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8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合并双支冠状动脉疾病(CAD)的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的患者比较先行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行微创二尖瓣手术(MIVS)与选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二尖瓣手术(CABG+MVS)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心血管病外科住院患者3358例中,接受PCI+MIVS 18例,CABG+MVS 24例,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效果比较。结果 PCI+MIVS组与CABG+MVS组二尖瓣修复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总时间、1月内死亡率、心力衰竭、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体外循环时间[(141. 12±25. 39) min vs(202. 67±45. 94) min]和主动脉阻断时间[(78. 63±17. 85) mis vs (129. 44±33. 72) min]和呼吸机辅助时间[(17. 42±3. 88) h vs (24. 54±2. 63) h]和输注红细胞单位[3. 54(1-5) VS 1. 56(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重度IMR合并双支CAD的患者选择PCI+MIVS治疗方式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内皮素(ET)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总结冠心病围术期的一些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37例冠心病患者及10例心瓣膜疾病患者依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5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室壁瘤切除术(CABG+LVAN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组),激光心肌打孔术(TMLR组),对照组为风湿性心脏病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术前,主动脉阻断前(血管移植前或打孔前),主动脉开放时(血管移植结束时或打孔后),心肌再灌注后3h、6h、24h血ET值;并于术前、心肌再灌注后3h、6h、24h测定心排血指数(CI)。结果ET值组内比较:CABG+LVAN组主动脉开放时(69.93±7.20pg/ml),心肌再灌注后3h(89.99±5.76pg/ml)、6h(60.94±8.69pg/ml)、24h(68.99±10.30pg/ml)时ET值显著高于术前(40.17±13.37pg/ml,P〈0.05);CABG组主动脉开放时(66.59±4.86pg/ml),心肌再灌注后3h(95.97±10.72pg/ml)、6h(61.51±7.65pg/ml)、24h(57.85±6.34pg/ml)均显著高于术前(43.22±9.13pg/ml,P〈0.05);OPCAB组血管移植结束时(66.47±5.90pg/ml)显著高于术前(44.80±6.51pg/ml,P〈0.05);TMLR组打孔术后无显著升高;对照组主动脉开放时(69.92±10.80pg/ml),心肌再灌注后3h(77.99±7.49pg/ml)、6h(46.76±7.61pg/ml)、24h(52.07±6.94pg/ml)显著高于术前(35.14±8.10pg/ml,P〈0.05)。组间比较:CABG组心肌再灌注后3h显著高于OPCAB组(95.97±10.72pg/ml vs.59.72±4.81pg/ml,P〈0.05)。心肌再灌注后各组CI均较术前明显增加,CABG组心肌再灌注后3h CI明显低于OPCAB组(2.17±0.46L/min·m^2 vs.3.25±0.05L/min·m^2,P〈0.05)。?  相似文献   
83.
穆军升  张健群  周帆  顾承雄  黄方炯  孟旭  尤斌  朱俊明 《中国医药》2013,(12):1688-1689,1692
目的观察心室壁瘤切除左心室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正常心室壁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行心室壁瘤切除左心室成形术的冠状动脉正常心室壁瘤患者共14例,所有患者均有心前区疼痛不适,伴心悸、气促和胸闷等,活动后加重。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结果14例患者手术后均痊愈出院,术前与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37±9)%与(50±8)%,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大小分别为(62±10)mm与(53±6)mm,术前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患者治疗效果良好,心功能均达Ⅰ~Ⅱ级,随访2~12个月。结论通过心室壁瘤切除左心室成形术治疗,患者恢复顺利,没有心脏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明显改善左心室的功能,这种心脏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4.
目的评价患者院内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患者院内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3763例冠状动脉血运重建(PCI或CABG)患者根据院内是否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分为他汀治疗组与非他汀治疗组,对两组院内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非他汀治疗组患者的病死率(3.1%)、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4.3%)均明显高于他汀治疗组(1.4%、2.0%)。年龄、左室射血分数、住院使用阿司匹林以及住院使用他汀类药物是预测血运重建患者院内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早期开始他汀类药物治疗有利于降低冠心病血运重建患者院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5.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and efficacy of preoperative low dose intravenous amiodarone in the preven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 after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 Methods Two hundred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theroselerotic heart disease underwent selected OPCAB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100 cases) and experimental group (100 cases).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medicines and placebo, and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ow dose intravenous amiodarone daily for 4 days before surgery. They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medicines after surgery. Results After the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the incidence of AF, ventricular rate and the duration of AF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15% vs. 41%, χ2=16.766, P=0.000; (126.0±20.8) times/ min vs. (150.0±25.6) times/ min, t=0.478, P =0. 017; (8. 0±8. 6) h vs. (12.0±9.6) h, t=0. 439, P=0. 019].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ere found in the incidence of side effect between low close amiodarone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s Prophylactic application of low dose intravenous arniodarone before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n safely an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ostoperative ventricular rate and the incidence of AF, shorten the duration of AF,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and sligh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相似文献   
86.
患者,女,23岁,病例号105269。发现心脏杂音6年,近一年出现头晕、心前区痛,晕厥数次。体检:血压13.8/8kPa(100/60mmHg),心率84次/分,律齐,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Ⅳ级收缩期杂音,并向颈部传导。心前区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心电图:窦性心律,左室肥厚,ST—T改变。胸片  相似文献   
87.
