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00篇 |
免费 | 179篇 |
国内免费 | 9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21篇 |
妇产科学 | 7篇 |
基础医学 | 129篇 |
口腔科学 | 34篇 |
临床医学 | 463篇 |
内科学 | 159篇 |
皮肤病学 | 10篇 |
神经病学 | 65篇 |
特种医学 | 19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441篇 |
综合类 | 722篇 |
预防医学 | 272篇 |
眼科学 | 30篇 |
药学 | 316篇 |
11篇 | |
中国医学 | 215篇 |
肿瘤学 | 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68篇 |
2022年 | 92篇 |
2021年 | 100篇 |
2020年 | 72篇 |
2019年 | 60篇 |
2018年 | 72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53篇 |
2015年 | 75篇 |
2014年 | 160篇 |
2013年 | 154篇 |
2012年 | 141篇 |
2011年 | 150篇 |
2010年 | 141篇 |
2009年 | 145篇 |
2008年 | 119篇 |
2007年 | 157篇 |
2006年 | 141篇 |
2005年 | 130篇 |
2004年 | 115篇 |
2003年 | 91篇 |
2002年 | 82篇 |
2001年 | 110篇 |
2000年 | 99篇 |
1999年 | 93篇 |
1998年 | 61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42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6篇 |
1965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7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钛制弹性髓内钉技术治疗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采用改良钛制弹性髓内钉技术(外侧钉头置至大转子突起处,内侧钉头置至股骨颈内)治疗18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7例;年龄4~14岁,平均年龄7.6岁。根据Flynn等提出的股骨骨折的疗效评价标准对术后患儿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18例患儿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4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儿骨折均良好愈合,无切口感染、弹性髓内钉折断、骨折不愈合、骨骺早闭、股骨头坏死发生。末次随访时采用Flynn评价标准对患肢功能进行评价,优14例,良4例,优良率100%。结论采用改良弹性髓内钉技术治疗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利于患儿早期恢复活动,缩短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精神科住院患者发生意外伤的基本情况及危险因素,为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精神科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间发生的122例意外伤事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122例意外伤精神患者中,意外伤时间由高到低依次为:小夜班、白班、大夜班。意外伤地点由高到低:病房活动大厅、走廊、卧室、卫生间。意外伤部位由高到低依次为:头面部、躯干、四肢、臀部。意外伤类型由高到低依次为:软组织损伤、抓伤、咬伤、皮下血肿、烫伤、骨折或脱臼。主要原因从高到低依次为:遭受其他精神障碍患者暴力攻击、跌倒坠床、自伤自残、烫伤。结论精神科住院患者发生意外伤情况严峻,医护人员在预防意外伤的发生上作用重大,应加强巡视、及时做好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提高安全意识、完善精神科住院病房环境及安全措施等,有针对性的采取综合性防范措施是降低意外伤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3.
本文建立一种基于免疫印迹的核酸适配体高敏定量分析的检测方法,并探讨其在适配体药物靶向性研究中的应用价值。首先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核酸适配体的分离,然后利用电转的方法将凝胶上的核酸适配体转移至PVDF膜上,先后孵育Rabbit Anti-Biotin和HRP-Streptavidin抗体,最后利用化学发光仪进行成像。结果显示核酸适配体可以通过该方法进行定量检测分析,且该方法检测灵敏度高,能够识别荧光染料法检测不到的浓度范围。此外,该方法只识别被生物素修饰的核酸适配体,特异性强。结果提示,核酸免疫印记法可以作为核酸适配体药物靶向性研究的一个定量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雷珠单抗(IVR)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9 (IL-19)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眼科收治的80例PDR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IVR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视力、VEGF、IL-19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视力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视力分别为(201.41±14.41)μm、4.31±0.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8.98±14.89)μm、3.22±0.66,而视网膜厚度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视网膜厚度为(237.31±14.89)μ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7.41±15.31)μm,差异均有统计... 相似文献
35.
目的介绍选择性脱细胞猪皮覆盖大面积烧伤早期创面的研制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2001年1月~2002年5月,对1例深Ⅱ度15%、Ⅲ度25%烧伤患者的右前臂和右小腿,行选择性脱细胞中厚猪皮早期覆盖.戊二醛交联后表皮面黏贴于容器,边缘包埋.在含0.25%胰酶的PBS液中37℃消化2小时,去污剂处理24小时后,漂洗备用.将处理后猪皮应用于1例切削痂自体微粒植皮创面覆盖约2%,大体和光镜观察其功能和外观恢复情况. 结果组织学观察见表皮层基本完整,真皮内无细胞.初步临床观察显示,选择性脱细胞猪皮的真皮可在创基成活,失活表皮可被宿主自体表皮替代. 结论选择性脱细胞猪皮有望替代现有材料用于大面积烧伤切削痂创面的早期覆盖. 相似文献
36.
