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维药驱虫斑鸠菊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驱虫斑鸠菊的化学成分。方法驱虫斑鸠菊醇提物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反复柱层析、分离纯化,用有机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甘草素(1)、异甘草素(2)、紫铆亭(3)、紫铆花素(4)。结论化合物1~2均为首次从驱虫斑鸠菊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高良姜提取物促进黑素生成的谱效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霍仕霞  康雨彤  彭晓明  高莉  闫明 《中草药》2013,44(8):995-1002
目的 建立高良姜提取物指纹图谱,考察其对B16鼠黑素瘤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量的影响,并分析其谱效关系.方法 HPLC法建立高良姜醇提物(G1)、G1水沉物(G2)、G2大孔树脂纯化物(G3)、G3聚酰胺精制物(G4)指纹图谱;MTT法检测各提取物对B16细胞增殖的影响;比色法检测其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量的影响;灰关联度分析法研究其谱效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G1浓度为1.00~5.00 μmol/L、G2浓度为0.50~5.00 μmol/L、G3浓度为0.25~5.00 μmol/L,G4浓度为0.25~ 10.00 μmol/L,能显著促进B16细胞增殖(P<0.01); G1、G2浓度为0.50μmol/L,G3、G4浓度为0.50~ 1.00μmol/L,能显著增强酪氨酸酶的活性(P<0.05、0.01);G1浓度为0.50、5.00 μmol/L,G2、G4浓度为0.50~5.00 μmol/L,G3浓度为0.25~5.00μmol/L时,促黑素合成作用显著(P<0.05);在相同浓度下,G4促B16细胞增殖和增强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最强.谱效关系分析表明,与药效关联度最高的是高良姜素(7号峰).G1、G2、G3、G4含高良姜素分别为27.61、88.72、348.53、693.35 mg/g,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高良姜素在0.25~10.00 μmol/L均有显著的促B16细胞增殖、增强酪氨酸酶活性和促进黑素量升高的作用.结论 随着高良姜素量的增加,高良姜各提取物对B16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量的作用逐渐增强,表明高良姜素是高良姜治疗白癜风的有效物质之一.  相似文献   
13.
彭晓明  霍仕霞  高莉  何燕  闫明 《骨科》2015,34(3):302
目的研究类叶升麻苷对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组和类叶升麻苷给药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以1.5 mmol·L-1谷氨酸处理24 h,再分别以10 μmol·L-1维生素E 和15.625,31.25,62.5,125,250 μmol·L-1类叶升麻苷作用。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酶标法试剂盒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硫代巴比妥酸(TBA)法试剂盒测定丙二醛(MDA)含量,WST[2 (4 碘苯基) 3 (4 硝基苯基) 5 (2,4 二磺酸苯基) 2氢 四唑盐,二钠盐]法试剂盒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除类叶升麻苷Ⅰ组(15.625 μmol·L-1AS)以外,其余各类叶升麻苷给药组均可明显改善PC12细胞形态,提高细胞存活率和SOD酶活性(P<0.01),抑制LDH活性及MDA和ROS生成(P<0.01或P<0.01)。结论类叶升麻苷对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蔡良谟  霍仕霞  高莉  彭晓明  闫明 《医药导报》2013,32(12):1543-1545
目的 在建立血清指纹图谱的基础上,研究驱虫斑鸠菊入血成分.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药材及血清指纹图谱,确认入血成分;进一步采用硅胶柱层析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分离得到入血成分.结果 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其中 3个化合物为入血原型成分,即: 紫铆素、5,7,3’,5’-四羟基二氢黄酮、3’,4’,7-三羟基黄酮.结论 血清药化的方法 可分析出驱虫斑鸠菊入血成分,为寻找体内作用的物质基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驱虫斑鸠菊是治疗白癜风的常用药材,其化学成分复杂.文中建立并优化驱虫斑鸠菊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HPLC-FP)的色谱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提取工艺的对比研究. 方法:通过保留时间及各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建立并优化分析驱虫斑鸠菊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HPLC-FP),进行不同提取工艺的对比研究. 结果:建立了驱虫斑鸠菊最优的HPLC-FP分离条件,得到19个指纹图谱共有峰,经对比得知驱虫斑鸠菊85%乙醇提取物与半仿生提取物的指纹图谱比较相似,而与驱虫斑鸠菊水提物指纹图谱差异较大,其中1、4、6、11、12、14、16~19峰为驱虫斑鸠菊85%乙醇提取物及驱虫斑鸠菊半仿生提取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特有峰,而20~30峰则为驱虫斑鸠菊水提取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特有峰. 结论:实验为驱虫斑鸠菊入血成分、制剂工艺及药效学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霍仕霞  高莉  彭晓明  闫明 《医药导报》2010,29(2):238-240
