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韩崧 《保健医苑》2010,(4):29-29
<正>老花眼40岁后,由于晶状体老化失去弹性,调适能力降低,导致看近物时模糊,门诊也常见许多未到40岁的人却已有老花眼症状,经检查后,发现部分是所配戴眼镜度数不正确所导致。  相似文献   
12.
李林  史翔宇  韩崧  刘毅  周军  刘宁朴  卢海 《眼科》2018,27(2):150
目的 研究儿童眼内异物患者的致病原因、临床特征及预防策略。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医院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眼内异物住院的14岁及以下儿童患者170例。年龄1~14岁,平均(8.73±3.12)岁。其中男性157例(92.4%)。方法 收集及分析患者的基本信息、致伤原因、致伤物、眼部并发症、眼内异物特征、手术治疗情况及预后。主要指标 致病原因、致伤物种类、并发症和致盲率。结果 致伤原因中爆炸伤占首位(59.4%,n=101),其次是锐器扎伤(20.6%,n=35)。常见的致伤物是烟花爆竹(41.2%,n=70)及雷管(8.8%,n=15)。并发眼内炎35例(25.0%),视网膜裂孔或脱离96例(56.5%)。140例(82.4%)患者的异物位于眼后节。148例(87.1%)施行玻璃体切除术。105例(61.8%)术后患眼矫正视力低于0.05。爆炸伤患者术后患眼盲的比例高于其他类致伤原因的患者(72.3%及46.4%,P<0.01)。结论 儿童眼内异物伤的首要致伤原因是爆炸伤,烟花爆竹是首要致伤物。多数患者视力预后不佳。(眼科,  2018,  27:150-154)  相似文献   
13.
认识视疲劳     
<正>什么是视疲劳视疲劳一般是指用眼工作时所产生的主观症状的综合征。近年来随着工作、学习、生活节奏的加快,用眼负荷加重,人群中视疲劳患者逐渐增多。尤其是长期使用计算机、监视仪等屏幕工作的人群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目的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的有效性进行对比和观察.方法 选择我院确诊的90例(90眼)符合入组标准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性黄斑水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Ⅰ组、Ⅱ组、Ⅲ组,每组各30例(30眼),Ⅰ组患者单纯予以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05ml/0.5mg治疗,Ⅱ组患者单纯予以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术治疗,Ⅲ组先予以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1周后再予以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采用LogMAR视力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检查黄斑中心凹厚度(CMT),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Ⅰ组、Ⅱ组、Ⅲ组治疗后3、6个月的BCVA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Ⅰ组、Ⅱ组、Ⅲ组治疗后3、6个月BCV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治疗后3、6个月的BCVA升高值均明显小于Ⅲ组(P<0.05).Ⅰ组、Ⅱ组、Ⅲ组治疗后3、6个月的CMT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Ⅰ组、Ⅱ组、Ⅲ组治疗后3、6个月的CM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治疗后3、6个月CMT降低值明显小于Ⅲ组(P<0.05).Ⅲ组治疗3、6个月的临床疗效效果高于Ⅰ组、Ⅱ组(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优于单纯注药或者单纯光凝的效果,对视力改善及促进黄斑水肿吸收的效果更快、更好.  相似文献   
15.
齐越  郝洁  张悦  王宁利  韩崧 《北京医学》2021,43(11):1110-1112
目的 探讨不同分期高度近视患者的黄斑色素光密度(macular pigment optical density,MPOD)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的高度近视患者50例(86眼).所有患者按国际近视性黄斑病变分期法分期,分别记录性别、年龄、矫正视力、眼压、眼轴、眼底照相并测量MPOD值.结果 5组患眼MPO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61,P=0.009).不同分期的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检验,0期和1期比较、3期和4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05);0期、1期分别和2、3、4期比较,2期和3、4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度近视患者的MPOD值与年龄、眼轴、近视黄斑病变分期有相关性(年龄:回归系数为-0.004,P<0.001;眼轴:回归系数为-0.049,P<0.001;近视黄斑病变分期:2期的回归系数为-0.004,P=0.018,3期回归系数为-0.023,P=0.027,4期的回归系数为-0.036,P=0.005).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的MPOD值与年龄、眼轴及近视性黄斑病变分期相关,不同分期的高度近视患者MPOD值不同.  相似文献   
16.
