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8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6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尿酸钠晶体诱导炎症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尿酸钠(MSU)晶体诱导的炎症动物模型,探讨炎性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规律及其激动剂吡格列酮防治痛风的可行性及机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和昆明小鼠作为实验对象,相应部位注射MSU晶体制作大鼠急性腹膜炎和小鼠皮下气腔炎症模型.在大鼠腹膜炎实验中,以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动态检测PPARγ在炎症发生发展过程中腹腔巨噬细胞的表达规律,检测炎症诱导后4、8、24、48 h不同组别大鼠腹腔浸润的炎性细胞数变化,以评价吡格列酮的抗炎作用;在皮下气腔炎症实验中,观察不同剂量吡格列酮对小鼠皮下气腔炎症不同时间点浸润的炎性细胞数的影响.结果PPARγ在正常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MSU诱导的急性腹膜炎大鼠的腹腔巨噬细胞中表达迅速降低,并与炎性细胞数呈显著负相关,随炎症缓解而趋恢复.MSU诱发的腹膜炎自发缓解早于皮下气腔炎症.在大鼠腹膜炎模型,20mg·kg-1·d-1的吡格列酮在4 h和8 h即可显著抑制炎性细胞浸润,抑制率分别为70.6%和64.5%;在小鼠皮下气腔炎症模型,20 mg·kg-1·d-1和10 mg·kg-1·d-1的吡格列酮在48 h方可显著减少炎性细胞浸润,抑制率分别为49.3%和42.4%,而4 mg·kg-1·d-1吡格列酮无明显作用.结论PPARγ参与了MSU诱导的痛风相关炎症过程.吡格列酮可减轻MSU诱导的动物体内炎症反应,该作用在MSU诱导的大鼠腹膜炎早期即可出现,而在小鼠皮下气腔模型诱导后48 h才表现出来.吡格列酮的上述抗炎作用可能主要通过巨噬细胞实现.  相似文献   
82.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初步观察(摘要)屠昌华,张国元,罗在明,韩星海,陈琴珍心率变异性(HRV)为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一项无创性指标。文献报道,急性心肌梗塞(AMI)后HRV降低为心源性猝死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重要预测因素。本文观察了AMI后...  相似文献   
83.
1 病历摘要女性 ,5 6岁。因四肢皮疹 2年 ,发热、头痛 4个月于2 0 0 1年 10月 2 7日收住长海医院风湿科。患者 2年前无诱因四肢皮肤出现出血疹 ,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三系下降 ,骨穿拟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口服“利血生”治疗 1年无效 ,后改服中药“关东宝” ,皮疹消退。自 2 0 0 1年 7月始出现午后低热 ,体温波动于 37 4~ 37 8℃ ,伴轻微头痛、四肢多关节疼痛 ,经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 ,9月体温呈上升趋势 ,最高达 4 0℃ ,10月 19日于我院门诊查抗核抗体 (ANA)阳性 (均质型 ) ,抗双链DNA (dsDNA )抗体 90U/ml(正常 <10U/ml) ,抗ssD…  相似文献   
84.
病例1:女性,25岁,已婚。因“反复双髋疼痛伴渐进性腰背部疼痛、晨僵3年”,在外院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既往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柳氮磺胺吡啶(SSZ)和甲氨蝶呤(MTX)效果不佳,否认肿瘤家族史。2011年4月来我院就诊,骨盆 X 线检查示:双侧骶髂关节炎Ⅲ级;MRI:右髋关节炎性改变伴积液;C 反应蛋白(CRP)15.9 mg/L;血细胞沉降率(ESR)49 mm/h。在排除了病毒性肝炎及结核后,给予依那西普25 mg,2次/周,皮下注射;告知患者采取避孕措施。3个月后患者CRP、ESR、症状体征评分(BASDAI)、躯体功能评分(BASFI)明显好转,并持续缓解。2011年9月发现患者意外怀孕4周,遂停用依那西普治疗。2011年12月26日(孕12周)患者因腰背痛、夜间痛及晨僵加重就诊,查 CRP 65 mg/L,ESR 95 mm/h, BASDAI 评分9.2,BASFI 评分5.5,患者及家属要求重新应用依那西普,在告知风险及填写知情同意书后给予依那西普25 mg,2次/周,皮下注射;3个月后病情达到缓解,依那西普减量为25 mg,1次/周,皮下注射;每月随访 1次,产科胎检监测均正常,依那西普治疗至孕36周,患者症状控制良好,临床评价指标明显改善。2012年6月29日(孕39周)患者顺利产下一健康女婴,新生儿 Apgar 评分10分。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分析皮肌炎(DM)、多发件肌炎(PM)合并间质性肺病(ILD)患者的胸部X线、胸部高分辨CT(HRCT)及肺功能等肺部表现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长海医院风湿免疫科1999年1月至2007年1月期间收住院的33例DM/PM合并ILD除外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ILD患者经胸部X线及HRCT证实.根据临床-影像学特点并结合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参照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呼吸协会问质性肺炎的分类诊断标准,推断分析病理类型主要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57%)和寻常性间质性肺炎(UIP)(25%). UIP类型预后差、病死率高(70%).结论 结合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肺功能、血气分析推断病理类型主要为NSIP和UIP,其中UIP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86.