目的 建立驱虫斑鸠菊中微量元素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亚硝酸-过氧化氢(HNO3-H2O2)高压消解罐法消化处理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时测定驱虫斑鸠菊中铜(Cu)、锌(Zn)、铁(Fe)、钙(Ca)、镁(Mg)、锰(Mn)、锶(Sr)等7种微量元素。结果 该方法的RSD(n=9)在0.78%~3.01%内,元素回收率在94.67%~112.70%,测定结果较理想。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于分析测定驱虫斑鸠菊中微量元素,测定结果表明驱虫斑鸠菊中含有丰富的Cu、Zn、Fe、Ca、Mg、Mn、Sr元素,对今后研究其药理作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白花丹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仕霞  闫明  刘晓东  张兰兰 《中国药房》2010,(11):1008-1010
目的:建立白花丹中微量元素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法同时测定白花丹中Cu、Zn、Fe、Ca、Mg、Mn、Sr等7种微量元素,原子荧光(AFS)法测定Se元素。结果:2种方法的RSD在0.78%~3.01%之间(n=5),元素回收率在91.9%~105.8%之间,测定结果较理想。白花丹中含有非常丰富的Se元素,Cu、Zn、Fe、Ca、Mg、Mn、Sr等元素也较为丰富。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于分析测定白花丹中的微量元素,测定结果对研究白花丹的药理作用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良姜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良姜的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在建立高良姜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基础上,通过比较高良姜给药与未给药大鼠血清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入血成分,进一步对原药材进行分离纯化,富集入血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有1个原型入血成分,确认高良姜素为高良姜入血成分。结论:高良姜素可能为高良姜的直接作用物质和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两种化学脱色剂对两种动物模拟白癜风作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摘要]目的比较氢醌、过氧化氢两种化学脱色剂分别作用于C57BL小鼠、花黑色豚鼠后模拟白癜风的作用。观察白癜风动物模型的皮肤黑素细胞、黑素颗粒含量以及酪氨酸酶含量变化,比较白癜风模型动物的血清IgG、IgM、IgA含量变化。方法应用化学脱色法制造模拟白癜风的动物模型,采用多巴染色和铁染色观察黑素细胞及黑素颗粒的变化,免疫组化切片法观察酪氨酸酶含量变化,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指标的测定。结果氢醌和过氧化氢两种脱色剂分别作用于C57BL小鼠和豚鼠后,动物表皮黑素细胞计数、含黑素颗粒基底细胞数、酪氨酸酶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降低;C57BL小鼠通过氢醌和过氧化氢脱色后,IgM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含量均降低,IgG、IgA含量均升高;豚鼠通过氢醌和过氧化氢脱色后IgM、IgG、IgA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结论氢醌和过氧化氢对C57BL小鼠和豚鼠脱色后,均有模拟白癜风的作用,可用于制备白癜风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驱虫斑鸠菊血清药物化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目的对维药驱虫斑鸠菊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探讨驱虫斑鸠菊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在建立驱虫斑鸠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的基础上,通过比较驱虫斑鸠菊水提取物、驱虫斑鸠菊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HPLC指纹图谱的差异,确定驱虫斑鸠菊血中移行成分。结果在驱虫斑鸠菊含药血清中发现了9种入血成分,其中5种为原型成分,其余4种可能为原型成分的代谢产物。结论9种入血成分可能是驱虫斑鸠菊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驱虫斑鸠菊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药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