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子宫内膜样癌伴有微乳头结构和微囊、伸长及碎片状(microcystic, elongated and fragmented,MELF)浸润者罕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1例52岁的女性子宫内膜样癌患者,其病理标本中出现了微乳头结构,微乳头形态类似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由簇状或小巢团状肿瘤细胞组成,缺乏纤维血管轴心,与周围组织存在空隙,异型性明显;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显示特征性的黏蛋白1外缘染色和E-钙黏蛋白杯状染色。肿瘤浸润前沿同时可见MELF浸润方式。肿瘤浸润深肌层,可见脉管癌栓和1枚淋巴结隐匿性癌转移。患者术后接受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恢复良好,随访53个月无复发或转移。临床上此类病例具有高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容易漏诊,需要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G-DLBCL)是胃淋巴瘤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内镜检查易与胃癌、溃疡或其他炎症性病变混淆,病变组织学形态表现复杂,诊断困难。探索PG-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分析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及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8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PG-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 2 检验,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预后影响分析。结果:104例PG-DLBCL患者,男性45例,女性59例,中位发病年龄68岁。10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0~103.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1.0个月,患者中位生存时间56.8个月,1、3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1%、76.8%和47.6%。病理学分类:生发中心样B细胞(germinal center B cell-like,GCB)型40例,非生发中心样B细胞(non-germinal center B cell-like,non-GCB)型64例。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结果显示:c-Myc基因异常27例(占26%,其中17例为多拷贝,10例为重排),B细胞淋巴瘤-2(B-cell leukemia/lymphoma 2,BCL-2)基因异常26例(占25.2%,其中17例为多拷贝,9例为重排),BCL-6基因异常32例(占31%,其中23例为多拷贝,9例为重排)。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A125水平、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改良Ann Arbor分期、骨髓侵犯、治疗方法、病理学类型non-GCB型、BCL-2/BCL-6/多发性骨髓瘤原癌基因-1(multiple myeloma protooncogene-1,MUM-1)/细胞分裂周期蛋白7(cell division cyclin 7,CDC7)/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 2,MCM2)蛋白表达水平均是影响PG-DLBCL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改良Ann Arbor临床分期ⅢE~ⅣE期、IPI评分≥2、病理学类型非生发中心亚型、CDC7蛋白高表达、MCM2蛋白高表达、FISH检测BCL-2基因重排是影响PG-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G-DLBCL发病以老年人为主,临床表现无特殊性,内镜检出率较高,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R(利妥昔单抗)-CHOP(环磷酰胺+表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化疗方案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ARD11蛋白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IBC-NST)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120例IBC-N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取同期60例导管内癌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En Vision两步法对CARD11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CARD11表达与IBC-NST临床病理特征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关系。结果CARD11蛋白在IBC-NST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3%(83/120),高于导管内癌组织的40.0%(24/60)和癌旁组织的10.0%(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ARD11的表达与肿瘤最大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和分子分型有关(P<0.05)。CARD11阳性表达组IBC-NST患者的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3.5%、60.4%、10.1%,CARD11阴性表达组分别为98.3%、70.1%、3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单因素分析显示,IBC-NST患者的PFS与肿瘤最大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子分型和CARD11蛋白表达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CARD11蛋白表达为影响PFS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CARD11蛋白在IBC-NST组织中表达升高,且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阳性表达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乳腺黏液癌是一种好发于老年女性且预后较好的乳腺癌,形态学上表现为细胞外间质内有大量黏液,其中漂浮着癌细胞。在伴有黏液分泌的乳腺浸润癌中可见黏液湖中漂浮的肿瘤细胞呈微乳头状,将之命名为具有微乳头状结构的乳腺黏液癌(pure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 with micropapillary pattern,MUMPC)。探讨MUM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分析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MUMP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 2 检验或精确概率检验,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影响分析。结果:4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0~80岁,中位年龄56岁,40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8.0~89.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0.0个月,1、3和5年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为100%、87%和62%,1、3和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100%、95%和8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临床TNM分期、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肿瘤细胞核级别、神经内分泌标志、分子分型、Ki-67增殖指数是影响MUMP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临床TNM分期、肿瘤细胞核级别、淋巴结转移是影响MUMP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UMPC发病率较低,5年OS率较高。TNM分期、肿瘤细胞核级别、淋巴结转移是影响MUMP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FasL 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53 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标本和2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进行FasL免疫组化染色及定量评分。分析其表达情况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术后无瘤生存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FasL 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其表达与乳腺癌TNM 分期显著相关(P=0.001),而与淋巴结转移、原发肿块大小、发病年龄、C-erbB-2 无关。FasL 高表达与低、未表达组的平均无瘤生存期分别为43个月和64个月(P=0.0059)。多因素分析表明,FasL、临床分期、C-erbB -2是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FasL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FasL表达水平检测可用于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伴有微乳头结构的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 从常州第二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连续收治的447例早期胃癌病例中,筛选出伴有微乳头结构者(微乳头成分≥5%的腺癌)8例(1.8%)纳入观察组,其余439例纳入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在患者年龄、性别构成以及病变大体类型、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方面的差异。 结果 2组在患者年龄、性别构成以及病变大体类型、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构成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黏膜下层浸润率、脉管侵犯率、淋巴结转移率以及病理分期Ⅱ~Ⅲ期占比分别为100.0%(8/8)、62.5%(5/8)、62.5%(5/8)和25.0%(2/8),对照组分别为52.4%(230/439)、9.1%(40/439)、13.9%(61/439)和5.9%(26/4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伴有微乳头结构的早期胃癌属胃癌的罕见特殊亚型,较无微乳头结构的早期胃癌易侵犯脉管和发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晚。  相似文献   
17.
收集2013—2019年间21例膀胱微乳头尿路上皮癌(MPUC)及同期117例膀胱非特殊型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MPUC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比较两组病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MPUC患者男女比17∶4,中位年龄67岁,微乳头成分占5%~70%,12例(12/21,57.1%)有脉管侵犯。10例(4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