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69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对尿毒症患者的意义及尿毒症患者Hcy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9例尿毒症患者Hcy、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血栓调节蛋白(TM),应用化学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NO),并比较各指标在尿毒症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同时评价尿毒症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肌酐(Cr)与Hcy之间的相关性;评价GFR、Cr、Hcy与反映内皮细胞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尿毒症患者组GFR为(5.19±1.88)mL/min,Cr为(1146.81±304.57)μmol/L。血浆Hcy、NO、ET-1、WF、T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尿毒症患者NO/ET-1比值明最低于对照组。在尿毒症组中,Hcy与GFR呈负相关(r=-0.369,P=0.04),和Cr呈正相关(r=0.274,P=0.039);GFR与TM呈负相关(r=-0.278,P=0.035)。结论Hcy与尿毒症有密切的关系,高Hcy血症是尿毒症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TM是尿毒症患者反映内皮细胞功能损伤最佳的指标,并与肾脏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观察正常人及失语症患者弓状束结构特点,探讨弓状束功能解剖学结构基础及其在语言功能障碍康复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资料的收集和磁共振扫描及分析于2003-11/2005-02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影像中心完成。选择正常人20例,失语症患者48例,其中Broca失语30例,Wernicke失语13例,传导性失语5例。应用德国西门子公司SIEMENS Trio 2003T磁共振仪及工作站完成全脑的数据收集和后处理,观察弓状纤维束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部分各向异性(FA)值及纤维束的数量。结果:68例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人:弓状束左右侧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个体间的纤维束数量有差异;纤维束平均向异性值左侧高于右侧(P<0.05)。②Broca失语者:弓状束左侧的纤维束数量及纤维束平均FA均较右侧减少(P<0.05),左侧弓状束的平均FA较正常人组减少(P<0.05),其弓状束改变主要是前端纤维束完整性破坏和移位。③Wernicke失语者:弓状束的纤维束数量及纤维束平均FA均较正常人组减少(P<0.05),其弓状束有不同程度损伤,主要是中后部的损伤明显。④传导性失语者:弓状束的损伤主要以功能偏利侧的中部为主,其前、中和后的FA值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5)。结论:①弓状束是联系Broca区及Wernicke区间重要联合纤维束,在语言功能的完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个体间存在左右侧的数量及结构的差异。②失语症弓状束均有不同程度损伤,损伤部位与失语类型有关,同时弓状束损伤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 通过对居家失智老人照顾者进行专业的介护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以提高照顾者的护理技能。方法 选取赵巷镇社区40例居家失智老人照顾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介护知识与技能的集中培训、电话回访及个案指导。结果 居家失智老人照顾者护理技能与失智老人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介护技术的运用,能有效改善居家失智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4.
目的:为了使国有资金充分发挥其作用,避免腐败行为的发生,保证医院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探讨在委托招标代理公司组织公开招标时以建设方的角度如何选择招标代理公司。方法:结合医院建设的特点,分析委托招标代理公司组织招标的必要性、优点及其所存在的问题。结果:以注重实用和行业特点为原则,提出资质审核、比选和招标3种选择招标代理公司的方法。结论:选择招标代理机构是项目建设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5.
朱冬青  郑志  顾青  许迅 《眼科研究》2012,30(4):326-330
背景 缺氧与高糖是引起视网膜新生血管生长的主要原因,可引起视网膜糖酵解作用增强,导致组织酸中毒. 目的 探讨视网膜酸中毒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表达的影响及氧化应激的作用.方法 从2周龄雄性SD大鼠中分离出视网膜.分别在NaHCO3调制的pH7.2、6.8、6.5酸性环境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24 h;另外,在上述酸性培养液中培养后用PBS洗涤视网膜2遍后置于pH值为7.2的新鲜培养液中继续培养24 h;同时,在上述酸性培养液中加入抗氧化剂对视网膜进行培养.制作视网膜标本,然后行苏木精-伊红染色,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及免疫蛋白印迹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VEGF和PEDF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以pH7.2作为对照. 结果 视网膜培养24 h后,pH7.2组、pH6.8组视网膜层次清晰,但pH6.5组视网膜出现空泡.正常视网膜VEGF mRNA的表达为(112±11)%,pH7.2组为(10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pH 6.8组、pH 6.5组中的视网膜VEGF mRNA分别为(196±43)%、(251±29)%,均较pH7.2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视网膜PEDF mRNA水平为(86±19)%,pH7.2组为(100±.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pH 6.5组视网膜PEDF mRNA水平为(230±66)%,较pH7.2组明显升高(P<0.05).VEGF与PEDF蛋白与其mRNA表达趋势一致.视网膜酸化纠正后,pH 7.2、6.8、6.5组视网膜VEGF mRNA分别为(100±13)%、(111±9)%、(113±9)%,3个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1,P=0.16).PEDF mRNA的表达分别为(100±13)%、(110±9)%、(108±11)%,3个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8,P=0.43).加入抗氧化剂后,pH7.2组视网膜VEGF mRNA水平为(100±9)%,pH6.8组为(106±7)%,pH 6.5组为(148±22)%,pH6.5组VEGF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pH 7.2组和pH 6.8组(P<0.05).pH 7.2、6.8、6.5组大鼠视网膜PEDF mRNA表达分别为(100±31)%、(282±45)%、(480±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73,P=0.00).结论 视网膜酸化诱导VEGF的表达受到氧化应激的调节,抗氧化剂可促进酸化视网膜PEDF的表达增加,表明氧化应激可抑制PEDF表达.  相似文献   
46.
