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微丝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调节伤口愈合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微丝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调节伤口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显微荧光光度计及^3H-TdR及参入法研究bFGF诱导的成纤维细胞微丝骨架的变化,观察用细胞松弛素B破坏微丝后,bFGF对细胞运动及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bFGF使成纤维细胞微丝骨架发生有序的变化;使F-肌动蛋白(F-actin)含量增高,并呈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用细胞松弛素B破坏微丝,可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白细胞及白细胞粘附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大鼠腹部岛状皮瓣模型,检测了皮瓣髓过氰化酶(MPO)和丙二醛(MDA)含量,观察了皮瓣的成活情况。结果与正常时相比,缺血8小时及再灌注1小时皮瓣 MPO 和 MDA 水平明显增高,而以抗 CD_(18)单抗阴断白细胞粘附可明显减轻这种变化,并有效地提高皮瓣的存活面积。结论 CD_(18)介导的白细胞粘附参与了皮瓣再灌注损伤过程,抗 CD_(18)单抗阻断白细胞粘附能减轻白细胞介导的组织损伤,并对岛状皮瓣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评价超声检查和乳腺X线摄影术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手术前行超声检查和乳腺X线摄影术检查的88例乳腺疾病患者(其中乳腺癌病患者38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50例)。对超声检查和乳腺X线摄影术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为肯定良性、可能良性、不确定、可能恶性、肯定恶性5个诊断等级。采用SPSS 13.0软件建立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超声检查和乳腺X线摄影术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8(SE=0.045)和0.811(SE=0.053),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45,P>0.05)。结论超声检查和乳腺X线摄影术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中等,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基层医院进行乳腺癌影像学检查时,可首选无创、简便、经济、有效的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小切口多层次除皱术的临床应用范围和效果。方法 56例患者取颞部和额顶部小切口,应用皮下浅筋膜层,浅表肌腱膜系统(SMAS)层和骨膜下层分层剥离行除皱术。结果 56例患者术后满意,疗效良好,2例手术后小血肿,治疗后好转。结论对于轻、中度的中青年皮肤松垂患者,多采用面上中部皮下浅筋膜层和SMAS层两层平面除皱,可以达到较好效果;对于年老较重的患者,则需要增加骨膜下除皱,能有效改善鼻唇沟及眶颧颊皮肤皱纹。小切口多层次除皱术组织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除皱效果确切,是面部除皱行之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磁共振并行采集技术(integrated parallel acquisition technique,iPAT)是磁共振快速采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国内还没有文献报导。文中探讨iPAT与常规采集技术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颈部矩阵线圈对1个体模及10名健康志愿者颈椎分别采用信号平均次数(number of signal averaged,NSA)为1次的常规扫描(常规/1次)及并行采集加速因子为2的iPAT(GRAPPA/1次)与NSA为2次并行采集加速因子为2的iPAT(GRAPPA/2次)的方法进行扫描,综合定量分析获得图像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不均匀性。结果保持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GRAPPA/2次获得的图像质量、信噪比均高于其他两者平均次数为1次的扫描方法,但GRAPPA/1次扫描时间最短。结论合理选用平均次数及并行采集因子在保持扫描时间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可显著提高图像质量,另外,在平均次数一定的情况下iPAT能大幅缩短成像时间,但图像质量会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06.
磁共振短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磁共振短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技术的原理及特性,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及相关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短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技术获得的磁共振脂肪抑制图像50例,对比频率选择饱和法,分析总结出其临床特点。结果:相同条件下短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技术较频率选择饱和法能获得较好的脂肪抑制效果,但某些情况下有可能引起误诊、漏诊。结论:在磁共振脂肪抑制成像的临床应用中应恰当、合理地选择短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技术才能获得最佳的脂肪抑制图像质量,才更利于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常规双源CT颈动脉成像时锁骨下静脉内残留的造影剂伪影常会对颈动脉的显示造成干扰,不利于病变的显示和诊断.文中探讨常规双源CT颈动脉成像时锁骨下静脉内残留的造影剂对影像的干扰并对常规扫描参数进行优化,找出最佳解决方法. 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成像组52例用常规成像方法:65ml对比剂、流速4.0ml/s、足向头方向扫描.头向足扫描组48例保持其他参数不变,仅把扫描方向改为由头向足方向.根据原始轴位图像、最大强度投影(MIP)、减影图像及VR重建影像评价2组病例锁骨下静脉是否有残留造影剂干扰及相同层面颈动脉的显示情况. 结果:头向足扫描组病例颈动脉均能清晰显示,常规成像组中尤其是锁骨下静脉层面显示欠佳.显示程度评分2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双源CT颈动脉成像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头向足的扫描方式能消除锁骨下静脉内残留的造影剂对影像的干扰,并能提高诊断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08.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及其初步应用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的成像原理及在临床中的初步应用,提高对双源CT双能量成像的认识深度÷方法:依据对双源CT双能量成像的各种研究成果,结合双能量成像的发展历程,对双源CT双能量成像的放射物理学基础、成像原理、成像相关参数以及在临床中的初步应用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双源CT双能量成像不同于一般普通双能量成像,具有其独特的特点。结论:通过对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的分析,大大提高了对双源CT双能量成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胸部PET/MRI扫描时不同呼吸运动校正方法对PE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至8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放射诊断科35例肺部有明显高摄取灶患者的胸部PET/MRI资料, 其中男24例, 女11例, 年龄29~84(61±12)岁。分别采用4种不同呼吸运动校正方法对PET数据进行回顾性重建:A组为不带呼吸运动校正静态采集(Static)全时段20 min作为对照;B组为呼气末静态采集(Q.Static);C组为多段呼吸门控(Gated-Respiratory);另外考虑到时间因素影响, 增加D组为Static模式下前1/3段时间(6 min 40 s)进行重建。测量各组病灶标准化摄取值最大值(L-SUVmax)和平均值(L-SUVmean)、背景标准化摄取值平均值(B-SUVmean)和标准差(B-SUVsd)。计算每个病灶的信噪比(L-SNR), 并计算L-SUVmean相对B-SUVmean的相对标准化摄取值平均值(L-dSUVmean)。分析比较不同呼吸运动校正方法对各测量计算参数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对各组间的成对比较采用Bonferroni 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