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研究毛蕊花糖苷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脑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 建立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以其学习、记忆成绩,免疫器官指数,脑中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小鼠海马CA1区细胞形态为指标,对毛蕊花糖苷改善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脑损伤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毛蕊花糖苷可恢复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损伤;拮抗脑组织和免疫器官萎缩;提高脑中ChAT活性,降低AChE活性;改善脑组织海马CA1区椎体细胞的数量和排列。结论 毛蕊花糖苷能明显改善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障碍,可以调节脑组织ChAT和AchE活性,保护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提高脑组织和免疫器官指数,改善模型小鼠的脑损伤,提示毛蕊花糖苷的作用可能与其增强中枢胆碱能功能和保护神经元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驱白巴布期对缺铜、缺锌大鼠模型血清中微量元素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饲料法建立微量元素Cu、Zn缺失模型,初步探讨复方驱白巴布期中的微量元素在体内吸收情况,分别采用免疫浊度法进行相关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测定。结果成功地建立微量元素Cu、Zn缺失动物模型,给药后,复方驱白巴布期中微量元素Cu、Zn在模型动物体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且对其他微量元素也有一定的影响:降低大鼠体内Cu、Zn元素水平,能够升高血清中Fe、Mn、Se元素水平,降低Mg、Sr元素水平,但对Ca元素无影响;升高血清中的Cu、Zn元素水平,能够降低血清中Fe、Se元素水平,升高血清中Ca、Mg、Sr元素水平,但对Mn元素水平无影响;Cu、Zn元素缺失与补充,对大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均有不同程度地调节作用。结论复方驱白巴布期中的微量元素Cu、Zn能够被机体吸收,且影响其他微量元素及常量元素的吸收,同时对机体IgG、IgA、IgM有一定影响,为该药进行作用物质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3.
霍仕霞  闫明  张兰兰  刘晓东 《医药导报》2009,28(11):1399-1401
目的 优化白花丹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HPLC FPs)的分离条件。方法 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Shim-pack VP-ODS C18柱(250 mm×4.6 mm, 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检测波长270 nm,柱温25 ℃,考察白花丹不同提取物在不同梯度洗脱条件下的分离情况。结果 优选出的白花丹HPLC-FPs分离条件可使白花丹不同提取物中各组分达到较佳分离、稳定性、精密度及重复性。结论 该色谱分离条件可用于建立白花丹药材HPLC-FPs的分离条件。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初步明确秋菊丸化学成分,研究秋菊丸对慢性高尿酸血症(HUA)模型大鼠尿酸(UA)升高及肾脏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技术,初步鉴定秋菊丸的化学成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苯溴马隆(5.45 mg·kg-1,阳性药)组和秋菊丸低、中、高剂量(1.31、2.62、5.24 g·kg-1)组,除对照组外,通过ig腺嘌呤和乙胺丁醇制备大鼠慢性HUA模型,造模同时每天ig给药1次,连续28 d。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大鼠血清UA、肌酐(CRE)、尿素氮(BUN)水平;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肾脏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9 (GLUT9)、有机阴离子转运体家族蛋白3 (OAT3)、ATP结合盒亚家族G成员2(ABCG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SMAD蛋白3(Smad3)、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mRNA水平。结果 秋菊丸中共鉴定出41个成分,包括黄酮类(9个)、有机酸类(5个)、生物碱类(3个)、苯丙素类(7个)、香豆素类(1个)、酚类(3个)、呋喃类(2个)、脂肪酰类(6个)、醌类(2个)、萜类(1个)、内酯类(1个)、脂肪酸类(1个)。给药28 d后,HE染色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肾损伤的病理学改变明显恢复,减轻了肾小球萎缩、肾小管扩张、肾纤维化及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其中秋菊丸高剂量组及苯溴马隆组肾脏损伤最轻。与模型组比较,秋菊丸高剂量组的CRE、U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各剂量组BUN水平有降低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高、中剂量组肾组织中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胶原蛋白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0.01);高剂量组GLUT9 mRNA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0.01),各剂量组OAT3、ABCG2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0.01);中、高剂量α-SMA mRNA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0.01),高剂量组TGF-β1 mRNA表达量显著减少(P<0.01),各给药组Smad3的mRNA表达量有减少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初步明确秋菊丸化成成分,秋菊丸具有增强UA代谢、减轻HUA所致肾脏损伤及肾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GLUT9-OAT3尿酸转运体相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建立管花肉苁蓉提取物正丁醇残留量的检测方法,优选残留正丁醇的最佳去除工艺。