生物制剂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RA)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 ,涉及一系列免疫反应 :抗原进入关节腔后诱导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趋化性细胞因子 ,并上调粘附分子在外周血免疫细胞和滑膜上皮细胞上的表达 ,招募炎症细胞向关节腔内聚集。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 Ⅱ分子和T细胞受体结合形成的三分子复合物 (MHCⅡ Ag TcR)激活T细胞 ,加上粘附分子和协同刺激分子表达的上调 ,导致细胞因子进一步释放。这些促炎症细胞因子刺激滑膜纤维母细胞、巨噬细胞、软骨细胞增生 ,又反过来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 …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CD28-T细胞亚群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液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RA患者45例,取新鲜抗凝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其中15例同时提取关节液单个核细胞( SFMC),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28-T细胞数量及其表面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的表达。2 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①与PBMC相比,RA患者SFMC中CD4+CD28+ ICOS+、CD4+CD28-ICOS+、CD8+ CD28+、CD8+ CD28+ ICOS+T细胞明显升高[(36±19)%与(15±8)%,t=-4.234,P<0.01;(2.1±2.2)%与(0.6±1.4)%,t=-3.143,P<0.01;(62±15)%与(47±18)%,t=-2.885,P<0.01;(9±9)%与(3±3)%,t=-2.131,P<0.05];CD8+CD28-T细胞明显降低[(38±15)%与(54±18)%,t=2.975,P<0.01];CD8+ CD28- ICOS+、C1D4+CD28+和CD4+CD28-T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②同一RA患者SFMC与PBMC相比,CD4+CD28+ICOS+、CD8+ CD28+T细胞明显升高[(38±18)%与(16±10)%,t=-4.065,P<0.01;(61±16)%与(41±21)%,t=-2.883,P<0.01];CD8+ CD28-T细胞明显降低[(39±16)%与(59±21)%,t=2.949,P<0.01]。③缓解期与活动期RA患者相比,PBMC中CD4+CD28-、CD8+ CD28-、CD28-ICOS+T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RA患者关节液中CD28-T细胞亚群失衡和ICOS分子表达异常,可能是导致RA关节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8.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juvenileidiopathicarthritis,JIA)过去美国称幼年类风湿关节炎 ,欧洲称幼年慢性关节炎。 2 0 0 1年国际风湿病学联盟将 16岁以下儿童不明原因关节肿胀 ,持续 6周以上统一命名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并分为 7种类型[1] 。本文就其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人类白细胞抗原研究显示 ,多种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与JIA有关[2 ,3 ] :①HLA DRB1的亚型与多种类型JIA有关 ;②HLA A2、DR5、DR8、DPB1 0 2 0 1具有特征性 ,主要见于早发的寡关节型JIA ,多为女性 ,常伴有慢性虹膜睫状体炎 ,抗核抗体阳性 ;③迟发的寡…  相似文献   
89.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通过光敏剂、光和分子氧在病灶区联合产生的理化作用诱生的生物效应实现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选择合适的光敏剂使其积累在靶组织,通过激光激活光敏剂,导致光敏剂中具有细胞毒性作用的物质释放并选择性破坏含有高浓度光敏剂的细胞,从而达到杀灭靶细胞(如肿瘤细胞、炎症细胞等)的目的.PDT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在激光治疗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能诱导细胞坏死和凋亡的细胞毒性治疗方法.在以往的文献中,亦称之为光辐射疗法(photoradiationtherapy,PRT)或光化学疗法(photochemotherapy)[1].既往PDT的临床应用研究的重点在于其成为肿瘤治疗学领域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多基因病.病因不清.但免疫和炎症反应过程已比较清楚,滑膜炎症不仅引起关节疼痛和肿胀,而且导致不可逆的骨和关节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