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血管升压素治疗脓毒性休克并顽固性低血压26例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应用小剂量血管升压素治疗脓毒性休克并顽固性低血压的疗效。方法应用小剂量血管升压素治疗26例脓毒性休克并顽固性低血压患儿,对照组应用大剂量多巴胺,治疗后8~12h评价血压、心率、尿量、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CRT)及血乳酸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8~12h,血压上升,心率下降,尿量增加,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缩短,血乳酸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血管升压素用于脓毒性休克并顽固性低血压能有效地升高血压,改善循环与灌注,将是治疗脓毒性休克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皮质运动区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海绵状血管瘤主体部分位于皮质运动区患者的术前主要临床资料,包括肢体肌力、癫痫发作、影像学检查结果、术中操作要点、术后肢体瘫痪及癫痫发作情况等。结果全切除23例(92.0%),次全切除2例(8.0%)。无手术死亡病例。与术前相比术后出现肢体瘫痪或瘫痪加重11例(44.0%),肢体肌力减退无变化4例(16.0%),肌力正常10例(40.0%)。经保守治疗并随访5月~4年,其中肢体肌力减退得到随访者14例,恢复正常12例,轻瘫2例;术前癫痫发作者得到随访18例,完全消失16例,发作明显减少2例。其它临床症状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采取合理的脑沟入路、精细的显微外科操作技巧及皮层低功率电凝热灼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慢性期患者有无认知功能障碍及其特点。方法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及贝克抑郁自评量表对52例慢性期(发病后12个月)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评测。结果经检测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慢性期18例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其发生率为34.6%,受累及最严重方面分别为命名、言语流畅、注意力。结论部分aSAH慢性期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有进一步研究其机制的价值。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龙海市2002~2011年老年肺结核病防治状况。方法收集龙海市2002~2011年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季度、年度报表及网络报告中的老年肺结核患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10年间,共登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874人,其中登记涂阳患者2969人,65岁以上老年肺结核患者共1142人,患病率13.85/万,发病率1.28%,患病人数居高不下,治疗管理难度大。结论应继续加大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投入,加强老年肺结核病的管理,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案和防治措施,从而提高老年肺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5.
目的评价龙海市全球基金结核病流动人口控制项目的实施效果。方法收集2009—2012年病人发现和治疗管理信息,并与户籍人口比较分析。结果项目实施4年,流动人口新登记活动性肺结核共282例,新登记涂阳201例,占全市新登记病人的13.6%~16.1%;各年结核病新登记率、涂阳新登记率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基本一致,整体呈下降趋势;涂阳病人治愈率88.1%,低于户籍人口(94.2%),但治愈率逐年提高,2012年达91.7%。结论龙海市实施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项目后,流动人口病人和户籍病人一样能得到及时发现、治疗管理并治愈,效果显著,促进结核病防治规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46.
患儿,男,9岁,因间断胸痛2个月余,咳嗽1周,头痛、呕吐1 d入院,2个月前出现胸痛,以右侧为主,在当地诊所诊治,胸痛未缓解,1周前出现咳嗽,较剧,1 d前出现头痛,伴呕吐,呈喷射性,为胃内容物,低热,无抽搐。既往体健,住处潮湿,未接种卡介苗。体检:体温38.4℃,脉搏63次/min,呼吸27次/min  相似文献   
47.
医学图像配准技术是目前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医学解剖图像与功能图像的配准技术是医学图像配准技术的难点和主要研究方向.本文对医学图像配准技术做了概括性介绍,重点介绍医学解剖图像与功能图像配准的主要方法,讨论解剖图像与功能图像配准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不同配准方法在解剖图像与功能图像配准方面的适用性,提出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8.
远外侧经枕髁手术入路防止椎动脉损伤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远外侧经枕髁入路手术保护椎动提供较详细的解剖资料。方法:应用20具(40侧)成人尸头湿标本进行显微解剖研究。结果:寰椎横突、第2颈神经前支、肩胛提肌、椎动脉周围静脉丛、头外侧直肌为确认第2、3段椎动脉的重要标志。寰、枢椎横突孔间距左侧为(15.3±1.6)mm,右侧(15.8±2.2)mm;枕骨大孔后缘中点距椎动脉入硬脑膜口处左侧(21.6±2.0)mm,右侧(21.5±2.0)mm;椎动脉于寰椎后弓上方向后呈弓形弯曲,其外侧跨度左侧(17.9±3.2)mm,右侧(17.7±3.2)mm;内侧跨度左侧(9.8±2.5)mm,右侧(9.8±2.2)mm;向后距椎板高左侧(7.4±2.3)mm,右侧(6.3±3.3)mm。结论:熟悉椎动脉第2、3、4段的毗邻关系及解剖标志,对保护椎动脉、安全地施行远外侧经枕髁入路手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9.
垂体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和探讨垂体腺显微手术方法的选择。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 对经CT或MRI证实的34例垂体腺瘤;采用经蝶入路或经颅入路两种手术方法,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 经蝶手术14例。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3例。无一例死亡;经额手术20例,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4例,死亡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本组有9例(26.5%)术后出现并发症,经蝶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脑脊液鼻漏;经颅手术后最常见的是尿崩症。结论 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我们认为需结合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决定手术对策;其中神经放射学所提供的影像资料具有及其重要的价值。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0.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要求术野止血彻底,否则对患者会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引起颅内血肿形成而危及生命。由于脑组织血供丰富,质地脆软,术中止血有一定困难。以往各家医院多使用明胶海绵来止血,但由于渗血增多而使明胶海绵漂浮,从而失去止血作用,有可能使渗血增多形成颅内血肿。我科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