目的比较使用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作为桥血管行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搭桥治疗弥漫性右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搭桥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使用大隐静脉作为桥血管进行心中静脉动脉化搭桥患者54例(大隐静脉桥组);使用乳内动脉作为桥血管进行心中静脉动脉化搭桥的患者21例(乳内动脉桥组)。于2013年11月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近期心绞痛复发率、近期复查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等。结果乳内动脉桥组患者总生存率稍高于大隐静脉桥组(100.0%vs.83.3%),但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部分患者复查CTA结果显示大隐静脉桥组患者(n=39)的桥血管和心中静脉均发生明显栓塞,而乳内动脉桥患者(n=18)的桥血管和心中静脉均有明显显影,保持通畅(P0.001)。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如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均较术前明显增加,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搭桥术过程中,与大隐静脉桥相比,使用乳内动脉桥可以明显提高中远期桥血管和心中静脉的通畅率,是治疗弥漫性右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8.
摘要:目的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探索一种使用即时血流测量仪(transittimeflowmeasurement,TTFM)测量序贯桥血流量的方法,从而能更可靠地反映吻合口的通畅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北京安贞医院口例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中以大隐静脉为桥血管(伴或不伴同期使用乳内动脉桥珩冠状动脉序贯吻合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2例,女39例;年龄(61.35±8.24)岁。术中采用两种方法对桥血管的血流量、搏动指数(PI)和舒张期血流灌注率进行测量,非阻断待测吻合口远端血流的测量方法(简称非阻断测量法),即保持桥血管自然通畅状态,使用TTFM在桥血管距待测吻合口近端2cm处进行测量,并记录各数据;阻断待测吻合口远端血流的测量方法(简称阻断测量法),即针对序贯桥,用哈巴狗血管夹暂时夹闭待测吻合口远端的桥血管,使用TTFM于桥血管距待测吻合口近端2cm处进行测量,并分别记录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采用阻断测量法测量的对角支[(27.43±15.22)ml/minVS.(59.28±30.13)ml/min]、钝缘支[(26.14±19.74)ml/minVS.(47.19±24.27)ml/min]以及左室后支[(19.16±8.92)ml/minVS.(38.83±20.11)ml/min]序贯吻合口血流量较非阻断测量法显著减少(P〈0.05);采用阻断测量法测量的对角支(2.93±1.30VS.2.31±0.91)、钝缘支(2.62±1.17VS.2.01±0.87)以及左室后支(2.33±0.92VS.1.80±0.73)的PI值较非阻断测量法明显增加(P〈0.05);两种方法各吻合口处舒张期血流灌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50%。通过非阻断测量法和阻断测量法分别发现1个和3个吻合口不通畅,重建后效果良好。结论序贯桥主干的血流流速高于单根桥血管,最示出其血流量大、血栓发生率低的优势。而阻断测量法更能精确地反映各个吻合口的通畅情况,敏感发现血管吻合通畅性不良的情况,从而及时进行吻合口重建,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率及其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的治疗策略。方法2005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在北京安贞医院行OPCAB患者6206例,从中选取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患者1153例,其中男889例(77.1%)、女264例(22.9%),年龄45~78岁。统计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率,并对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提出治疗建议。结果全组6206例患者中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1153例,闭塞率18.6%。11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死亡13例,病死率1.1%。术后发生并发症34例(2.9%),包括脑梗死、少.中量胸腔积液、胸部伤口愈合不良,经相应的治疗均治愈或好转,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1110例,随访率97.4%,失访30例;随访时间1个月至7年。758例心绞痛症状消失,352例心绞痛症状缓解。随访期间586例术前右冠状动脉闭塞患者行冠状动脉64排螺旋CT检查显示桥血管通畅程度良好,且超声心动图和心肌核素扫描检查提示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心肌供血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本组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率为18.6%,要想获得较好的疗效,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手术术式治疗。  相似文献   
90.
非体外循环双侧乳内动脉完全心肌血运重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估非体外循环双侧乳内动脉完全心肌血运重建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0年10月至2004年8月,共行双侧乳内动脉“Y”形吻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冠脉搭桥)52例,年龄33~78岁,平均56岁。3支病变者42例(80.8%),左主干病变者10例(19.2%)。心功能分级Ⅱ级46例,Ⅲ级4例。脑CT检查示陈旧性脑梗者11例(21.2%),颈动脉病变者21例(40.4%)。制备双侧乳内动脉,将游离的右侧乳内动脉吻合于左侧乳内动脉成“Y”形。均在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冠脉搭桥,左侧乳内动脉序贯吻合对角支、左前降支,右侧乳内动脉序贯吻合于中间支、回旋支(钝缘支、左室后支)、后降支。并应用Tranortie H1311流量计进行桥血管的流量测定。结果 全组52例共行冠脉搭桥171支,平均3.3支/人。全组病人无死亡。围术期心梗2例,应用IABP 1例,开胸止血1例。全组无脑部并发症,无胸骨纵隔感染。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双侧乳内动脉“Y”形冠状动脉搭桥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以实现全动脉化的完全心肌血运重建,手术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