方法:以正丁醇残留量为考察指标,运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正丁醇残留量,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选最佳的残留正丁醇去除工艺。结果:正丁醇残留量检测方法平均回收率为100.5%,RSD值为1.83%。管花肉苁蓉提取物残留正丁醇最佳去除工艺为每次加水0.8倍,80℃旋转蒸发3次,测得正丁醇残留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限量标准。结论:本正交设计试验所得的正丁醇残留量检测方法准确可靠,优选的正丁醇去除工艺简便、可行,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目的:建立白热斯丸质量控制的定性与定量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制剂中胡椒碱和槲皮素进行色谱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制剂中槲皮素和胡椒碱,色谱柱:Shimadzu VP-ODS(250 mm×4.6 mm,5μm);流速:1 mL·min~(-1);进样量:10μL;柱温:30℃。槲皮素以甲醇-0.2%磷酸溶液(56∶4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67 nm。胡椒碱以甲醇-水(77∶2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43 nm。结果:薄层色谱图中能清晰检出槲皮素与胡椒碱;槲皮素在6.25~200μg·mL~(-1)线性关系良好,胡椒碱在6.25~200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 5、0.999 9);槲皮素与胡椒碱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7%和104.8%。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快速、简便,可作为白热斯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7.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 分析白癜风疾病中铁死亡基因及相关发病机制,并筛选通过铁死亡相关途径治疗白癜风的潜在药物。方法 从FerrDB数据库获取铁死亡基因,通过R分析数据集GSE53146中差异表达基因,随后二者取交集。通过SVM-REF算法和LASSO回归构建机器学习模型预测白癜风铁死亡关键基因并通过数据集GSE75819进行基因表达验证。GSE203262单细胞数据进行细胞聚类分析,发现与关键基因高度相关且参与白癜风发病的关键细胞群,随后通过HPA数据库对基因表达细胞进行验证。利用cAMP数据库筛选关键基因相关小分子药物,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小分子化合物与基因结合的能力。最后进行单基因免疫细胞相关性分析及GSEA-KEGG分析探讨小分子药物治疗白癜风的相关免疫机制。结果 获得458个铁死亡基因和706个差异表达基因,二者交集基因23个。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筛选出RRM2、LCN2、OTUB1、SNCA、CTSB、WWTR1作为关键基因。外部数据集验证、单细胞聚类和HPA数据均提示关键基因中OTUB1、CTSB和LCN2主要在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等重要皮肤细胞中表达。通过...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驱白巴布期片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观察驱白巴布期片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脾脏和胸腺的重量、Con A和LPS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影响.结果 驱白巴布期片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均可明显提高小鼠免疫器官脾、胸腺的重量,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可促进脾脏B、T淋巴细胞的增殖,可以显著降低免疫抑制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含量.结论 驱白巴布期片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特异性细胞免疫(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等功能都有上调作用,说明驱白巴布期片对免疫功能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 采用离心萃取系统萃取毛蕊花糖苷提取物。方法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油相中毛蕊花糖苷含量、流量、油水相比、萃取次数、转速、pH对毛蕊花糖苷萃取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Box-Behnken实验设计探究油相中毛蕊花糖苷含量、流量、转速、油水相比对毛蕊花糖苷萃取率的影响并优化最优工艺参数。结果 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萃取最佳条件为油相中毛蕊花糖苷含量为19.20 mg·mL-1,转速为48 Hz,流量为300 mL·min-1,油相与水相比=1∶1,乙酸加入量为2%,萃取次数为3次。通过响应面分析发现各因素对毛蕊花糖苷萃取率的影响顺序为油相中毛蕊花糖苷含量>油水相比>流量>转速;在最佳条件下:油相中毛蕊花糖苷含量21.50 mg·mL-1、转速48 Hz、流量290 mL·min-1、油水相比1∶1,3次平行试验得到的毛蕊花糖苷萃取率分别达82.49%,79.38%,81.76%,与预测值80.03%的相对误差分别为3.07%,0.81%,2.16%。结论 此方法能够有效对毛蕊花糖苷进行纯化,为毛蕊花糖苷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高良姜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HPLC—FPs)分离的优化条件。方法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 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为30℃,考察高良姜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提取物在不同梯度洗脱条件下的分离情况。结果优选出的高良姜HPLC—FPs分离条件,可使高良姜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提取物中各组分达到较好分离,稳定性、精密度、重现性好。结论该色谱分离条件可用于高良姜药材HPLC—FPs的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