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1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目的通过对住院口服药发放的流程重组,提高患者的安全。方法对住院口服药发放的新流程和传统发放的效果比较,改变传统住院口服药使用的药杯为一次性的打印药袋。结果流程重组后派发口服药时患者身份识别的内容,从重组前的每个患者只有3个增加到重组后的10个;减少了药师、护士在核对药物过程中手接触污染的环节;护士核对口服药的时间由重组前每个患者耗时(0.91±0.04)min减少为(0.63±3.05)min;护士发放口服药的时间由重组前每个患者耗时(1.19±0.08)min减少为(0.57±0.04)min。结论住院口服药发放流程重组有利于提高护理安全、减少感染风险以及提高护理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1例,随机分为小剂量组28例和大剂量组23例,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或40mg,每日1次。共用药30日,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脂水平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用药30日后,两组血脂水平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低剂量组从(17±6)μg/L降至(8.3±2.7)μg/L;高剂量组从(18±7)μg/L降至(8±3)μg/L。两组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减少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症反应,具有稳定斑块作用,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93.
目的:评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探讨西洛他唑+氯吡格雷联合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3例确诊为NSTE-ACS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1例):口服西洛他唑100mgbid+氯吡格雷75mgqd;B组(32例):口服阿司匹林100mgqd+氯吡格雷75mgqd。利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第7、14天的血小板膜糖蛋白[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和P选择素(CD62P)]的表达率,计算并比较其抑制率,观察治疗过程中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出血并发症。结果:两组PAC-1或CD62P的表达率在治疗第7、14天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第14天最显著。治疗前,治疗第7、14天A组和B组同期的PAC-1、CD62P表达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相同治疗时间点对PAC-1、CD62P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CE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的出血并发症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对NSTE-ACS患者,西洛他唑+氯吡格雷对血小板抑制的近期效果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方案相似,且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N端前脑钠肽(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血清浓度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对象102例,分为4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36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24例,稳定性心绞痛组20例,正常对照组22例。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NT-proBNP血清浓度并行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病人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1);而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NT-proBNP血清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597,P<0.01);NT—proBNP血清水平在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0.50的病人明显高于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病人(P<0.01);在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病人中,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病人的NT-proBNP血清水平仍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的病人(P<0.01)。结论血清NT-proBNP 浓度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人中明显升高,升高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术前与术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PP-NLR)预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远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6月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收治并行PCI术的132例老年AMI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最佳截断值决定手术前后NLR界值,高于界值则赋值为1分,反之则为0分,PP-NLR定义为两者赋值之和,分别为0、1、2分,并以此进行分组。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不同PP-NLR分组间临床资料,用Spearman或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PP-NLR与心功能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用多因素Cox风险模型确定PCI术后老年AMI病人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ROC曲线确定术前及术后NLR的界值分别为3.53(敏感度0.727,特异度0.586)和3.35(敏感度0.758,特异度0.808)。生存曲线分析显示,PP-NLR=2组第1年、第2年的生存率明显低于PP-NLR=0组或PP-NLR=1组(P<0.001),但PP-NLR=0组和PP-NLR=1组第1年...  相似文献   
96.
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压变化及其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早期血压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原因。方法AMI病人分为高血压组、无高血压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AMI后1个月的血压的动态变化,与原血压水平、左心室肥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β内啡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心肌酶峰值的关系及对心收缩功能影响。结果发生AMI后,收缩压下降,高血压组71.7%患者下降(37±16)mm Hg (1 mm Hg=0.133 kPa);无高血压组16.7%患者下降(4.3±4.1)mm Hg(P<0.01)。血压下降程度与AMI前血压呈正相关(P<0.05)。左心室肥厚患者AMI后血压下降显著,心功能Ⅲ-Ⅳ级患者较多。高血压组AMI后血压下降患者的血浆血管紧张素、β-内啡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肌酸激酶、心肌型肌酸激酶活性高于血压未降者(P<0.01);而射血分数、E/A显著低于血压未降者(P<0.05),心功能衰竭发生率高于血压未降者(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可出现血压下降,血压下降水平与AMI前的血压、是否有左心室肥厚、梗死面积、左心室功能恶化及某些神经内分泌因子相关。  相似文献   
97.
98.
128例低血钾症老年病人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电图与血钾测定在显示低钾上的不一致性尚多见〔1〕 ,本文观察了 2 0 0 0~ 2 0 0 2年我院收治的低血钾 ,以及因其它疾病住院治疗过程中并发低血钾的1 2 8例老年患者心电图心律失常变化及ST T改变和临床的变化情况 ,结合文献资料加以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门诊和住院病人共 1 2 8例 ,男5 2例 ,女 76例 ,年龄 6 0~ 75岁 ,平均 6 8 2岁 ,均系在我院住院或门诊治疗 ,使用日本光电产CEG 8349K型心电图机做常规 1 2导联心电图和血钾测定指标对照分析。全组病例以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为主 ,在早…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及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性期心功能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0例初发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起病24h内及病程的第4周分别采血,测定患者血清NT-proBNP1及NT-proBNP2;并在病程的第3~4周测定入选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根据患者心脏功能状况(Killip分级)分为两组,A组,Ⅰ级,B组,Ⅱ~Ⅳ级,进行NT-proBNP浓度的比较。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的NT-proBNP浓度高于对照组(P〈0.001),无明显心力衰竭的A组与对照组比较也得出类似的结果;有心力衰竭的B组患者与无明显心力衰竭的A组比较其血清NT-proBNP1、NT-proBNP2及血浆TnT1均较高(P〈0.05),EF则较低(P〈0.05)。死亡组与非死亡组的比较,死亡组患者有着较大的年龄和较高的NT-proBNP值(P〈0.001)。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的NT-proBNP浓度与其它的变量的相关性研究表明,NT-ProBNP浓度与年龄、Killip分级正相关,与EF值负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的NT-proBNP浓度与急性期心功能状况及预后密切相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进行血清NT-proBNP浓度的测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ACS患者在PCI术后发生HIT时应用磺达肝癸钠预防血栓的疗效及出血风险。方法选取明确诊断ACS予以PCI治疗术后并发HIT及高度怀疑HIT患者,在标准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抗血小板聚集的基础上,联用磺达肝癸钠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血管栓塞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的例数)和合并出血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31例患者应用磺达肝癸钠治疗后均未出现大出血;2例患者轻微出血;随访30天,全部患者血小板计数水平未出现明显波动,未出现新发急性血栓事件及出血。结论本研究提示磺达肝癸钠作为凝血因子Xa抑制剂在预防ACS行PCI治疗术后并发HIT及高度怀疑HIT患者动脉血栓事件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