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5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赵静  陶兴永  韩卫星  郑林林  曹丽 《安徽医药》2015,19(10):1953-195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63例 EH 患者(EH 组)、70例 T2DM患者(T2DM组)和72例健康者(N 组)进行动态心电图(AECG)心率变异性(HRV)时域分析,监测 AECG 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正常 R-R 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 R-R 间期差值大于50 ms 的百分比(PNN50)。结果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 SDNN 组间比较显示,EH 组(107.9±33.2)ms、T2DM组(110.2±37.7)ms 明显均低于 N 组(122.3±31.9)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EH 组和 T2DM组的 SDNN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三组间的RMSSD 和 PNN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H、T2DM中老年患者的 SDNN 减低,提示自主神经功能有病变。  相似文献   
72.
分支性逸搏心律是由心脏激动起源异常引起的一种较为少见的被动性心律失常,它是一种心脏自我保护的心律,也是双重心律中较特殊的一种表现形式。分支性逸搏心律的形成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根据其发生时激动点起源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三类,并由此产生不同的心电图形态学改变。分支性逸搏心律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原因是鉴别结果将决定后续不同的处理措施及患者预后。本文通过几个典型病例详细阐述不同的分支性逸搏心律的心电图表现和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73.
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发逸搏心律所形成的双重心律,是指在房室交接区传导条件适合的情况下,房室传导延缓或部分下传受阻,导致低位潜在节律点发出逸搏冲动。当逸搏冲动能够连续发出三次或三次以上,就形成逸搏心律(一般只包括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和室性逸搏心律两种)。本文通过对7例具有上述特点的双重心律心电图进行分析介绍,说明能够伴发低位潜在逸搏心律的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基本上应是二度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不大可能伴发低位节律点逸搏。当此双重节律出现时,要重视对原发病的治疗,改善房室传导,保护逸搏心律,同时要密切注意心电图的动态变化。一旦房室传导阻滞程度加重,且出现相应的循环功能下降的症状,应当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相似文献   
74.
64层螺旋CT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斑块成分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黎  王爱玲  韩卫星 《临床荟萃》2006,21(19):1372-1375
目的评价心电门控的64层螺旋CT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内斑块成分的价值及其局限性。方法对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49例患者(其中ACS组23例,非ACS组26例)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主要冠状动脉内的斑块成分进行评价。斑块的CT值用HounsfieldUnits(HU)表示。结果两组之间的斑块数量无差别,在罪犯病变中ACS组斑块的平均CT值(21±16)HU低于非ACS患者斑块的平均CT值(76±14)HU;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非罪犯血管有斑块的19例ACS患者中,罪犯冠脉节段的斑块CT值(19±19)HU低于非罪犯冠脉节段的斑块CT值(48±16)HU;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Ⅱ型斑块CT值(25±13)HU低于Ⅰ型斑块(46±17)HU,同时,非ACS组Ⅱ型斑块CT值(64±8)HU也低于Ⅰ型斑块(88±14)HU,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Ⅰ型病变和Ⅱ型病变中,ACS组斑块CT值均低于非ACS组,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64层螺旋CT能够有效检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成分并提示其稳定性,受到图像质量和评价方法的影响,其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逐搏体表希氏束电图测定值特征。方法用逐搏体表希氏束检测仪检测615例正常人体表希氏束电图,测量AH、H、HV间期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各指标测定值范围(x±s):AH间期(64.11±6.37)ms,H时限(28.85±2.89)ms,HV间期(60.25±6.37)ms。②随年龄的增加,AH,HV间期有逐渐延长的趋势(P<0.05),H间期与年龄无关(P>0.05)。③随心率增加,各指标则逐渐缩短(P<0.05)。结论逐搏体表希氏束电图技术的使用使临床建立正常值范围数据成为可能,正常人的AH、HV间期随年龄增长而延长,随心率增快而缩短。H间期受年龄、心率影响较小,性别对希氏束电图各指标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6.
150例健康成人的心率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康人24h心率变异(HRV)的正常值范围及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监测150例健康成人的24h动态心电图,电脑自动分析HRV各参数。结果正常值范围:24h正常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141.94ms±36.15ms;24h中每5min正常心搏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130.09ms±35.80ms;24h中每5min正常心搏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55.13ms±15.43ms;24h中相邻正常心搏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33.06ms±14.53ms;24h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ms的计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9.45%±9.15%;年青人HRV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1,P<0.05);健康男性HRV高于女性(P<0.05),尤其是中老年组(40~49岁)明显。结论24hHRV的正常值范围与年龄、性别有关,年青人和男性健康人HRV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77.
去纤维蛋白原酶(去纤酶)具抗凝、去纤、直接溶栓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多种效应,临床上已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自1996年9月以来,我们应用去纤酶治疗了部分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人,现总结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78.
冠心病患者CAVI与ABI改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冠心病)患者在动脉硬化及僵硬度指标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与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治疗的患者269例,其中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狭窄≥50%)217例作为实验组(冠心病组),并根据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分为相应的亚组,其余52例(狭窄〈50%)作为对照组(非冠心病组),比较两组间在CAVI、ABI的差异。结果①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CAVI进行性增高,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非冠心病组与冠心病组的ABI均在正常范围,但冠心病组的ABI低于非冠心病组(P〈0.01)。多支病变组ABI低于对照组、单支病变组(P〈0.05)。③CAVI(+)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较高(66.4%),特异性欠佳(32.7%);ABI降低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低(18.0%),但特异性高(96.2%)。结论 CAVI(-)可能是非冠心病有意义的独立预测因子,CAVI(+)有利于早期发现动脉硬化,ABI降低是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子,可作为冠心病诊断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双管引流预防乳腺癌皮下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双管引流与单管引流的引流效果。结果对照组50例患者中发生皮下积液11例(22%),观察组66例患者中发生皮下积液5例(7.6%),两组相比,引流时间、引流量无显著差异,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的手术中,应用双管引流可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80.
Holter检出房颤伴长R-R间歇临床意义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丰  韩卫星 《浙江医学》2000,22(1):21-23
心房颤动 (Af)伴长R -R间歇在诊断窦房结或房室结病变中的价值 ,临床上争议颇多 ,动态心电图 (HOLTER)发现原有的诊断标准已不适用 ,但新的标准尚不统一。本文通过51例Af伴长R -R间歇的Holtre监测资料分析 ,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可能的诊断参考指标。1.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38例 ,女性13例。年龄40~81岁 ,平均65.2岁。Holter监测发现24h中均有1次以上的长R -R间歇 (>1.5s)。临床诊断为冠心病23例 ,风湿性心脏病20例 ,肺心病3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 ,扩张型心肌病3例 ,原因不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