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呼吸衰竭是肺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呼吸肌疲劳是促使呼吸衰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达到诊断膈肌疲劳和改善膈肌功能的目的,我们研制了胸腹壁运动图的记录装置,是一种简单的测定膈肌疲劳的方法之一。发现住院的慢性肺心病患者中,出现膈肌疲劳的占有相当高的比率。作者对27例住院的肺心病患者,通过胸腹壁运动图的描记,发现有11例患者呈现胸腹壁运动曲线的矛盾运动,说明存在膈肌疲劳。对这11例患者给予氨茶碱的负荷剂量6mg/kg,于30min内静脉滴注完毕,立即进行胸腹壁运动曲线的描记,以便与滴药前的图形进行比较。11例中有7例滴药后其胸腹壁运动曲线已由滴注前的矛盾运动转为同步运动,说明膈肌收缩功能有明显改善。另有16例滴注前呈同步运动(无膈肌疲劳),也有14例在滴注完毕时腹壁吸气时曲线幅度较用药前平均提高39.22%,说明对膈肌收缩性能也有一定改善。文中对胸腹壁运动记录装置的制作、正常及异常曲线的产生机理和临床意义,以及氨茶碱改善膈肌收缩性能的机制做了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72.
门诊康复指导对于脑瘫患儿治疗有效,能减少家庭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3.
目的构建并鉴定p GL3-TNF-α3'端非翻译区(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DLR)表达系统,以此基于调控TNF-α转录后水平对丹参酮类成分进行筛选。方法反转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mRNA成c DNA,以之为模板,PCR扩增含TNF-α3'-UTR的DNA片段全长,经酶切后连接至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 GL3-control上,构建出p GL3-TNF-α3'UTR全长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进行鉴定。将所构建的p GL3-TNF-α3'UTR与p SVRenilla质粒组成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共转染至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经脂多糖诱导后利用该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系统判定丹参酮类成分对TNF-α转录后调控是否有影响。结果成功构建p GL3-TNF-α3'UT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克隆获得的DNA片段大小及序列与Genbank报道的一致。脂多糖(LPS)可以明显诱导转入p GL3-TNF-α3'UTR载体细胞的荧光强度。丹参酮类成分中隐丹参酮可以明显降低LPS诱导的p GL3-TNF-α3'UTR载体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结论成功构建含TNF-α3'UTR区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系统,并以此从丹参酮类化合物中筛选出隐丹参酮,可以对TNF-α的转录后水平进行抑制调控。  相似文献   
74.
王爱云  陶丽  陆茵  林依平  陈文星  周梁 《中草药》2015,46(9):1399-1404
血管异常增生的疾病如肿瘤治疗要抗血管生成,而缺血性疾病的治疗要促血管生成。肿瘤与缺血后新生血管主要区别在于血管的成熟度和稳定性不同,而血管生成是个复杂的过程。活血化瘀代表中药丹参普遍应用于肿瘤和缺血性疾病。综述近年来对丹参及其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影响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丹参各种成分表现出抗血管生成和促血管生成双重调控作用。丹参对血管生成表现出的调控效应可能与实验条件的不同,丹参成分的多样性,血管生成的复杂性,以及不同病理状态下体内分布的差异有关系。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自知力和治疗态度的影响。方法 :共入组精神分裂症患者55例,脱落8例。对入组患者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并将这一护理模式延伸至社区,在入组时、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2个月共4次分别用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L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定入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自知力和治疗态度。结果:干预后自身对照,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自知力和治疗态度均有改善(P0.01);而在出院后6个月、12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出院后12个月下降更为明显。结论 :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自知力和治疗态度,住院期间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模式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6.
