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0篇
  免费   382篇
  国内免费   218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319篇
口腔科学   112篇
临床医学   1167篇
内科学   580篇
皮肤病学   67篇
神经病学   131篇
特种医学   2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591篇
综合类   2242篇
预防医学   753篇
眼科学   87篇
药学   782篇
  20篇
中国医学   877篇
肿瘤学   213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455篇
  2013年   339篇
  2012年   313篇
  2011年   325篇
  2010年   373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342篇
  2007年   322篇
  2006年   336篇
  2005年   351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318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268篇
  1998年   218篇
  1997年   214篇
  1996年   200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了解NO、ET1等在胆石性胆道梗阻病程演进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胆石性胆道梗阻患者,按黄疸发生时间、血内毒素检测结查、有无急性胆管炎分组比较NO、ET内毒素和肝功能变化关系。结果 梗阻性黄疸I、Ⅱ组NO与ET1呈负相关;Ⅲ组NO与ET1呈负相关。内毒素阳性组、有胆管炎组:NO ET1无相关关系。结论 ①胆道感染、内毒素等导致NO与ET1的协调关系紊乱、NO的正常保护机制受损,这在胆道梗阻所致肝功能衰竭、肝纤维化等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②检测比较NO/ET的变化关系,可能作为了解肝细胞损害程度、肝储备功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2.
秋季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肠炎 ,多发生于秋冬季节 ,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 1 997年 3月至 2 0 0 0年 7月 ,我科应用山莨菪碱经腹泻特效穴 [1]注射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秋季腹泻住院患儿 1 93例 ,男 1 2 6例、女 6 7例 ,年龄 7个月至 2岁 ,平均 1岁 5个月。于腹泻 6~ 72h入院 ,大便呈黄色或绿色 3 1例 ,稀糊状 2 4例 ,水样或蛋花汤样 1 3 8例 ;伴轻中度脱水 1 44例 ,发热、呕吐 42例 ;大便次数 1 0~ 2 5次 /d,大便常规 2 8例有脂肪球 ( +~ ) ,1 9例有少…  相似文献   
93.
针对专科护理教学课程在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和能力培养、课程间缺乏有机联系、课程开发与护理职业需求缺乏有机联系、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建议在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原则、三接轨原则、开放性原则和整合性原则的基础上,改革传统的学科型护理课程体系,从放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方法、考核制度等方面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专科护理教学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4.
大鼠心跳停搏供肝在原位肝移植术中损伤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预防和减轻大鼠心跳停搏供肝在原位肝移植术中的损伤,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心跳停搏热缺血30min(N-30)和45min(N-45)两组;,每组分别行原位肝移植术30只次。同时,根据是否对供体手术方法进行改进又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结果:(1)常规组和改良组的冷缺血时间分别为(70.04±1.48)和(70.36±1.42)min(P>0.05),无肝期均为(16.40±0.73)min,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时间均为(22.75±1.16)min,受体手术时间均为(90.58±3.76)min。(2)N-30和N-45常规组分别有5和9只受体术后死于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而改良组仅为1和2只(40%∶12%,P<0.05);(3)N-30和N-45组因术中分别出现供肝损伤致再灌注后供肝大量渗血、无肝期过长、切除受体肝脏时麻醉过深,而各有5和7,2和1,2和2只受体术后死亡。(4)N-30和N-45组术后1周存活率分别为50%和30%(P<0.05)。结论:预防心跳停搏供肝游离时损伤、供肝再灌注后渗血、无肝期过长和切除受体肝脏时麻醉过深是大鼠心跳停搏供肝原位肝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5.
瘦素、胆囊收缩素、血脂与胆石类型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缩胆囊肽(CCK)、血脂、胆固醇与Gs和HS两类胆石病关系。方法比较检测339例胆囊结石(Gs),67例肝胆管结石(HS)病员,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leptin、CCK、胰岛素、肝功能、血脂、脂蛋白等,评价各检测指标间关系。结果GS组leptin、CCK、BMI、胆固醇、甘油三酯、白蛋白、GGT、APO-a显著高于HS组(P〈0.05);GS组内leptin与CCK、BMI、胰岛素、转氨酶、胆红素、胆固醇呈正相关(P〈0.05);HS组内leptin与CCK、BMI、胰岛素、转氨酶、胆红素呈正相关(P〈0.01),与白蛋白、APO-a呈负相关(P〈0.05)。结论Leptin参与调控脂质代谢,两类胆石Leptin、血脂等存在明显差别,从调控脂质代谢角度探讨Leptin在两类胆石中的作用可能对阐明胆石成因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96.
