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6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5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从立春开始,天气由寒冷渐渐转暧,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若借用古代五行特性米划分,春季对应于人体部位为肝,而肝属木的范畴之内,这是缘于春有生发之意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现状进行剖析,提出“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加快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医疗保险功能、加强药品收支两条线工作、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大力培养全科医生”六大环节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药调肝运脾方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脑内各兴奋区域激活面积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配对对照方法,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分别观察18例腹泻型IBS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对照用药后在不同容量直肠气囊刺激时脑内扣带回前皮层(ACC)、脑岛皮层(IC)、前额叶皮层(PFC)和丘脑(THAL)兴奋区域激活面积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注气量达到120 ml时,IC、PFC和THAL兴奋区域面积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FC和THAL兴奋区域面积较对照后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调肝运脾方对IBS患者脑肠轴及其调节机制功能紊乱的干预,与其抑制IBS患者脑内IC、PFC和THAL兴奋区域面积激活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为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调整血压、血脂、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分别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15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血流变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6%,高于对照组的74.2%(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流变性指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红细胞压积治疗后无显著变化。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中风后遗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5.
化瘀能络配合抗凝、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中药化瘀通络汤配合西药抗凝、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47例49条肢体,并与单纯用抗凝、溶栓治疗的56例58条肢体作对照.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和83.9%,P<0.05.中医化瘀通络配合抗凝、溶栓治疗DVT优于单纯抗凝、溶栓.  相似文献   
16.
1 起居有常 讲究规律 莫因春困而睡懒觉,按时作息。科学研究证实,睡得太多或太少。都容易引起各种疾病。一般成年人应保证每天睡足7个小时。忌无度地熬夜。  相似文献   
17.
2010年7月31日,“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新策略高峰论坛”在上海举办。慢性心衰的治疗近年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治疗主要是强心、利尿、扩血管、改善症状,现在强调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等抑制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改善心室重构,更强调从心衰的根本上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临床采集3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应用多元统计主因子提取、系统聚类方法对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中医证候集中分布于风阳上扰兼督脉不利或气郁血瘀、气虚血瘀兼瘀热内盛、肝。肾阴亏兼痰湿内滞、痰浊上蒙兼气虚血瘀4个主要证型。结论:结合应用多元统计主因子提取和系统聚类方法进行证候研究,有助于客观、全面地揭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益气化聚方治疗伴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伴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益气化聚方+常规西药)48例与对照组(安慰剂+常规西药)48例。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腰臀比、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h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2 h P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 c,Hb A1 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血脂、血压、代谢综合征组分疾病的转化及组分数量的改变等。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腰围、腰臀比、BMI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的空腹和餐后2 h血糖、Hb A1c、HOMA-IR、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BP)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均明显降低,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均明显降低,治疗组的TG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心性肥胖、未控制的高血压病和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数下降,代谢综合征平均组分数明显减少,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在常规应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聚方治疗在进一步降低血糖的同时,对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中心性肥胖、血压、血脂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子起到综合治疗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研究及中医药治疗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如何稳定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成为现代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热点。中药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全方位治疗疾病且不良反应轻的特点,在稳定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