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4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18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肝癌特异性谷氨酰转肽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抗肝癌特异性谷氨酰转肽酶(GGT)单克隆抗体及研究此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 方法 以纯品GGT-Ⅱ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以制备能产生抗GGT-Ⅱ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以此抗GGT-Ⅱ单克隆抗体采用竞争抑制性ELISA检测人血清GGT-Ⅱ。 结果对融合细胞阳性孔反复克隆后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GGT-Ⅱ单克隆抗体的小鼠杂交瘤细胞系:2G4F6B2,此单克降抗体为IgG1类,与GGT-I无交叉反应。以此单克隆抗体测定人血清GGT-II的结果与聚丙酰胺梯度电泳法相符。 结论 研究制备的抗GGT-Ⅱ单克隆抗体特异性高,可应用于临床检测人血清中GGT-Ⅱ。  相似文献   
82.
病毒性肝炎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肝炎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北医大第二临床学院肝病研究所(北京100044)陶其敏肝炎病毒主要的巳有5型,即甲、乙、丙、丁、戊.今后还会有其他型,如美国Chiron公司近期研究的HGV,正在作临床检测的试剂.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生化改...  相似文献   
83.
Autoantibodiesandantiinterferonantibodyinpatientswithchronicviralhepatitisanditsclinicalsignificance:apreliminaryinvestigati...  相似文献   
84.
85.
顺向重复序列在乙型肝炎病毒DNA复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  陶其敏 《中华医学杂志》1990,70(11):604-607
  相似文献   
86.
本文用敏感的方法检测北京、广西地区不同年龄正常人群和不同肝病患者中之HBsAg、抗-HBs、HBeAg、抗-HBe,发现北京地区以2岁以下组HBsAg阳性率最高(12.4%),抗-HBs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广西地区以4岁以下组HBsAg阳性率最高达21.6%。两者HBsAg阳性中HBeAg阳性率分别为59.2%及77.5%;抗-HBe为11.1%及15.O%。在两地不同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与HBV感染密切相关,患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中HBsAg阳性率为6.7%,其中HBeAg阳性为43.2%,用HBIG及乙肝疫苗联合阻断,婴儿全部产生抗-HBs。  相似文献   
87.
近年,对HBV-DNA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入了新的水平,HBV-DNA的前s基因区(简称Pre-s区)调控的基因产物前s多肽(简称Pre-s多肽)与人体多聚白蛋白结合活性(简称PHSA-B)有密切关系。该问题1974年首先由Lenkei提出,以后学者对PHSA-B与乙型肝炎的关系做了深入研究。意大利学者最近就PHSA-B在甲型肝炎和非甲非乙型肝炎关系做了进一步研究。Pillot实验室报告用CHO细胞重组的含HBV的Pre-s_2基因克隆所得的Pre-s_2多肽为抗原,免疫小鼠得到抗Pre-s_2单克隆抗体,使用该抗原抗体系统建立了酶标检测方法,发现对急性肝炎预后判断十分敏感并与DNAP、HBV-DNA及e系统的  相似文献   
88.
89.
从分子水平研究疾病,是当前世界上较为先进的技术。由于 DNA 重组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有可能较为方便地得到大量高纯度的特定 DNA 片段,经同位素标记制成探针后,可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鉴定特异的核酸序列。虽然分子杂交技术最初发展是用来筛选重组体的,但目前在医学生物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在医学中应用最多的,要算是对病毒性肝炎的研究了,在短短的几年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的基因型及其与干扰素应答效果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GR)技术对 2 69例肝炎病人血清进行HCVNS5b区基因片段扩增 ,并对 5 6例阳性PCR产物进行酶切分型 ,同时观察干扰素α 2b对其中 48例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结果 :HCV单纯 1b型感染、1b与 1b混合感染及 2a型感染对干扰素的应答率分别为 70 % (14 /2 0 )、9 5 % (2 /2 1)、71 4% (5 /7) ;其中完全应答分别为 45 % (9/2 0 )、4 8% (1/2 1)、5 7 1% (4 /7) ;部分应答分别为 2 5 % (5 /2 0 )、4 8% (1/2 1)、14 3 % (1/7)。 1b与 1b混合感染组同单纯 1b型及 2a型感染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单纯 1b型感染组与 2a型感染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HCV单纯 1b型感染或 2a型感染者对干扰素敏感 ,而 1b与 1b混合感染者干扰素治疗效果极差 ,可作为预测干扰素疗效的一项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