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79篇 |
免费 | 126篇 |
国内免费 | 5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篇 |
儿科学 | 10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104篇 |
口腔科学 | 32篇 |
临床医学 | 302篇 |
内科学 | 223篇 |
皮肤病学 | 264篇 |
神经病学 | 26篇 |
特种医学 | 11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18篇 |
综合类 | 623篇 |
预防医学 | 248篇 |
眼科学 | 47篇 |
药学 | 233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342篇 |
肿瘤学 | 6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82篇 |
2022年 | 84篇 |
2021年 | 96篇 |
2020年 | 69篇 |
2019年 | 55篇 |
2018年 | 67篇 |
2017年 | 49篇 |
2016年 | 49篇 |
2015年 | 49篇 |
2014年 | 133篇 |
2013年 | 101篇 |
2012年 | 108篇 |
2011年 | 146篇 |
2010年 | 115篇 |
2009年 | 148篇 |
2008年 | 142篇 |
2007年 | 105篇 |
2006年 | 107篇 |
2005年 | 82篇 |
2004年 | 87篇 |
2003年 | 106篇 |
2002年 | 63篇 |
2001年 | 89篇 |
2000年 | 70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60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51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6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8篇 |
1975年 | 6篇 |
195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探讨手持式自动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屈光度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天津索维SW-100型手持式自动角膜曲率计及日本TOPCON OM-4型手动角膜曲率计分别对门诊60例118眼进行角膜屈光度测量。结果2种角膜曲率计在平均角膜屈光度最大值K1、平均角膜屈光度最小值K2、平均角膜屈光度(K1+K2)/2及平均角膜散光度K1-K2上无显著差异,但散光轴向上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手持式自动角膜曲率计在测量角膜屈光度上与传统手动角膜曲率计无显著差异,可广泛应用于角膜屈光度的测量。 相似文献
62.
皮肤血管炎的确切病因和有关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多数学者认为可能是一种与感染、风湿病或其他过敏性疾病有关的综合征。近年来国外文献陆续发表了一些关于皮肤血管炎与恶性肿瘤伴发的报告,并就两者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现综述如下。临床表现皮肤血管炎的临床症状可以出现在确诊恶性肿瘤之前、之后、或同时出现。Greer 等发现皮肤血管炎并发骨髓性增生性疾病,其皮炎和血管炎症状常先于骨髓受累,在其报告的13例中10例皮肤血管炎先于恶性肿 相似文献
63.
64.
天疱疮患者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白介素 -6(IL 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天疱疮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以及患者血清中这2种细胞因子水平与天疱疮病情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26例寻常型天疱疮(PV) ,14例红斑型天疱疮(PE)患者治疗前、8例经有效治疗皮损全部消退的PV患者及23例正常人血清中IL 6、TNF α水平 ,并测定了4例PV患者治疗前疱液中IL 6、TNF α水平。结果天疱疮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L 6、TNF 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 ;2种细胞因子水平均与皮损面积呈正相关(P<0.01) ;随皮损消退其水平降低(P<0.05)。4例PV患者疱液中IL 6、TNF α水平均高于相应血清中水平。结论天疱疮患者血清中IL 6、TNF α水平与天疱疮病情活动性相关。IL 6、TNF α可能参与了天疱疮的发病。 相似文献
65.
靳培英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0,(1)
作者报告一具有口腔粘膜损害的暂时性棘层松解性皮病病例,描述了其临床,组织病理学和电子显微镜的检查所见,并进行了讨论。此病例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早期肉色皮损显示灶性细胞间隙增宽,以基底层上为最严重;而红斑丘疹则显示基底层上裂隙以及具有棘层松解细胞的水疱。连续切片中有时可见毛囊或汗管末端有基底层上裂隙。既无角化不良亦无角化过度。在早期损害中真皮细胞浸润与细胞外移少,而在陈旧损害中则有中等度浸润及细胞外移。口腔溃疡损害显示细胞间隙加宽以及伴有海绵形成改变的棘层松解。上皮细胞无明显变性。与真皮内中等度浸润不同,上 相似文献
66.
嗜酸性蜂窝织炎(Eosinophilic Cellulitis)是一种少见的、有独特的临床(开始似蜂窝织炎样、随后变为硬斑样的单发或多发性皮损)和组织病理改变(真皮有明显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有火焰样图形的炎症性肉芽肿)特征,并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复发性皮肤病。本病首先由Wells在1971年以“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复发性肉芽肿性皮炎”(Recurrent Gnanulomatous Derma—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比较PET/CT和PET/MR在诊断宫颈癌原发灶及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宫颈癌患者于治疗前分别行PET/CT和PET/MR检查并进行评价。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及配对χ2检验分别评价PET/CT和PET/MR与金标准的诊断一致性及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两者对盆腔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效能,采用秩和检验分析两者评价转移淋巴结的可见性及诊断自信度的差异。结果 PET/MR分期与金标准的诊断一致性显著高于PET/CT,二者对宫颈癌分期诊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6,P=0.002);PET/CT和PET/MR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3,P>0.05);二者对转移淋巴结的可见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诊断自信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 PET/CT和PET/MR对检出宫颈癌原发灶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PET/MR对宫颈癌分期及判定淋巴结转移有更大的诊断优势,PET/MR有望在综合评价宫颈恶性病变进展中成为替代PET/CT的一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析大面积脑梗死并发脑疝临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收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并发脑疝82例患者为研究资料,按照双盲法对其分组,每组41例。予以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法,予以研究组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分析观察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73.17%与92.68%分别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并发脑疝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使患者术后生存率明显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9.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是评价整个冠状动脉循环的重要指标,不仅反映心外膜血管狭窄,也能反映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状态,它可通过多种测量技术测定。目前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可用于检测早期冠心病、确诊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和指导临床决策。本文对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0.
直形心室电极用作AAI起搏10例刘坤申夏岳齐晓通靳福昌自1992年5月~1997年5月,笔者采用VVI起搏器心室起搏电极作AAI起搏10例,10例患者均诊断病窦综合征,有重度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或窦性停搏。经右锁骨上或锁骨下静脉穿刺,采用Seldi...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