早期切痂对重度烧伤患者静息能量消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代谢车动态观察烧伤患者早期切痂植皮对静息能量消耗 (REE)的影响。方法 根据首次切痂植皮时间 ,将 5 6例重度烧伤患者分为早期切痂植皮组 (A组 ,39例 ,伤后 5d内手术 )和非早期切痂植皮组 (B组 ,17例 ,伤后 5d后手术 )。首次切痂时将Ⅲ度及其周围深Ⅱ度创面全部切除 ,切痂后创面用异体皮加自体微粒皮覆盖。在治疗期间应用新型代谢车床旁动态监测患者REE变化 ,同时检测 9例A组患者和 7例B组患者的血浆白细胞介素 (IL)6、IL 8、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内毒素 脂多糖 (LPS)等变化。 结果 全部病例治愈 ,尽管两组患者REE均明显升高 ,但A组在切痂前、后及伤后 14d内REE明显低于B组 (P <0.0 5 )。A组患者血浆IL 6、IL 8、TNF α、LPS水平明显低于B组 (P <0.0 5 )。 结论 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早期切痂植皮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机体的高代谢状态 ,其原因可能与及早封闭创面从而减少多种炎性介质的过度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烫伤大鼠伤后不同时间切痂其骨骼肌解偶联蛋白(UCP)2、UCP3 mRNA表达水平的异同. 方法选用120只雄性Wistar大鼠,其中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下112只造成30%TBSAⅢ度烫伤后分成4组A组不切痂,分别于伤后8、24、96、120、168 h处死;B组伤后8 h切痂,于伤后24、96、120、168 h处死;C组伤后24 h切痂,伤后96、120、168 h处死;D组伤后96 h切痂,伤后120、168 h处死.测定各组大鼠各时相点的血清瘦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以及腓肠肌UCP2、UCP3 mRNA表达水平. 结果 (1)血清瘦素水平A组大鼠伤后24~168 h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B、C、D组伤后120 h和(或)168 h均高于A组(P<0.01).(2)血清TNF-α水平A组伤后各时相点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组伤后各时相点均低于A组(P<0.05或0.01).C组伤后168 h低于A组(P<0.05).(3)腓肠肌UCP2 mRNA的表达量A组大鼠在烫伤后8 h即已明显升高(P<0.01),24 h到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B、C组伤后168 h时分别为0.32±0.20、0.35±0.15,明显低于同时相点A组 0.71±0.12(P<0.05).各组腓肠肌UCP3 mRNA表达的变化趋势与UCP2类似. 结论大鼠严重烫伤后UCP2、UCP3 mRNA表达上调可能是代谢率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休克期切痂可降低这一表达,降低代谢率. 相似文献
38.
39.
光动力治疗(PDT)是一种有效的肿瘤微创治疗手段, 可联合胆管支架、胆道外引流、化疗等全身治疗方法治疗胆管癌, 主要适用于不可手术切除胆管癌的治疗和术后肿瘤残留或局部复发的辅助性治疗, 可有效控制肿瘤局部进展、解除胆道梗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具有微创、精准及可重复等优点。目前用于胆管癌PDT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有限, 缺乏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和共识。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胆道外科医师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 对其适应证、禁忌证、技术操作规范、疗效评价及并发症处理等进行讨论, 并达成共识, 旨在为PDT在胆管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研制角质形成细胞-胶原-猪去细胞真皮基质(PADM)组织工程皮肤,观察气-液面培养对角质形成细胞分化及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角质形成细胞种植在真皮基质胶原面进行气-液面培养和浸没式培养.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比研究两种培养方法获得的细胞膜片bFGF基因表达差异.结果 气-液面培养获得的角质形成细胞层结构与正常皮肤相似,细胞分化良好.单纯浸没式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层较薄,分化较差.气一液面培养获得的细胞膜片bFGF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单纯浸没式培养(t=3.825,P<0.01).结论 气-液面培养可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生长、分化及复层表皮结构形成,影响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