应用护理程序制定护理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强护理工作管理、规范护理行为、保证护理安全,使护理工作科学化、程序化,我院应用护理程序制定了护理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强化护士回避护理风险、防范事故的责任意识,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改善了护患关系,增加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保留颈丛的领式切口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9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在解放军第八五医院普外科行改良保留颈丛的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95例完整清扫Ⅱ、Ⅲ、Ⅳ、Ⅴ区淋巴结。保留锁骨上神经的中间及向内的分支等重要颈部结构。Ⅱa、Ⅱb、Ⅲ、Ⅳ、Ⅴa和Ⅴb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4.7%、12.6%、55.8%、82.1%、4.2%和14.7%。病人术后外耳、肩部、、锁骨下和颈外侧感觉均存在。结论:该改良术式既能完整清扫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有关的颈侧区淋巴结,又保留颈丛神经的大多数感觉功能,可作为替代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98.
目的:系统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不同的消化道吻合方式及相关辅助方法。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和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以及EMBASE等数据库中,关于PD手术后消化道吻合方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分析,提取围手术期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生胰漏、胆漏、出血、胃排空延迟、死亡率、再次手术以及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指标,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7篇RCT研究共计2504例病例纳入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胰胃吻合组术后胰漏和胆漏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胰肠吻合组(OR=0.60,95% CI:0.44~0.82,P=0.00; OR=0.33,95% CI:0.13~0.82, P=0.02)。胰肠吻合组中,胰管-黏膜吻合术与传统端端吻合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胰漏、再次手术和围手术期死亡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支架管引流组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及胰漏、尤其是Ⅱ~Ⅲ级胰漏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无支架管引流组(均P<0.05)。结论 PD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推荐采用胰胃吻合,辅以外支架管引流。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癌(ICC)病人肝切除术后“教科书式结局”(TO)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TO评分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八一医院收治的261例行肝切除术的ICC病人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TO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的权重构建预测TO的评分模型。结果 261例ICC病人中,67例(25.7%)术后发生TO。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和T分期[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癌症分期]为术后TO的独立预测因素。依此4项因素构建的评分模型显示了较好的预测准确性,最佳截断值为-1.9分,其敏感度为67.2%,特异度为62.9%。一致性检验显示其预测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有着较好的一致性(χ2=1.350,P=0.853)。结论 基于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T分期4个因素建立的评分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ICC病人术后TO的可能性,即手术时间短、无肝硬化、肿瘤直径<5 cm的年轻ICC病人肝切除后获得TO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00.
宋鹍鹏  张斌  马炬雷  王兵  陈博 《中国骨伤》2019,32(11):991-996
目的:探讨Wallis和Coflex棘突间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以及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棘突间固定系统治疗的L_(4,5)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5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25~67岁,平均43.3岁;腰椎管狭窄症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根据所采用的棘突间固定系统不同将患者分为Wallis组(33例)和Coflex组(22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腰痛和下肢痛进行评分;根据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腰椎功能;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手术前后手术节段和邻近节段活动度、椎间盘高度以及上位邻近节段Pfirrmann等级的变化情况。结果:5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8~72个月,平均60.4个月。术后48个月时,两组患者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和ODI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节段的活动度和椎间盘高度较术前均明显减小(P0.05),而上下邻近节段的活动度和椎间盘高度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椎间隙高度和活动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上位邻近节段Pfirrmann分级较术前差异不明显(P0.0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节段在术后1~3年复发,其中Wallis组3例,Coflex组1例,平均年龄35.2岁。结论:Wallis和Coflex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相同中期疗效,可延缓邻近节段退变,但不能阻止椎间盘突出的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