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6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目的 探究樟芝多糖通过抑制ROS-NLRP3-caspase-1途径调节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dopaminergic neurons,DAN)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 分离小鼠中脑DAN细胞,采用6-OHDA体外构建帕金森病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实验组。正常组为常规培养的DAN细胞,模型组为6-OHDA处理的DAN细胞,对照组为ROS抑制剂乙酰半胱氨酸(NAC)+6-OHDA处理的DAN细胞,实验组为6-OHDA+樟芝多糖处理的DAN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ROS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Hoechst 33342染色活细胞,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olt)法检测细胞中NLRP3、caspase-1、pro-caspase-1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上清中IL-1β、IL-6和IL-18的分泌水平。结果 模型组中6-OHDA可以诱导DAN细胞炎症反应,ROS表达增高,NLRP3-caspase-1炎性小体水平增高,细胞凋亡率增高,相比正常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樟芝多糖干预后,ROS的水平下调,NLRP3-caspase-1炎性小体水平降低,细胞凋亡率下调,相比模型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樟芝多糖可以通过抑制ROS-NLRP3-caspase-1途径调节6-OHDA诱导DAN炎症反应,这可能是樟芝多糖在帕金森病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研究樟芝多糖保护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机制。方法 通过D-氨基半乳糖构建急性肝损伤小鼠,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樟芝多糖高剂量组、樟芝多糖低剂量组,樟芝多糖高、低剂量组每日分别给予50,25 mg·kg-1的樟芝多糖2次,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7 d后紫外比色法测试盒检测大鼠肝组织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TBA法试剂盒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的水平;ELISA试剂盒检测肝组织中白介素-6(IL-6)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肝脏组织中NLRP-3、白介素-1β(IL-1β)、pro-caspase-1和caspase-1的表达;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RT-qPCR检测肝脏组织中Bcl-2、Bax、caspase-3、caspase-1的mRNA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樟芝多糖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肝损小鼠的肝脏病理,降低ALT、AST的表达以及MDA和IL-6的表达(P<0.01),肝脏组织中NLRP-3、IL-1β以及pro-caspase-1和caspase-1的表达相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Bax、caspase-3、caspase-1的mRNA表达相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Bcl-2显著升高(P<0.01)。结论 樟芝多糖对于小鼠急性肝损伤有着很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炎性小体NLRP-3及其相关炎症因子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检测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中2群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于我院收治并确诊为帕金森病的患者80人和健康志愿者20人为研究对象。按照HoehnYahr分期法将80名患者进行分期,其中Ⅰ级22人,Ⅱ级24人,Ⅲ级20人, Ⅳ级14人,Ⅴ级0人。分别收集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各5 mL,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14~+CD11b~+和CD14~-CD11b~+细胞的水平,磁珠分选2群细胞,通过q PCR检测2群细胞中免疫抑制相关因子精氨酸酶1(ARG1)、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环氧合酶2(COX-2)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和ELISA法检测2群细胞表面膜蛋白CD14和CD11b,以及ARG1、IL~-10和COX~-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1b~+细胞比例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变化,而CD14~-CD11b~+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不同分期的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1b~+细胞比例与Hoehn~-Yahr分期呈正相关,且CD14~-CD11b~+和CD14~+CD11b~+细胞共同高表达IL~-10和COX~-2,仅CD14~-CD11b~+细胞中高表达ARG1,与CD14~+CD11b~+细胞和正常人的2群细胞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1b~+细胞和ARG1的高水平表达可以作为帕金森病发病和分期的参考依据。免疫抑制在帕金森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促进nave T细胞向Th22细胞转化的机制及其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D4~+nave T细胞磁珠分选试剂盒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CD4~+nave T细胞,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和IL-2促进其分化增殖,分化过程中加入IL-1β诱导其向Th22细胞的分化,流式细胞术检测CD4~+IL-22~+T细胞的比例,ELISA检测IL-22的表达。选择我院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60人,其中Ⅰ期18人,Ⅱ期20人,Ⅲ期13人,IV期9人,同时选择健康人25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22(CD4~+IL-22~+)细胞的比例,ELISA检测血清中IL-1β和IL-22的水平。结果:IL-1β可以诱导na6ve T细胞向Th22细胞转化并促进IL-22的分泌(P0.0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h22细胞比例及IL-22和IL-1β的水平均高于健康人且与临床分期相关(P0.05)。结论:IL-1β可以诱导Th22细胞的分化和IL-22的表达,三者的水平和非小细胞肺癌的进展相关,可能参与免疫抑制并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35.
王瑾  杨毅  盛泳佳  李文燕  韩晨阳 《浙江医学》2019,41(16):1696-1700
目的研究微小RNA-122(miRNA-122)通过降低Warburg效应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的机制。方法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NA-122与M型丙酮酸激酶(PKM)和柠檬酸合酶(CS)的关系。以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为对象,将细胞分为Con组和miRNA-122组,Con组不作转染,miRNA-122组转染miRNA-122类似物。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肿瘤细胞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小室试验检测肿瘤细胞侵袭能力,同时检测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和乳酸产生水平,Westernblot检测糖代谢关键酶PKM、CS、己糖激酶(HK)的表达水平。结果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PKM和CS是miRNA-122的靶基因。MCF-7细胞转染miRNA-122类似物后,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高,而G2/M、S期细胞比例下降;细胞增殖率下调,miRNA-122组细胞增殖率低于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组比较,miRNA-122组细胞克隆形成能力、肿瘤侵袭能力下降,同时葡萄糖利用率和乳酸水平降低,HK、PKM表达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iRNA-122可以通过靶向抑制肿瘤细胞糖代谢酶的表达,降低细胞糖代谢水平,从而抑制乳腺癌的转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丁苯酞(NBP)对于脂多糖(LPS)诱导的星型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和机制,同时观察其对于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星型胶质细胞(Astroglia,Ast)采用梯度浓度的NBP处理,1μg/ml的LPS诱导炎症反应。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Griess法检测NO的释放水平,Elisa法检测培养基中炎症因子IL-1β、IL-6及TNF-α的表达水平。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法检测p65,p-IκB,Cx43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Cx43的分布。验证Cx43与星型胶质细胞炎症损伤的关系:siRNA沉默Ast中Cx43的表达,LPS诱导炎症发生后,检测Ast的炎症因子释放以及细胞存活水平。结果:NBP可以降低Ast细胞中LDH的漏出,提高细胞存活率,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同时抑制细胞中p65、p-IκB的表达。NBP同时可以抑制Ast中Cx43的表达。siRNA沉默Cx43后,Ast的炎症反应得到抑制。结论:丁苯酞可以抑制LPS诱导的Ast炎症反应,而Cx43与炎症反应的发生有关。丁苯酞抑制Ast炎症反应与抑制Cx4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