眼球穿孔;术中术后患者出现严重低血压、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术后次日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在肝外伤的诊断上不能盲目依赖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应选择合适的肝创面处理方法,对于严重多发伤应行损伤控制性手术。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评价 0 2 %罗比卡因加 2 μg/ml芬太尼与 0 15 %布比卡因加 2 μg/ml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PCE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32例ASAⅠ~Ⅲ级择期胸科手术病人 ,采用丙泊酚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术后随机分为两组 :R组 (n =16 )给予 0 2 %罗比卡因加 2 μg/ml芬太尼 ;B组 (n =16 )给予 0 15 %布比卡因加 2 μg/ml芬太尼。行PCEA ,持续镇痛治疗 72小时 ,由不知情观察者每 4小时记录一次安静及咳嗽时的疼痛VAS评分、血压、心率及SpO2 。每 2 4小时记录全天有效按压次数、所用药量、最痛时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 ,并由病人评价镇痛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第 1天VAS评分分别为 :安静时R组 (1 1± 1 5 )分 ,B组为 (1 0± 1 4 )分 ;咳嗽时R组 (3 2± 2 0 )分 ,B组 (3 4± 1 3)分 ;最痛程度R组 (4 5± 2 6 )分 ,B组 (4 6±1 6 )分 ,满意度均为 3(2~ 4 )。术后第 2天和第 3天VAS评分及镇痛满意度与第 1天类似。两组安静、咳嗽及最痛时的VAS评分、患者自评镇痛满意度、总用药量及PCEA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术后第 2天最低平均动脉压R组 (83± 7)mmHg ,B组 (75± 11)mmHg ,第 3天最低心率R组(87± 8)次 /分 ,B组 (78± 9)次 /分 ,B组均低于R组 (P <0 0 5 )。  相似文献   
104.
信号调节蛋白α1在大鼠肝再生过程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信号调节蛋白α1(SIRPα1)在大鼠肝再生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SO)和肝切除手术组(OP),每一组又分为10个时间点,即手术后2、6、12、24、30、48、72、120、168和240h,每一时间点6只,切除大鼠70%肝脏(肝左叶和中叶)建立肝再生模型,术后在预定时间点分别取肝组织固定石腊包埋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肝组织SIRPα1表达。结果:再生肝组织12h肝实质可见局灶散在肝细胞膜棕黄色着色,24h弥漫性肝细胞膜着色,120h以后肝细胞膜着色逐渐减弱。结论:SIRPα1作为一种负向调控因子参与了肝细胞再生,可能与肝再生终止有关,但关于其详细调控机制及其与其他因子相互作用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索颈椎人工椎间盘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发展,治疗,预后简述。同时对一例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进行近期效果随访。结果:术后效果优,无任何并发症。结论:颈椎人工椎间盘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好方法。但其远期效果有待随访。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的再移植的指征、手术时机的选择及免疫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自1999年7月至2007年2月10例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再移植治疗的病例。供肝植入均采用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手术当天及第四天给予IL-2受体拮抗剂(舒莱),术中不用激素冲击,术后采用他克莫司(FK506),麦考酚酸酯(MMF)和激素(Pred)的常规三联或FK506和MMF两联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结果10例病人中8例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顺利痊愈出院,最长已存活42个月。2例死亡,分别于术后34、69 d死于严重的混合感染。术前MELD小于25分的7例患者无一例死亡,术前MELD大于25分的3例患者中2例死亡。结论肝移植术后发生缺血型胆道病变行再次肝移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对患者病情的准确评估,尽可能在MELD评分小于25分时进行再次肝移植治疗,有助于提高再移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胰腺冷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4只糖尿病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n=6)和缺血预处理组(IPO组,n=18),IPO组又根据不同方法分为3个亚组:IPO1组(再灌注30s,缺血30s1次,n=6)、IPO2组(再灌注30s,缺血30s3次,n=6)和IPO3组(再灌注30s,缺血30s6次,n=6)。24只SD大鼠为供体,I/R组和IPO组均行同种胰腺移植。另取6只SD大鼠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再灌注前、后血糖及再灌注后2h移植胰腺组织中SOD和MDA含量;TUNEL法观察移植胰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检测移植胰腺组织Bax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再灌注后IPO各组相对于I/R组血糖低(P〈0.05,P〈0.01,P〈0.05);IPO2组较IPO1组和IPO3组血糖低(P均〈0.05);2)再灌注后IPO组较I/R组移植胰腺组织中SOD含量高(P均〈0.01),MDA含量低(P均〈0.01),IPO2组相对于IPO1组和IPO3组SOD含量高(P均〈0.05)、MDA含量低(P均〈0.05)。3)再灌注后IPO组较I/R组移植胰组织中AI值低(P均〈0.01),IPO2组相对于IPO1组和IPO3组AI值低(P均〈0.05);4)I/R组胰组织Bax蛋白高表达,Bcl-2蛋白低表达,IPO各组再灌注后移植胰组织Bax蛋白低表达,Bcl-2蛋白高表达,而IPO2组Bcl-2蛋白表达最高,Bax蛋白表达最低。结论: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胰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可以减少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后的细胞凋亡,机制与减少氧自由基、上调Bcl-2蛋白和下调Bax蛋白有关。再灌注30s缺血30s重复3次是最佳的大鼠移植胰缺血预处理诱导办法。  相似文献   
108.
早期肠道内营养在重型脑外伤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早期肠道内营养 (EN)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 30例重型脑外伤患者行早期肠道内营养 ,取同期的 30例重型脑外伤患者行早期肠道外营养 (PN) ,并动态观察其白蛋白、淋巴细胞数 (LC)、谷草转氨酶 (ALT)、血糖、颅内压 (ICP)、哥拉斯哥评分 (GCS)、体重、应激性溃疡发病率等变化。结果 伤后 10天 ,EN组与PN组的白蛋白、LC、ICP、体重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伤后 10天 ,EN组ALT低于PN组 ,分别为 (35± 4.8)u/L ,(38± 4.2 )u/L ,(P <0 .0 5 ) ;EN组血糖也低于PN组 ,分别为 (8.4± 3.4)mmol/L ,(10 .3± 3 .6 )mmol/L ,(P <0 .0 5 ) ;EN组GCS评分高于PN组 ,分别为 (10 .6± 2 .7)分 ,(8.9±2 .6 )分 ,(P <0 .0 5 )分 ;EN组应激性溃疡发病率低于PN组 ,分别为 10 %和 33 .3% (P <0 .0 5 )。结论 早期肠道内营养与肠道外营养具有同样的营养价值 ,但在调节内脏功能、降低血糖、保护肝脏、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病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方面明显优于肠道外营养  相似文献   
109.
我科于1999年5月~2000年5月对4例因电击伤所致的拇指、示指联合受损的患者行示指近节残端移位拇指再造术.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在急性排斥反应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总结分析了我中心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的肝移植病例资料,常规于肝移植术前1天、移植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各采集静脉全血,分别测定CD3+CD4+细胞、CD3+CD8+细胞,并计算CD3+CD4+细胞与CD3+CD8+细胞的比值。在符合入选标准的74例肝移植病人中,术后一月内发生排斥反应8例(排斥组),一月内未发生排斥反应63例(对照组),对两组病人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排斥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CD3+CD4+细胞和CD3+CD8+细胞的测定值缺乏组间统计学差异,但排斥组CD3+CD4+细胞/CD3+CD8+细胞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监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用CD3+CD4+细胞/CD3+CD8+细胞比值评估机体免疫抑制的水平,可能是预测排斥反应更为敏感的指标,并且能为寻求理想的免疫抑制状态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