王生  赵杨  陶丽  张峰  王爱云  陈文星  郑仕中  陆茵 《中草药》2012,43(6):1213-1218
中医理论认为血瘀证贯穿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始终,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在临床上发现大多数中晚期肿瘤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血液高凝状态,同时血液高凝表现的浓、黏、凝、聚的临床表现与血瘀证有相似的特征。因而活血化瘀中药应用预防和治疗肿瘤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尤其在活血化瘀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活化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对于活血化瘀中药能否有效改善肿瘤患者的纤溶系统的紊乱达到抑制肿瘤转移的目的还未有明确的认知。就近几年来国内外基于纤溶系统研究较多的几类抗肿瘤活血化瘀中药进行概述,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丹参素(DSS)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重点在于是否与其抗氧化作用及改变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及影响相关核转录因子和信号通路有关。方法:通过体外DPPH自由基清除、高铁还原、亚铁螯合实验和DCFH-DA荧光探针标记ROS,检测DSS的抗氧化活性及对A549细胞内ROS水平的影响;采用MTT法测定DSS对A549细胞增殖能力的时效与量效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DSS对A549细胞内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及氧化还原调节转录因子Nrf2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上游Akt,ERK1/2 MAPK信号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DSS能够剂量依赖性降低A549细胞内ROS水平,与其较强的自由基清除和抗氧化活性有关;DSS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A549细胞生长,进一步机制研究发现,DSS能降低Nrf2表达,与抑制Akt以及ERK1/2的磷酸化水平有关,但对HIF-1α的表达没有影响。结论:DSS具有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在于通过清除ROS进而抑制Akt,ERK1/2的磷酸化而下调Nrf2的表达并最终抑制A549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PTBP3对胃癌细胞中Bcl-2、Stat3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健脾类复方胃肠安(WCA)治疗胃癌与调控胃癌细胞中PTBP3等多基因表达相关的机制。方法:用稳定转染沉默PTBP3基因的人胃癌细胞株MKN45建立相应的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WCA高、低剂量组、5-FU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PTBP3基因以及WCA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细胞内PTBP3、Bcl-2和Stat3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在PTBP3沉默模型和未沉默模型中,WCA高、低剂量组和5-FU组瘤重均低于同模型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为0.000);PTBP3沉默模型瘤重低于未沉默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示:与未沉默模型比较,PTBP3沉默模型中,PTBP3、Bcl-2和Stat3基因的mRNA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BP3、Bcl-2和Stat3蛋白表达水平同样下调;PTBP3未沉默模型中,与生理盐水组比较,WCA高、低剂量组和5-FU组PTBP3、Bcl-2和Stat3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BP3、Bcl-2、Stat3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生理盐水组;在PTBP3沉默模型中,WCA高、低剂量组和5-FU组PTBP3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生理盐水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CA组Bcl-2、Stat3的mRNA表达均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蛋白表达水平也下调。结论:PTBP3可上调胃癌细胞中Bcl-2、Stat3基因的表达;WCA抑瘤机制与其下调MKN45细胞中PTBP3、Bcl-2、Stat3等多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建立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上气道三维模型,比较不同正颌术式对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上气道各截面积及容积的影响。方法: 28例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经正颌-正畸联合会诊,制定手术方案,分为2组,实验A组(12例)为单纯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BSSRO)后退,即单颌手术组,实验B组(16例)为下颌骨BSSRO 后退 +上颌骨Le Fort I型截骨术前移,即双颌手术组。所有患者于正颌手术前(T1)和术后3个月(T2)分别行CT扫描,基于CT图像,应用Dolphin Imaging 11.7软件建立包含腭咽、舌咽和喉咽腔在内的上气道三维模型,测量、比较2组患者在正颌手术前、后的上气道各截面、腔隙的矢状径、冠状径、横截面积和容积改变的差异。采用SPSS 16.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腭咽段,实验A组手术后各项数值均较术前减小;实验B组手术后除冠状径外,其余数值均较术前增大,且2组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在舌咽段及喉咽段,2组手术后数值均减小。在横截面积和容积方面,实验A组较实验B组减小更加明显,2组的减小量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与单颌手术相比,双颌手术对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上气道形态的减小改变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0.
花斑糠疹和马拉色菌毛囊炎菌种分布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花斑糠疹和马拉色菌毛囊炎的菌种分布特点。方法从临床诊断为花斑糠疹和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患者分离培养菌种,通过形态学和生理生化学方法鉴定菌种,并比较两组患者菌种分布情况。结果共收集花斑糠疹病例161例,培养阳性121株,其中合轴马拉色菌46株,糠秕马拉色菌13株,球形马拉色菌29株,钝性马拉色菌33株;马拉色菌毛囊炎135例,培养阳性114株,其中合轴马拉色菌52株,糠秕马拉色菌43株,球形马拉色菌13株,钝性马拉色菌6株。两种疾病菌种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花斑糠疹和马拉色菌毛囊炎菌种分布存在差异,可能为两种疾病不同临床表现的原因之一,但结果尚需慎重解释,需要分子水平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