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22.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能不出门就不出门,是我们小家对于国家能做的最简单又直接的贡献。可是,这对于无数个亲子家庭来说也是需要度过的一道难关。长时间地呆在一起,这个闭关期是考验每位父母耐性、韧性、适应性、调节性、计划性的时间介体。如果情绪发生变化,在自己狭小的家庭空间中就会出现各种发泄方式,对家人、对孩子都会出现负面影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对父母来说是一次大的挑战,更是让孩子更加崇拜父母、信任父母、喜欢父母的一次很好的机会。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CBCT和全颌曲面断层片在上颌窦内提升术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3例共70枚上颌后牙区种植体,术中均进行上颌窦内提升手术。拍摄术前、术后CBCT或全颌曲面断层片,分别计算和测量牙槽嵴顶到上颌窦底的距离,观察3个月后种植体周围骨结合情况。结果:术前与术后当天X线影像显示,上颌窦底平均提升(2.43±1.2)mm,种植术后3个月,未发生骨结合检出率曲面断层为39.13%,CBCT为20.83%,经fisher精确检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CBCT获取术前影像、术后评价,更能有效地评估上颌窦区种植的手术风险,使上颌窦内提升术更加安全,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4.
1921年Loewi在刺激动物的迷走神经时,发现从神经周围的灌流液小,出现一种能抑制其他动物心脏的物质,当时称之为迷走物质,五年后证明它就是乙酰胆硷。此后,在半个世纪中,已经阐明它是一种外周神经(如:运动神经、交感及付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和付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等等)的神经介质;近年来又重视了它做为一种中枢神经  相似文献   
25.
癫狂证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 ,我们在临床治疗中采用涤痰开窍 ,清热泻下 ,活血化瘀法 ,自拟加味温胆汤治疗癫狂证收到较好效果。1 临床资料自 1982~ 1990年共治疗该病 36例 ,男16例 ,女 2 0例 ,年龄 16~ 30岁 2 7人 ,31岁~4 0岁 9人 ,新患 13人 ,旧病复发者 16人 ,外地治疗中途转来者 7人 ,治愈 2 5人 ,好转 10人 ,无效 1人。临床将该病分为三型辨证治疗 ,一型为痰气郁结型 ,二型为痰火忧心型 ,三型为正虚邪衰型。治则 :通腑泻火、涤痰开窍、活血化瘀方药 :加味温胆汤 :橘红 15 g、半夏 15 g、云苓 2 0 g、甘草 2 0 g、枳实 15 g、竹茹 15…  相似文献   
26.
胃部分切除术后排空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部分切除术后数日至十数日内,上腹胀满、恶心、呕吐而需胃肠减压,且无腹痛者,称为胃部分切除术后排空障碍。本病虽不多见,随胃大部切除术的普遍开展,亦时有遇到。一、一般资料我院自1957年至1974年行胃部分切除术804例。发生术后排空障碍者20例(2.5%)。 804例中十二指肠溃疡370例,胃溃疡270例,胃癌及溃疡癌变137例,其它27例。  相似文献   
27.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8.
1998年7月,在美国华盛顿州的史蒂斯市召开了关于创伤(救助)系统功效学术评估会议。这次大会的一个主要结论是,到美国专业创伤急救中心救治的患,其治愈率比到非专业创伤急救中心救治的患高出15%~20%。其它议题和结果包括救治系统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设计一套腰椎微创手术器械,并评估该器械在术中辅助经椎间孔腰椎椎体融合术(TLIF)进行腰椎翻修术的应用价值. 方法 设计一套腰椎微创手术器械,并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采用该器械术中辅助TLIF完成腰椎翻修术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38~77岁,平均56.4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行单纯性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后12例,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腰椎滑脱行后路腰椎椎体融合术后8例,腰椎管狭窄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术后4例;共融合34节段:L4-58例,L5S16例,L4-5和L5S1双节段4例,L3-4和L4-5双节段6例.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采并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术后疗效.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6~18个月(平均13.0个月)随访,ODI评分由术前(70.7±12.3)分降至末次随访时(4.8±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64,P=0.000).临床疗效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19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患者手术切口均I期甲级愈合,无发生并发症. 结论 自行研发的腰椎微创手术器械辅助TLIF行腰椎翻修术,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
背景:各种原因导致的较大骨缺损一直是临床修复的难题,建立标准的临界骨缺损动物模型,对评价各种成骨材料及技术的成骨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建立兔颅顶骨临界骨缺损模型,确定颅顶骨有限的时间内临界骨缺损值。 方法:选取10只新西兰大白兔,以颅中缝为界,随机在颅顶骨上分别制备4个直径为4,5,6,7 mm的圆形全层骨缺损,建立兔颅顶骨临界骨缺损模型。通过大体解剖观察,X射线影像观察,锥形束CT观察并测定缺损区新生骨的骨密度,组织学检查,以评价各缺损区骨愈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建模后12周,4 mm组骨自愈能力显著,部分出现完整的骨桥连接。骨密度定量分析和骨小梁面积检测结果显示,4 mm组缺损区骨密度灰度值和相同放大倍数且同一视野下分析骨小梁面积值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P <0.001)。5,6,7 mm组只在缺损区周缘出现少量成骨,缺损中央区主要被纤维结缔组织所充填。结果证实,实验成功建立了兔颅顶骨临界骨缺损模型,在缺损12周的观察期内,直径≥5 mm的骨缺损不能自行愈合,符合临界骨缺损的标准,可作为兔颅顶临界骨缺损参考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