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比较正常动脉及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的表达和分布,分析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1/2006-05在沈阳医学院及沈洲医院完成。标本分别来源于外伤、肿瘤手术及截肢术者的腹主动脉、股动脉及肾动脉。健康人14例,年龄(36±16)岁,非糖尿病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6例,年龄(63±3)岁,作为非糖尿病组;糖尿病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例,年龄(64±7)岁,作为糖尿病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动脉内膜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的表达和分布,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进行灰度扫描作相对定量分析。结果:①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沉积物在正常动脉内膜表达阴性或极少,动脉内膜平均灰度值为132.094±5.180。②在非糖尿病伴动脉硬化患者动脉内膜表达阳性,且散在分布在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周围,动脉内膜平均灰度值为117.561±8.054。③在糖尿病伴动脉硬化患者的动脉内膜表达明显增多,主要分布在内皮和平滑肌细胞周围,中层也可见到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免疫沉积物表达,内膜增生明显,动脉内膜平均灰度值为84.881±6.119。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进行灰度扫描,灰度值越小,染色程度越高,即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的免疫沉积越多。结论: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在糖尿病患者动脉中表达增加可以部分解释糖尿病患者易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22.
目的: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并应用光镜、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细胞各生长时期的形态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02/08在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30只,体质量150~180g,无菌条件下取全段主动脉中膜组织修剪成1mm×1mm大小的组织块直接贴壁于一次性塑料培养皿中,组织块间距0.5cm,保证细胞从组织块游出后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并保持局部细胞密度的均匀,发现漂起的组织块及时清理,于37℃孵箱内放置1.5h左右使组织块与壁贴附后,缓慢加入改良Eagle培养液培养3~5d,待有细胞从组织块周围游出后换液。当细胞长满培养皿时即可传代。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及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形态。绘制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生长曲线,观察各生长时期的变化,并评估其培养方法的优点。结果: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技术方法优点:贴块方便,直接一次性贴壁使污染机会少,随组织块生长随时清理漂起的组织块,可减少对其他组织块的毒性作用,并增加已游离出的细胞生长空间。②原代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光镜观察形态多样,大小略有差异,胞体较小,胞质折光性强。③传代血管平滑肌细胞:光镜下观察呈现特征性“峰”、“谷”状生长。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不规则,胞浆内有肌丝,纵向平行排列,有密区,具备平滑肌细胞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可见细胞浆中大量平行条状棕黄染色、胞核不着色,所有细胞均染色,呈阳性。④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生长曲线: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曲线近似“S”形,传代后第1天细胞数有所减少,经过2d潜伏适应期后进入对数生长期,持续两三天进入平台期。结论:组织块贴壁法培养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污染机会少,有足够细胞生长空间的优点,经光镜和电镜观察培养出新的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具有平滑肌细胞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也显示所有细胞均呈阳性。传代培养后第2天进入对数生长期,持续两三天进入平台期,可产生纯度高及数量多的平滑肌细胞。  相似文献   
23.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是导致自杀的第二大原因,是增加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该文从抑郁症的认识及抑郁症与肝脏关系出发,强调抑郁症从肝论治的重要性;在抑郁症的治疗中,调理其他脏腑的同时要重视肝脏的作用,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C57BL/6J老年性聋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的改变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3月龄(青年)组和12月龄(中年)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小鼠听功能,Morris水迷宫观察小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海马和听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p-Trk B的蛋白表达。结果:12月龄小鼠4 k Hz、8 k Hz、16 k Hz和24 k Hz的听阈值与3月龄组比较明显上升(P<0.01),提示听功能严重损失。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从训练的第3天开始直到第5天,12月龄组小鼠潜伏期均高于3月龄组(P<0.01,P<0.05),12月龄组小鼠穿越平台次数显著低于3月龄组(P<0.01),提示12月龄组小鼠有明显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下降。Western blotting结果发现,与3月龄小鼠比较,12月龄小鼠海马和听皮层BDNF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Trk B蛋白表达降低。结论:12月龄C57BL/6J小鼠即显示明显的认知功能下降,可能与其早发的老年性聋有一定关系,海马和听皮层Trk B蛋白的磷酸化可能是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5.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PSP)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在健康的成年人及青少年中依然可以发生.现就目前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方式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6.
隋璐  沈薇  刘坤  郝伟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0):17-18,21
目的观察螺旋藻多糖(PSP)对乙酸烧灼型胃溃疡大鼠血清中活性成分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治疗胃溃疡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乙酸烧灼法制备实验性胃溃疡大鼠模型,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奥美拉唑组和PSP高、低剂量(400、200 mg/kg)组,每组各10只,连续药物治疗15 d后取血,分别采用硝酸还原酶法、黄嘌呤氧化酶法及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PSP高低剂量组与奥美拉唑组均能升高血清NO含量[(26.71±6.47)、(32.60±4.65)μmol/mL],提高血清SOD活力[(292.74±52.44)、(303.57±13.80)U/mL],降低MDA含量[(15.60±2.39)、(15.57±2.19)nmol/mL],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PSP具有一定的抗胃溃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NO含量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7.
为探索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网络教学为辅的新型基础医学教学模式,设计并建设了病理生理学网络课程平台。实践和问卷调查表明网络课程的应用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丰富了课堂讲授内容,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这种教学模式是可行的,较传统的课堂教学显示出了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28.
应用PBL教学原理,结合病理生理学特点,在教学中实施"以病例讨论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及试卷分析对实施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种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9.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 ,尿白蛋白排泄 (AER)增加即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表现 ,而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血糖、血脂等因素有关[1] 。为此我们对 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血糖、血脂、AER进行测定 ,探索 2型糖尿病病人微量白蛋白尿与脂代谢异常的关系 ,为进一步研究早期糖尿病肾脏病变的防治提供依据。1 资料和方法1 1一般资料  2型糖尿病病人共 6 0例 ,男 33例 ,女 2 7例 ,年龄 5 6 4± 1 4岁。按 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 ,全组病人无临床糖尿病肾病 ,尿常规蛋白阴性 ,AER <2 0…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