信息动态     
特发性眼睑痉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眼睑疾患,多发于中老年患者,轻者表现为频繁和不自主地眼睑痉挛收缩,导致睁眼困难,严重者可致视功能障碍.特发性眼睑痉挛的发病原因包括精神紧张、眼肌疲劳、睡眠不足、慢性疾病前兆和面瘫后遗症等.眼部疾病、焦虑、抑郁与眼睑痉挛患病呈正相关,也是导致特发性眼睑痉挛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的临床特征。 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视网膜脱离的77例(77只眼)病例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67例(67只眼),女性10例(10只眼);年龄7~64岁,平均年龄(35.0±14.5)岁。根据致伤原因、复发视网膜脱离的时间、玻璃体的状态和视网膜脱离的范围将患者进行分组。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患者年龄分布的情况;采用眼数和百分比描述不同分组的病例数量与病例分布的情况。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致伤原因导致复发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百分比,以及不同玻璃体状态下,患者视网膜脱离的位置范围与视网膜脱离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术后复发视网膜脱离的患者中,因眼内异物致伤的患者有16例(16只眼),占20.8%;闭合性眼外伤患者有19例(19只眼),占24.7%;除眼内异物伤以外的开放性眼外伤患者有42例(42只眼),占54.5%。经卡方检验,三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7,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闭合性眼外伤组患者和开放性眼外伤组患者与眼内异物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0,7.01;P<0.05);闭合性眼外伤组与开放性眼外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P>0.05)。患者复发视网膜脱离前的手术次数为1~6次,平均(2.4±0.9)次。视网膜脱离复发发生在前次手术后3个月内的有44例(44只眼),占57.1%;视网膜脱离复发发生在前次手术后12个月以上的有5例(5只眼),占6.5%。视网膜脱离复发前,行玻璃体手术的有72例(72只眼),占93.5%;行巩膜外加压术的有5例(5只眼),占6.5%。所有患者中,眼内硅油存留的有49例(49只眼),占63.6%;眼内房水填充的有24例(24只眼),占31.2%;下方视网膜再脱离的患者有34例(34只眼),占44.2%;视网膜全脱离的患者有26例(26只眼),占33.8%。硅油填充眼的患者中,视网膜全脱离的有13例(13只眼),占26.5%;下方视网膜脱离的有27例(27只眼),占55.1%。房水填充眼的患者中,视网膜全脱离的有13例(13只眼),54.2%;下方视网膜脱离的有6例(6只眼),占25.0%。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5.90;P<0.05)。硅油填充眼的患者中,鼻侧视网膜脱离的有4例(4只眼),占8.2%;房水填充眼的患者中,鼻侧视网膜脱离的有1例(1只眼),占4.2%;玻璃体无填充的患者中,鼻侧视网膜脱离的有2例(2只眼),占50.0%。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P<0.05)。所有患者中,视网膜前或视网膜下存在增生膜的有71例(71只眼),占92.2%。行再次手术的患者有74例(74只眼),占96.1%。其中,行玻璃体手术的有71例(71只眼),占96.0%;行硅油填充术的有67例(67只眼),占94.4%。术后3~24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再次手术的患者中,视网膜复位的有35例(35只眼),占47.3%;行硅油填充术的患者中,硅油未取出的有26例(26只眼),占38.8%。 结论外伤性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患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采用可吸收材料修复眶底骨折的临床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医院口腔科12例眶底爆裂性骨折眶下壁缺损面积<2.6 cm2的患者。方法 所有患者术中采用下睑缘切口进行眶底骨折整复,于眶底缺损浅面植入可吸收眶底板(型号851.852.01s,瑞士辛迪思公司)重建眶壁。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拍摄双眶水平及冠状位CT,并进行比较。平均随访(6.4±1.8)个月。主要指标 眼部表现、眶壁修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5/12例患者复视和眼球运动受限消失,7/12例患者改善,未出现术后感染及植入物外露。所有患者术后眶下区麻木于3~6个月消失。术前、术后CT检查对比,所有患者眶底缺损均已修复,眶底植入物材料位置良好,未见眶内容物嵌入上颌窦内。结论 可吸收材料用于2.6 cm2以下的眶底骨折的修复重建近期效果良好。(眼科, 2014, 23: 247-250)
   相似文献   
19.
韩崧 《大众健康》2023,(2):90-91
<正>建议学生们定期到眼科进行专科检查,至少一年一次。愉快的寒假结束了,孩子们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生活。读书、写字、上网课……每天,孩子们的双眼都在辛苦地工作着,家长们都在无奈地担心着。于是,有些保护眼睛的方法就这样在家长群渐渐流传开来。这些方法到底是安慰剂还是特效药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