乳腺癌中脂肪酸代谢的异常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细胞中脂肪酸代谢的变化及抑制脂肪酸合成酶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RT PCR方法对乳腺癌等四种肿瘤细胞株中FASmRNA的表达进行观察比较 ;应用MTT法观察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浅蓝霉素 (Cerulenin)对乳腺癌细胞MCF 7生长的影响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 结果 :FASmRNA在乳腺癌细胞MCF 7中呈高表达。浅蓝霉素可抑制乳腺癌细胞MCF 7生长 ,2 .5、5、10和 2 0mg/L的浅蓝霉素作用 4 8h的抑制率分别为 (4 3.4 7± 4 .5 8) %、(6 2 .92± 2 .6 8) %、(81.93± 0 .91) %和 (6 7.7± 12 .2 7) % (与对照组比P <0 .0 5 )。软脂酸可以部分逆转浅蓝霉素对MCF 7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显示 ,浅蓝霉素引起MCF 7细胞发生G2 /M期阻滞。 4 8h组 ,浅蓝霉素 10mg/L使 (6 3.33± 18.31) %的MCF 7细胞阻滞于G2 /M期 (与对照组比P <0 .0 1)。 结论 :乳腺癌细胞中脂肪酸合成代谢增强 ,抑制脂肪酸合成酶可诱导乳腺癌细胞发生G2 /M期阻滞 ,进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47.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孕妇血清中的αFPβhCG μE_3三项标记,开展胎儿产前优生筛选,首先建立了孕 12周~20周期间上述标记的正常曲线。并在 400多例受检孕妇中检出了 8例胎儿异常。研究发现,三项血清标记中有二项以上异常时提示胎儿异常的可能性较大。检测结果受多种干扰因素影响,在评判时须予以充分考虑,并作必要的纠正。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表面麻醉剂利多卡因乳膏对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5月-2011年5月本院皮肤科150例住院患者,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静脉穿刺时,实验组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1 g;对照组予同样性状的安慰剂乳膏1 g。以视觉模拟量表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静脉穿刺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疼痛值差别。结果:实验组的疼痛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表面麻醉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外用干预静脉穿刺疼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P1)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体外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方法 猕猴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株(RF/6A)扩增培养、血清饥饿培养24 h后,分为对照组及50、100、200 ng/mL IGFBP-rP1干预组进行干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分为对照组,10 ng/mL VEGF干预组,50、100、200 ng/mL IGFBP-rP1+10 ng/mL VEGF干预组进行干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中B-Raf蛋白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中Caspase 3活性的变化。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50、100、200 ng/mL IGFBP-rP1干预组RF/6A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与Caspase 3活性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10 ng/mL VEGF干预组RF/6A细胞细胞质平均吸光度显著升高、D405值显著降低(均P<0.05);与10 ng/mL VEGF干预组比较,50、100、200 ng/mL IGFBP rP1+10 ng/mL VEGF干预组RF/6A细胞细胞质平均吸光度显著降低、D405值显著升高(均P<0.05),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GFBP-rP1通过干预B-Raf蛋白表达,上调细胞Caspase 3活性,对抗VEGF的促视网膜血管新生效应,发挥抑血管新生因子的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150例中心性肥胖者的颈总动脉及颅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150例中心性肥胖者(肥胖组)和150例健康者(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颈总动脉及颅内动脉进行检测。结果颈总动脉内膜(IMT)异常的检出率为73.3%,而对照组为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动脉检测结果提示:收缩期流度(Vs)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DFI结合TCD可以对中心性肥胖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早期客观的评价,对早期干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