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为了培养符合临床需要的介入放射学医师,以满足临床对介入放射诊疗技术的需求,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引入到临床型研究生介入放射学的教学之中,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其临床操作技能,实践表明,PBL教学法可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62.
目的:明确HDAC6对人肝癌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正常肝细胞系LO2和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中 HDAC6的表达。应用HDAC6抑制剂Tubastatin A抑制HepG2细胞中HDAC6的表达,运用Western blot及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epG2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分子标志物(N-cadherin,β-catenin,Vimentin)的表达;用TGF-β1抑制剂SB431542刺激HepG2细胞后,检测HepG2细胞中 EMT标志蛋白的表达,应用TGF-β1刺激HepG2细胞后观察HepG2细胞的形态变化。应用过表达HDAC6的质粒P3-HDAC6、P3-HDAC6+TGF-β1分别作用于HepG2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中EMT相关分子标志物的表达,应用划痕及Transwell技术检测HepG2细胞处理前后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变化。结果: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内HDAC6的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肝细胞系LO2(P<0.05)。 HepG2细胞Tubastatin A组中N-cadherin、β-catenin、Vimentin、TGF-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相较于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5)。SB431542组中EMT标志蛋白表达水平相较于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1)。 TGF-β1刺激HepG2细胞后细胞变得分散且狭长。同时发现P3-HDAC6+TGF-β1组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在48 h后明显强于P3-HDAC6组且弱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结论:HDAC6可通过下调TGF-β1的表达从而抑制HepG2细胞的EMT进而抑制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63.
郭峰  顾玉明 《中原医刊》2011,(17):F0004-F0004
患者,女性,56岁,主诉“腹胀伴纳差半年,进行性加重2周”入院。入院查体:消瘦面容,皮肤巩膜未见黄染,腹平软,右侧腹可见一长约9cm经腹直肌手术切口瘢痕,移动性浊音(+)。患者7年前因车祸行部分回肠切除术。外院MRA提示布加综合征,本院彩超提示肠系膜上动脉瘤。为进一步明确诊断,给予介入治疗,行下腔静脉、肝静脉造影,提示下腔静脉及肝静脉造影通畅。遂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64.
65.
朱庆  马庆功  孙建  顾玉明 《医学研究杂志》2023,52(6):169-174,193
目的 探讨真实世界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 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ligand 1, PD-L1)抑制剂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潜在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0年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ⅢB~Ⅳ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治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112例NSCLC患者,其中疗效达到部分缓解(immune partial response,iPR)15例,疾病稳定(immune stable disease, iSD)28例,确定疾病进展(immune confirmed progressive disease, iCPD)69例,总体客观缓解率 (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13.4%,疾病控制率 (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38.4%。至随访截止时间,全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mPFS)为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 mOS)为17个月。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ECOG)体力状况(physical status, PS)评分、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TNM分期、肝转移及脑转移为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S评分、治疗线数及LDH水平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真实世界中应用PD-1/PD-L1抑制剂能为晚期NSCLC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且安全性良好。一线早期使用免疫治疗、PS评分0~1分及低LDH水平的患者预后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评价Budd-Chiari综合征(BCS)胸部X线检查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经B超、CT、下腔静脉造影证实的BCS胸部X线片。结果 25例示气管和右上叶支气管之间的奇静脉阴影增大明显,4例示左侧心包静脉迂曲呈波浪状团块影,10例合并单或双侧胸腔积液,35例示不同程度隔面升高合并横位心表现,5例示心脏明显缩小。对照组100例胸片未出现上述征象。结论 BCS胸部X线片的表现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7.
目的 系统梳理我国基层首诊研究的现状及趋势,推动后续研究和基层首诊有效实施。方法 以“基层首诊”or“社区首诊”or“社区卫生服务&首诊”or“乡镇卫生院&首诊”or“村卫生室&首诊”为主题词,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CSSCI、核心期刊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用CiteSpace软件对高频作者及机构、高频关键词及其聚类、突现词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1997—2020年发表的326篇文献,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合作网络相对分散;研究经历了起步研究(1997—2005年)、实施研究(2006—2015年)和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研究(2016—2020年)三个阶段,研究关注点从基层首诊的实施基础到实施,再到综合体系运行;主要研究方向为基层首诊服务要素、实行效果评价和分级诊疗相关研究。结论 基层首诊研究逐步深入,应加强跨区域、跨机构的合力研究,医联体治理、签约服务个性化、医保支付改革、智慧医疗体系建设、医康养服务能力、社会办医助力基层服务体系等是未来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8.
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1年 ,苏联学者Serbinaerkio发明了可脱性球囊导管 ,经动脉途径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逐渐得到应用。 1 983年Guglielmi等报道了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GDC)在动脉瘤栓塞中的应用。GDC以及稍后开始应用的MDS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标志着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技术的成熟。材料与方法1 998年 1 1月至 2 0 0 0年 7月 ,共经股动脉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2 3例 ,男 1 0例 ,女 1 3例 ,年龄为42~ 65岁 ,平均 56岁。 2 3例中 ,前交通动脉瘤 6例 ,后交通动脉瘤 1 7例。动脉瘤直径 3~ 7mm ,平均 4.7mm。动脉瘤颈宽 1~ 4mm ,平…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比较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导管溶栓与单纯导管溶栓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BCS)伴下腔静脉(IVC)混合型血栓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BCS伴IVC混合型血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n=22,机械性血栓抽吸后辅以尿激酶溶栓和血管成形术)和对照组(n=21,单纯尿激酶溶栓后辅以血管成形术).结果 研究组IVC-右心房压力差由术前(25.2±4.1) cmH2O改善至术后(9.1±1.6) cmH2O,对照组IVC-右心房压力差由术前(23.3±5.1) cmH2O改善至术后(8.9±1.9) cmH2O,两组间术前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栓完全溶解率分别为68.2%(15/22)和57.1%(12/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溶栓天数、尿激酶用量、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4±3.4)d、(25.4±13.9) ×105 U、0%,低于对照组(10.3±4.1)d、(40.8±15.7) ×105 U、1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24.5±12.7)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再狭窄率分别为9.1%(2/22)和4.8%(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导管溶栓治疗BCS伴IVC混合型血栓效果与单纯导管溶栓相当,但溶栓天数较少、尿激酶用量较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三维DSA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4月~12月肝癌患者为治疗组采取三维DSA引导,另外选取同一时期的肝癌患者为对照组在普通二维DSA下造影引导,两组术中造影结果均由两名相同的高年资介入医师评估并手术操作。分别统计两组患者介入术前3天内及术后7天内肝功能并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术后1月影像学资料(增强CT或增强MR)依据改良mRECIST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介入术前3天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内复查并对比两组ALT、AST、TBIL、DBIL,结果P值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复查肝脏增强CT或增强MR并依据改良mRECIST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组瘤灶完全缓解(CR)12个,部分缓解(PR)8个,客观有效率(CR+PR)100%,对照组完全缓解(CR)9个,部分缓解(PR)6个,病变稳定(SD)5个,客观有效率(CR+PR)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相比常规DSA,三维DSA引导下的TACE在不额外增加肝功能损伤风险的同时,更有效地实现瘤灶的完全栓塞,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